人生最优解:体验最极致的人生

全文共:280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注:文中图表来源《最优解人生》

之前在《无人知晓》第28期播客中听到孟岩老师提到一本书,叫做 《最优解人生》 。这本书提出的观点非常新颖,包括:体验最大化、死前归零、回忆红利等等。

与上一本 《芒格之道》 中提到的延迟满足不同,本书的作者比尔·帕金斯的核心思想是:人生须尽兴,而不仅是图存活。 这本书不是教我们如何增长财富,而是如何充实人生。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我之前看的书都是教我们如何去赚钱、去积累财富,但是该如何花钱、如何去更好地生活,这确实是我的知识盲区。

仔细想一想,虽然当下的我处于人生最佳的时间,但所拥有的体验乏善可陈。为了赚钱、攒钱,我付出时间、精力、自由,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在休息日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着工作方面的事情。哪怕是休息也得不到真正的放松,神经总是紧绷着。这就非常难受了😫

或许是传统的观念禁锢了我的思维方式,觉得只要一直存钱,等到攒够足够的钱,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不用上班,不用再做毫无意义的工作,可以彻底放松下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那还要多久呢?哪怕那天真的来临,我还会有精力去做那些我想做的事情吗?

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最优解?不妨来看看这本书吧!

一、极致体验

在第一章,作者就提出了全书围绕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将自己有限的一生过得极致?

既然是要把自己一生过得极致,那就要合理安排手头上现有的资源:健康、金钱、自由时间,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充实和满足感。

人生就是体验的总和,将体验最大化就是我们的目标。尽量去抓住一切可能的正面人生体验,尽可能活得充实。

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拥有不同的健康、财富及自由时间的平衡状态。要想得到最大的充实和满足感,就要求三要素合理搭配,用丰富的资源换取另外两种资源以达到平衡。

健康、财富及自由时间的平衡变迁

就像《要钱还是要生活》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钱代表生命能量,生命能量就是我们活着的所有时间。 只要工作就需要消耗生命能量,我们需要平衡赚钱和消耗生命能量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在未来能够获得定义人生的体验。如果牺牲了生活去赚钱,成为了工作和金钱的奴隶,那么将永远无法抵达获得体验的那天。

比如说陪伴子女成长这件事,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后才会发现那些遗失的时光与关爱没法弥补给子女。就像《摇篮里的猫》这首歌所讲述的故事:一个男人基本上完全错过了儿子的童年,因为总是要"赶飞机",总有"账单要付"。

有些事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离去,我们很难知道具体哪一天将无法继续做一件事。回想一下,最后一次和发小聚会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吃儿童套餐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和父母旅行是什么时候?

在合适的时机实现某种体验非常重要,一旦错过了最终的窗口期,哪怕以后有再多的时间或者财富,也弥补不了当初的体验。

审慎主动地去找寻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非随波逐流地学着他人开心的事。体验有大有小,哪怕是与朋友的聊天外出、一次City Walk、一次户外音乐节······去思考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哪些珍贵的体验是什么?哪怕花钱也放心大胆地去做,因为这就是对未来的投资。

早一点行动利大于弊,不要低估无所行动的风险。当我们在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时候值得去冒最大的险。

不妨试一试列出自己的 【时间分段清单】 ,将自己想做的体验分配到人生不同的时间段内。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只要专注思考这一生绝对想要达到的关键体验事件就行。

时间分段清单(例)

这和 【愿望清单】 又有所不同,愿望清单往往是在生命终结前把想要做的事情列出来,但往往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而【时间分段清单】则是对未来的规划,这是一种主动掌控人生的办法,只是要赶在年龄和健康还不成问题之前我们都可以随意删改清单内容,不必抱有遗憾。

二、回忆红利

人生就是不断收集回忆的过程,最终能陪伴我们的也只有回忆。------《唐顿庄园》

与金钱投资类似,体验同样也可以投资。在之前的读后感中我提到过 【复利的力量】 ,同样体验创造的回忆红利也是未来一笔不小的财富。

书中提到一种 【体验积分】 的方法,能够更直观地看出回忆带来的红利。最初获得体验时,代表初始愉悦度的那个矩形块,因为有回忆红利,每次回味初始体验时,都会再次获得一个小的矩形块。把所有这些小矩形块叠加起来,你将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块,其高度可能跟代表初始体验的矩形块一样高。

七年间的一条带回忆红利的充实感曲线示例

花钱买到一项体验,我们获得的将不止这项体验本身,还有后续产生的全部红利。通过回忆,体验能持续带来充实感: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回忆红利所积累的体验积分有时甚至能超过初始体验积分。

就像书中提到作者好友杰森的欧洲旅行借钱去欧洲背包旅行,当他归来后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体验。哪怕是多年后他回想起来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毕竟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对于我来说也有同样的体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学的毕业旅行了,和另外三个大学室友一起去了珠海、广州、深圳。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我依然还记得自驾在爱情大道上第一眼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的震撼感;我依然还记得在车上放的那几首:《Dear John》、《洋葱》、《玫瑰少年》;我依然还记得在广州第一次吃啫啫煲;我依然还记得在珠海第一次鼓起勇气电话预约参观魅族小厂;我依然还记得第一次在深圳参观了酷安总部并在留言板上留言······

这一次次的美好体验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并且过了这么久仍然历历在目,像金子一样在记忆中发光,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体验。假如没有去这次旅行,我肯定会后悔一辈子,毕竟以后相聚的机会太少了,大家各奔东西,各自的时间线趋于平行。

务必抓住任何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去。当你投入时间和金钱获得体验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当下的愉悦感,还有未来持续带来的回忆红利。

三、死前归零

伊索语言中有一则故事《蚂蚁和蚱蜢》,讲述了为了准备过冬,勤劳的蚂蚁不停劳作,忙碌了一整个夏天,而无忧无虑的蚱蜢则在玩乐中随意度过,等到冬天到来时蚂蚁活了下来而蚱蜢冻饿致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工作才能过好日子,不劳动就会饿死。可是,我们重新思考一下,如果蚂蚁把短暂的一生都用来辛勤劳作,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放松玩乐?正所谓过犹不及,极端的延迟满足等于没有满足,钱太多而花不完亦是一种浪费。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的影子,一生忙碌奔波,等到退休时却早已无福消受。当然,这并不鼓励大家只顾享乐散尽千金,而是想让大家关注到实现人生愉悦感最大化,而非财富最大化。

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死前归零】。 死前归零并不是代表没死就花的一分不剩,而是要尽可能少剩下一点,因为剩下的钱都是我们花时间和精力赚来的。如果没花完岂不是很可惜?就像是购物积分要清零,但是还没来得及兑换礼品一样。

我们要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停止财富的增长,尽可能地将生命能量转化为体验积分。因为享受体验的能力不仅取决于经济能力(财富曲线),还有我们的体力(健康曲线)。持续积累财富并不一定能让我们买到更多体验,因为无论多有钱,身体衰退都将限制我们对某些体验的享受。

金钱效用图

那么该在什么时候消耗存款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佳的净资产峰点落在45---60岁之间。要在45---60岁开始消耗存款才能实现理论上的死前归零。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净资产积累图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开头的那个问题:如何才能将自己有限的一生过得极致?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1、投资那些值得回忆很久的体验;

2、时刻记住所有人的身体状况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差,在适当的时候实现相应的体验;

3、以死前归零为目标,而不是存着作为遗产;

4、学会平衡当下享受与延迟满足。

人生须尽兴,而不仅是图存活。既然来世上走一遭,还是开心最重要。

相关推荐
杨浦老苏1 个月前
自托管图书搜索引擎Bookologia
docker·群晖·电子书
德育处主任1 个月前
聚沙成塔,三步成书:GitBook极简入门教程
前端·git·电子书
安妮的心动录1 个月前
为什么你的年度计划总在抽屉里吃灰? —— 从计划到执行的破局之道
后端·程序员·电子书
Uncertainty!!1 个月前
博主总结框架
电子书·知识框架
Python猫2 个月前
付费专栏·Python潮流周刊电子书合集(epub、pdf、markdown)下载
python·计算机·pdf·电子书·资料
杨浦老苏4 个月前
专为KOReader打造的同步服务KOmpanion
docker·群晖·电子书
黄Java4 个月前
《金钱心理学》读书笔记
电子书
蛇皮划水怪6 个月前
《Effective Java》——对象的创建与销毁
后端·代码规范·电子书
杨浦老苏6 个月前
个人电子书库管理器Biblioteca
docker·群晖·电子书·calibre·opds
安妮的心动录7 个月前
程序员如何构建自己的财富体系?——读《理工男谈理财》小记
程序员·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