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历史

一、AI的发展历史

二、AI发展的第五阶段

(一)、第一阶段

**1.艾伦·**图灵与模仿游戏

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二战中协助军方破解德军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胜利。

1950年,图灵写出了研究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深入探讨了智能的本质,以及机器智能能否实现。论文的开篇第一句话是:我提议考虑这个问题,"机器能够思考吗?"。而结尾最后一句是:我们只能看到前面一小段距离,但可以看到有大量要做的事情。

在论文中,图灵提出了"模仿游戏"(即图灵测试)的概念,用来检测机器智能水平。 图灵测试有两个版本。

第一是图灵原论文中的"模仿游戏"。在模仿游戏中,A是男性机器人,但要假装是女人;B是真人女性,要向C证明自己是女人;C是质问者,只能通过书面问答考察。如果质问者无法区分男女,则称机器人具有智能。

第二个是比较流行的图灵测试标准版本:其中,A是计算机,但要假装是真人;B是真人,要向C证明自己是真人;C是质问者,只能通过书面问答来考察。通过图灵测试的条件是:质问者无法区分计算机和真人。

图灵测试,用图灵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一台计算机可让人误认为它是人,则可称它具有智能 "。**1966年设立了以图灵名字命名的图灵奖,这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2**"人工智能"的正式诞生****---**达特茅斯会议

1955年,达特茅斯学院的教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来概括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等"各类机器智能"技术。1956年,麦卡锡推动召开了达特茅斯会议,也叫"人工智能夏季研究项目"

会议的主题是:让机器使用语言,形成抽象与概念,解决目前只有人类才能求解的问题,以及不断自我提升。会上讨论了七大议题:自动计算机;如何为计算机编程,使其能够使用语言;神经网络;计算规模理论;自我改进;抽象;随机性与创造性。最终会议形成了一个共识:人工智能(AI)对人类具有很大的价值。

达特茅斯会议上的主要参会者,后来都成为了人工智能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其中就有四位获得过图灵奖,西蒙还是诺贝儿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3.人工智能热潮

1958年,纽厄尔和西蒙说到:十年之内,数字计算机将成为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数字计算机将发现并证明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但直到39年后的1997年,IBM深蓝才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18年后的1976年,计算机通过暴力计算证明了四色定理。

1965年,西蒙说到:二十年内,机器将能完成人能做到的一切工作。显然,这个预言直到目前为止,也远远没有实现。

但是,纽厄尔和西蒙的豪言壮语,得到了官方的认可。DARPA**(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对纽厄尔和西蒙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工作组进行了资助。

1967年,明斯基说到:一代之内,创造"人工智能"的问题将获得实质上的解决。1970年,他又乐观地说到:在三到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将得到一台具有人类平均智能的机器。

当然,这些豪言壮语,离真正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种乐观的情绪,在1963年至70年代也吸引了DARPA每年投入300万美元资助MIT的AI研究,其中就包括明斯基的AI团队。

(二)、第二阶段:

1.感知器的局限性

1969年,马文·明斯基和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写了一本书《感知器》,对罗森布莱特的感知器提出了质疑。书中指出:单层感知器本质上是一个线性分类器,无法求解非线性分类问题,甚至连简单的异或(XOR)问题都无法求解。

单层感知器的这一局限,使得连接主义备受质疑,再加上AI的实际应用止步不前,AI迎来第一次寒冬。符号主义和专家系统开始得到重视,并流行起来。

2.AI****研究遇冷

明斯基对感知器的批评导致神经网络研究停滞了十年。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AI研究者们低估了AI课题的研究难度,做出各种不切实际的承诺,而且当时的模型和硬件计算能力的限制,也使得这些承诺完全无法按预期实现。

研究和应用上的停滞,直接导致了各国对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经费的削减。1973年英国科学研究委员会消减对AI研究的资助。1973~1974 年,美国DARPA 大幅削减对AI研究的资助,到1974年,已经很难再找到对AI项目的资助了。

(三)、第三阶段:

1.专家系统的兴起

AI的第一次寒冬,让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转向了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模仿人类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依据一组从专门知识中推演出的逻辑规则,来回答特定领域中的问题。专家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知识库,推理引擎,用户界面。

2.专家系统的优势

专家系统具有明显的一些优势:

设计简单,且能够容易地编程实现或修改

实践证明了专家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高效、准确、迅速和不知疲倦地进行工作

使领域专家的经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专家系统的这一系列优势,吸引了新一轮的政府资助。198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拨款八亿五千万美元支持第五代计算机项目,目标是造出能与人对话,翻译语言,解释图像,并像人一样推理的机器,英国开始了耗资三亿五千万英镑的Alvey工程。DARPA成立战略计算促进会,1988年向AI的投资是1984年的三倍。

(四)、第四阶段

1.专家系统的衰落

在专家系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劣势也逐渐显露出来。专家系统的劣势有:

知识采集和获取的难度很大,系统建立和维护费用高。

专家系统仅限应用于某些特定情景,不具备通用性。

使用者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系统的使用。

2.专家系统的这些劣势,使得商业化面临重重困境,从而直接引发了AI的第二次寒冬。

1987年AI硬件市场需求突然下跌。Symbolics等生产的昂贵的Lisp机失去了市场。

80年代晚期,战略计算促进会大幅削减对AI的资助。

DARPA认为AI并非"下一个浪潮",拨款倾向于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

1991年,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项目"的目标未能实现。

**彼时,"人工智能"一词俨然成为研究者的禁忌。**研究人员害怕看起来像一个乞求经费的空想家。开始用"信息学"、"机器学习" 等新词来替代"人工智能"一词。

3。深度学习的萌芽

在人工智能的第二次寒冬期,神经网络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开始萌芽。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性成果:

霍普菲尔德网络:1982年,由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提出。离散霍普菲尔德网络是一个单层网络,各节点对称地连接,但没有自反馈,权重确定后,网络具有状态记忆功能。

4.**受限玻尔兹曼机:**1985年,由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提出。受限玻尔兹曼机是一种二分图结构,包含可见单元和隐藏单元。其训练算法是基于梯度的对比分歧算法,可以用于降维、分类、回归和特征学习等任务。

5.多层感知器:1986,由鲁姆尔哈特(Rumelhart)提出。这是一种前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包含三层: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模型训练的算法是反向传播算法。

(五)第五阶段

**1.**深度学习三巨头

少数AI研究者在AI寒冬期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坐冷板凳,开展神经网络方向的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深度学习三巨头。他们在2018年因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卓越贡献,一同被授予了图灵奖。

杰弗里**·辛顿(JeoffreyHinton:发明了受限玻尔兹曼机,首先将反向传播算法应用于多层神经网络[1]。培养了杨乐昆**等一众大牛级学生。推动谷歌的图像和音频识别性能大幅提升。

我一直以来都确信,实现人工智能的唯一方式,就是按人类大脑的方式去进行计算。------杰弗里·辛顿杨乐昆(Yann Lecun:1989年使用反向传播和神经网络识别手写数字,用来读取银行支票上的手写数字,首次实现神经网络商业化[2],1998 ,提出LeNet5卷积神经网络[3],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具有智能,而人工智能是这一能力的扩展。------杨乐昆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推动了循环神经网络的发展,带领开发出Theano框架,启发了Tensorflow等众多后续框架的发展,创办AI顶会ICLR,开创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4]。他也是权威教材《深度学习》一书的合著者。

我一直认为"创造性"可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理解计算背后的原理。所以,只需找到更智能的神经网络或模型即可。------约书亚·本吉奥

**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一方面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

用户上网产生海量行为数据:比如购物网站浏览、收藏、购买数据,社交网站关注、点赞、评论数据,视频网站浏览、观看、付费数据。这为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企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移动互联推动图像数据:智能手机支持随手拍照并分享到网络,出现了图像识别、图像分割等需求,同时CIFAR、ImageNet、VisualQA等大型的图像数据集开始出现,推动了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算法的快速演进。

内容平台产生大量文本数据:新闻媒体每天各语种的新闻报道,自媒体平台产生大量文本作品,维基百科等记载大量结构化知识。这为自然语言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3.算力革命

新的软硬件平台的出现,催生了算力革命。其中代表性的突破有:

大数据集群(CPU集群):2004年谷歌推出了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2006年Doug Cutting推出基于谷歌技术改进的Hadoop****,2010年,Facebook 推出大数据分析工具 Hive。2012年,UC 伯克利推出替代MapReduce的Spark。至此,大数据处理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框架

图形处理器(GPU:GPU原本主要用于图形图像的渲染,2006年,英伟达(NVIDIA)推出CUDA (统一计算架构) ,GPU开始用于解决商业、工业以及科学方面的复杂计算,GPU与深度学习结合,模型的训练速度有了数量级的提升。

相关推荐
风虎云龙科研服务器4 小时前
深度学习GPU服务器推荐:打造高效运算平台
服务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石臻臻的杂货铺4 小时前
OpenAI CEO 奥特曼发长文《反思》
人工智能·chatgpt
说私域6 小时前
社群团购平台的运营模式革新:以开源AI智能名片链动2+1模式商城小程序为例
人工智能·小程序
说私域6 小时前
移动电商的崛起与革新:以开源AI智能名片2+1链动模式S2B2C商城小程序为例的深度剖析
人工智能·小程序
cxr8286 小时前
智能体(Agent)如何具备自我决策能力的机理与实现方法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WBingJ6 小时前
机器学习基础-支持向量机SVM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
AI小欧同学7 小时前
【AIGC-ChatGPT进阶提示词指令】AI美食助手的设计与实现:Lisp风格系统提示词分析
人工智能·chatgpt·aigc
灵魂画师向阳7 小时前
【CSDN首发】Stable Diffusion从零到精通学习路线分享
人工智能·学习·计算机视觉·ai作画·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Elastic 中国社区官方博客7 小时前
在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内将威胁情报 PDF 添加为 AI 助手的自定义知识
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pdf·全文检索
埃菲尔铁塔_CV算法8 小时前
BOOST 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及具体代码分析(二)
c++·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