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ogLog算法

前言

现在很多站点基本都有统计 PV 和 UV 的需求,PV 的统计很简单,在 Redis 里面维护一个计数器,页面每访问一次计数器就 +1,获取 PV 就是读取计数器的值。

相比之下,UV 的统计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要对用户去重,UV 统计其实就是基数统计,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记录下集合中所有不重复的元素。

比如,你可以用 Set 来统计,Set 不会存储重复的元素,用户每次访问都把 UserID 写入 Set 集合,最终调用 SCARD 命令获取集合元素数量即可。

basic 复制代码
> sadd uv 1001 1002 1003
(integer) 3
> scard uv
(integer) 3

使用 Set 的缺点是太耗内存了,假设 UserID 是 Long 类型,占用 8 字节,Set 底层用哈希表存储,Key 是 UserID,Value 是空值,但是指针本身还是会消耗 8 字节,即一个 Entry 占用 16 字节,存储一亿个 UserID 大约占用 1.49G。

或者,你还可以用 BitMap 来统计。哪个用户访问了页面,就把 UserID 对应的位设为 1,最后统计 1 的数量即可。假设有一亿个用户,就需要一亿个 Bit,大约 12MB,相比 Set 确实节省了很多内存,但是仍然不够省,假设有一千个页面需要统计,就需要消耗约 12GB 的空间。

无论是 Set 还是 BitMap 实现,它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存储了元素,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占用的内存空间会随着统计的数据量线性增长

在统计学里还有一种基于概率的统计算法,它不存储元素本身,所以极其节省内存,但它牺牲的是准确率。HyperLogLog 就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统计算法,它仅需少量的内存空间,就可以统计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在不追求绝对准确的场景下,更推荐使用这种算法。

HyperLogLog

Redis 提供了 HyperLogLog 数据类型,使用极其简单,PFADD 命令把值写入到 HyperLogLog;PFCOUNT 命令对 HyperLogLog 做基数估算。

basic 复制代码
> pfadd uv 1001 1002 1003
(integer) 1
> pfcount uv
(integer) 3

确实可以实现我们的需求,你查阅文档发现每个 HyperLogLog 仅仅占用 12KB,就可以统计 2^64 个基数,而且误差率基本在0.81%,这效率高的离谱啊,怎么做到的呢?

最大似然估计

HyperLogLog 只有 12KB 的空间,它打死也存不下2^64个元素,所以你是无法奢求它能做到精确统计的。换言之,HyperLogLog 本身并不存储元素,它只存储元素极端值的特点,然后对基数做估算。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数学原理:最大似然估计(MLE)

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求估计量的方法。最大似然法明确地使用概率模型,其目标是寻找能够以较高概率产生观察数据的系统发生树。最大似然法是一类完全基于统计的系统发生树重建方法的代表。

通俗的理解就是,利用已知的样本数据,来反推出可能性最高的模型参数

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黑盒,里面放了 M 数量的白球,N 数量的黑球。你现在每次从黑盒里取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再放回去,反复取 100 次,结果是 99 次白球,1 次黑球。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黑盒里极有可能放了 99 个白球,1 个黑球。这个推算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但是我们认为它的误差率是最小的。

伯努利实验

伯努利试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地、相互独立地进行的一种随机试验,其特点是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成功或者失败。我们假设该项试验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次,那么就称这一系列重复独立的随机试验为n重伯努利试验,或称为伯努利概型。单个伯努利试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然而,当我们反复进行伯努利试验,去观察这些试验有多少是成功的,多少是失败的,事情就变得有意义了,这些累计记录包含了很多潜在的非常有用的信息。

比如最简单的抛硬币过程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伯努利实验,抛硬币的结果只有两种: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且两种结果的概率都是 50%。

我们假设正面是成功,反面是失败,每抛到一次正面记为一次完整的试验,同时记录下所有试验里抛硬币最多的次数。试验次数记为 N,最大抛硬币次数记为 K。如下示例:

basic 复制代码
N=1 反反正 K=3
N=2 反反反正 K=4

现在我告诉你我一共进行了 N 次试验,最多一次抛了 4 次才抛到正面朝上,即 K=4,现在请你推理出 N 的数量。

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能拿到的信息就只有 K=4,即最多的一次抛出了反反反正的结果。可能运气很好第一次就抛到了,也可能运气很背,抛了很多次才得到这个结果。具体试验了多少次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依靠 K=4 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去反推试验次数。
反反反正是 4 次独立的抛硬币结果,第一次反的概率是 0.5,第二次还是反的概率是0.5 * 0.5=0.25,以此类推,抛出这个结果的概率是1/16,即1/2^k,所以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概率进行了 16 次试验。

发现了吗?我们仅凭一个 K=4 就可以估算出 N,虽然结果可能不准确,但确实得到了一个结果,接下来就是解决误差率的问题了。这也正是 HyperLogLog 的核心原理,它不保存每次试验的结果,它只保留 K,所以极其节省空间,最后依靠 K 来估算 N。

探寻KN的关系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发现可以通过 K 值估算 N 值,只是估算的结果误差比较大,我们来探寻一下 KN 的关系,一步步的解决误差率,最终得到一个比较稳定和准确的 HyperLogLog 算法。

简单估算

先看一个最简单的 V1 版本,直接模拟上文中的抛硬币,记录下最大值 K,然后估算 N。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KN1 {

    int k;
    final int n;

    public KN1(int n) {
        this.n = n;
    }

    void test() {
        int counter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nextBoolean()) {// 随机到true 代表正面,记录下最大K值
                if (counter > k) {
                    k = counter;
                }
                counter = 1;
            } else {
                counter++;
            }
        }
        // 估算n=2的k次方
        long estimate = Math.round(Math.pow(2, k));
        DecimalFormat decimalFormat = new DecimalFormat("0.0000%");
        double error = Math.abs(n - estimate) / (double) n;
        System.err.printf("%-10s  %-10s  %-10s\n", n, estimate, decimalFormat.format(error));
    }

    boolean nextBoolean() {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Boole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err.printf("%-10s  %-10s  %-10s\n", "实际n", "预估n", "误差率");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 {
            if (i < 10) {
                i++;
            } else {
                i *= 10;
            }
            new KN1(i).test();
        }
    }
}

结果输出:

basic 复制代码
实际n       预估n         误差率       
1           2           100.0000% 
2           2           0.0000%   
3           4           33.3333%  
4           2           50.0000%  
5           4           20.0000%  
6           1           83.3333%  
7           8           14.2857%  
8           16          100.0000% 
9           8           11.1111%  
10          64          540.0000% 
100         64          36.0000%  
1000        1024        2.4000%   
10000       16384       63.8400%  
100000      262144      162.1440% 
1000000     262144      73.7856%  
10000000    16777216    67.7722%  
100000000   33554432    66.4456%

观察结果发现,这种简单粗暴的估算,误差率非常高,肯定不是一个可用的版本,但是我们可以获得两个信息:

  • K N 确实存在指数关系,至少估算的误差没有超出一个数量级,证明思路是对的
  • 数据规模越小,误差率往往越大

分桶平均

思路是对的,接下来就是解决误差率的问题了。

怎么减小估算的误差呢?如果大家做过试验,应该就能想到,如果一次试验的误差率较大,那么就多做几轮试验,然后求平均值,这样就可以减小单次试验结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于是我们初始化 16384 个桶,每做完一次试验,就把 K 值随机写入一个桶(只保留最大K值),然后对每个桶的 K 求平均值,最终再基于 K 平均值估算 N。于是我们得到算法的 V2 版本: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KN2 {

    final int m;// 桶数量
    final int n;
    final int[] buckets;

    public KN2(int n) {
        this.m = 16384;
        this.n = n;
        this.buckets = new int[m];
    }

    void test() {
        int counter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nextBoolean()) {
                // 把K值随机写入一个桶
                int index = nextBucket();
                if (counter > buckets[index]) {
                    buckets[index] = counter;
                }
                counter = 1;
            } else {
                counter++;
            }
        }
        count();
    }

    private void count() {
        double sum = 0.0;
        int validBuckets = 0;
        for (int bucket : buckets) {
            if (bucket > 0) {// 过滤空桶
                sum += bucket;
                validBuckets++;
            }
        }
        // 估算的每个桶的平均值
        double avg = Math.pow(2, sum / validBuckets);
        // 估算值 = 均值*桶数量
        long estimate = Math.round(avg * validBuckets);
        DecimalFormat decimalFormat = new DecimalFormat("0.0000%");
        double error = Math.abs(n - estimate) / (double) n;
        System.err.printf("%-10s  %-10s  %-10s\n", n, estimate, decimalFormat.format(error));
    }

    boolean nextBoolean() {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Boolean();
    }

    int nextBucket() {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Int(m);
    }
}

结果输出:

basic 复制代码
实际n       预估n         误差率       
1           2           100.0000% 
2           2           0.0000%   
3           2           33.3333%  
4           4           0.0000%   
5           4           20.0000%  
6           16          166.6667% 
7           11          57.1429%  
8           13          62.5000%  
9           16          77.7778%  
10          16          60.0000%  
100         222         122.0000% 
1000        2016        101.6000% 
10000       18362       83.6200%  
100000      134363      34.3630%  
1000000     1257570     25.7570%  
10000000    12302338    23.0234%  
100000000   124887784   24.8878%  

观察结果发现,经过分桶平均后,误差率确实减小了,在数据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误差率基本控制在20%~30%,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可用版本。

调和平均

分桶平均以后,误差率确实小了,但是还不够小。因为算数平均数有一个缺点,就是结果容易受到大值的影响,使得结果偏离整体数据的中心位置。

举个例子,小王的月薪是3000元,小李的月薪是30000元,他俩平均月薪是16500元。在小王看来这个数据就很扯蛋,自己什么时候工资这么高了,这就是算数平均数导致的,因为它的结果容易收到大值的影响。反观调和平均数,它会偏向于集合里的小数。

调和平均数 :又称倒数平均数,它先对集合内的每个数求倒数,然后把所有的倒数相加得到 sum,最后用集合里的元素数量除以 sum 就可以得到调和平均数。
H = n 1 x 1 + 1 x 2 + . . . + 1 x n = n ∑ i = 1 n 1 x i H = \frac{n}{\frac{1}{x_1} + \frac{1}{x_2} + ... + \frac{1}{x_n}} = \frac{n}{\sum_{i=1}^n \frac{1}{x_i}} H=x11+x21+...+xn1n=∑i=1nxi1n

我们用调和平均数重新计算一下小王和小李的平均薪资,avg = 2/(1/3000+1/30000)结果约为 5455 元,这个数据在小王看来还是比较靠谱的。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可以把算数平均数换成调和平均数,以此来进一步降低结果误差。于是我们得到算法的 V3 版本: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KN3 {

    final int m;
    final int n;
    final int[] buckets;

    public KN3(int n) {
        this.m = 16384;
        this.n = n;
        this.buckets = new int[m];
    }

    void test() {
        int counter = 1;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nextBoolean()) {
                int index = nextBucket();
                if (counter > buckets[index]) {
                    buckets[index] = counter;
                }
                counter = 1;
            } else {
                counter++;
            }
        }
        count();
    }

    private void count() {
        double sum = 0.0;
        int validBuckets = 0;
        for (int bucket : buckets) {
            if (bucket > 0) {
                sum += 1.0 / bucket; // 倒数相加 求调和平均数
                validBuckets++;
            }
        }
        // 每个桶的平均数
        double avg = Math.pow(2, validBuckets / sum);
        // 总的估算值
        long estimate = Math.round(avg * validBuckets);
        DecimalFormat decimalFormat = new DecimalFormat("0.0000%");
        double error = Math.abs(n - estimate) / (double) n;
        System.err.printf("%-10s  %-10s  %-10s\n", n, estimate, decimalFormat.format(error));
    }

    boolean nextBoolean() {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Boolean();
    }

    int nextBucket() {
        return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Int(m);
    }
}

结果输出:

basic 复制代码
实际n       预估n         误差率       
1           2           100.0000% 
2           0           100.0000% 
3           4           33.3333%  
4           7           75.0000%  
5           5           0.0000%   
6           8           33.3333%  
7           11          57.1429%  
8           5           37.5000%  
9           16          77.7778%  
10          15          50.0000%  
100         142         42.0000%  
1000        1325        32.5000%  
10000       12229       22.2900%  
100000      72504       27.4960%  
1000000     888320      11.1680%  
10000000    10116344    1.1634%   
100000000   105180060   5.1801% 

观察结果发现,使用调和平均数后,误差率进一步降低了,在数据规模较大时,误差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但是它仍然不是一个可用的版本,主要原因有:

  • 数据规模较小时,误差率还是很大
  • 整体误差率还是不够小,还能不能再精确一点

HyperLogLog实现

探寻 K N 的关系,我们迭代了算法的三个版本,估算结果的误差率逐步降低,其实 V3 的算法已经很接近 HyperLogLog 了,相较于 V3,HyperLogLog 的特点主要有:

  • 仍然采用 调和平均数 计算
  • 数据规模较小/超大时,对结果进行过修正(解决 V3 的问题)
  • 引入 constant 修正常数(进一步降低误差率)

接下来,我们就用 Java 实现一个简单的 HyperLogLog 算法,看看它比 V3 的误差率又能提升多少呢?

问题:怎么把输入的元素转换成上述抛硬币的过程???

对输入的元素做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把哈希值的每个二进制位看做是一次抛硬币的结果,0代表反面,1代表正面。从低位开始数,直到第一个出现 1 的位,把经过的位数记为 K 值。

问题:HyperLogLog 如何对估算结果修正???

HyperLogLog 采用分段偏差修正,当数据规模太小/太大时,都有专门的修正算法,针对一般规模的数据会在最终结果上乘以一个修正常数 constant。

假设 E 为估算结果,分段偏差修正算法如下:

  • 当 E ≤ 5 2 m E \leq \frac{5}{2}m E≤25m时,数据规模太小

E = m ∗ l o g m / V E=m*log^{m/V} E=m∗logm/V V = 空桶数量

  • 当 5 2 m < E ≤ 1 30 2 32 \frac{5}{2}m < E \leq \frac{1}{30}2^{32} 25m<E≤301232时,数据规模一般直接用 HyperLogLog 公式

E = c o n s t ∗ m ∗ m ∑ i = 1 m 1 2 R i E = const*m*\frac{m}{\sum_{i=1}^m \frac{1}{2^Ri}} E=const∗m∗∑i=1m2Ri1m

  • 当 E > 1 30 2 32 E > \frac{1}{30}2^{32} E>301232时,数据规模太大

E = − 2 32 l o g ( 1 − E / 2 32 ) E=-2^{32}log(1-E/2^{32}) E=−232log(1−E/232)

修正常数 constant 是根据分桶数量决定的:

java 复制代码
double getConstant(int buckets) {
    switch (buckets) {
        case 16:
            return 0.673;
        case 32:
            return 0.697;
        case 64:
            return 0.709;
        default:
            return (0.7213 / (1 + 1.079 / buckets));
    }
}

实现思路:

  1. 初始化 16384 个桶,用来做分桶平均
  2. 对元素做哈希运算,得到 64 位长整型哈希值 hash
  3. 取 hash 的低 14 位值,用作分桶索引号
  4. 取 hash 的高 50 位值,计算前导0的数量(从低位开始连续0的数量)lowBits
  5. 把 lowBits 写入到桶
  6. 最后先估算每个桶的 N 值,再求调和平均数,最终估算 N 值

基于这个思路,最终我们用 Java 实现的一个简版 HyperLogLog 就出来了:

java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HyperLogLog {

    // 定位桶的比特数 低14位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CKET_BITS = 14;

    private final int m;// 桶数量
    private final byte[] buckets; // 桶
    private final double constant; // 修正常数 根据桶数量设置

    public HyperLogLog() {
        this.m = 1 << BUCKET_BITS;// 16384个桶
        this.buckets = new byte[m];
        this.constant = getConstant(m);
    }

    public void add(String val) {
        long hash = hash(val);
        int index = (int) (hash & (m - 1));
        // 低位连续0+1的数量n 实际估算值 k = 2^n -> 1<<n
        byte lowBits = lowBits(hash >>> BUCKET_BITS);
        if (lowBits > buckets[index]) {
            buckets[index] = lowBits;
        }
    }

    public long count() {
        double sum = 0.0;
        int emptyBuckets = 0;
        for (byte num : buckets) {
            sum += 1.0 / (1 << num);
            if (num == 0) {
                emptyBuckets++;
            }
        }
        double avg = m / sum; // 调和平均数
        double estimate = constant * m * avg; // 估算计数值 根据公式
        // 存在空桶 数据量不够,偏差可能较大 做结果修正
        if (emptyBuckets > 0 && estimate < (5.0 / 2.0) * m) {
            // 求对数 空桶数越多 估算结果值越小
            estimate = m * Math.log((double) m / emptyBuckets);
        }// 这里先忽略对极大值的修正
        return Math.round(estimate);
    }

    private byte lowBits(long hash) {
        if (hash == 0) {
            return 64 - BUCKET_BITS;
        }
        int index = 1;
        while ((hash & 1) == 0) {
            index++;
            hash = hash >>> 1;
        }
        return (byte) index;
    }

    private long hash(String val) {
        return Hashing.murmur3_128().hashString(val, StandardCharsets.UTF_8).asLong();
    }

    private static double getConstant(int buckets) {
        switch (buckets) {
            case 16:
                return 0.673;
            case 32:
                return 0.697;
            case 64:
                return 0.709;
            default:
                return (0.7213 / (1 + 1.079 / buckets));
        }
    }
}

结果输出:

basic 复制代码
实际n       预估n         误差率       
1           1           0.0000%   
2           2           0.0000%   
3           3           0.0000%   
4           4           0.0000%   
5           5           0.0000%   
6           6           0.0000%   
7           7           0.0000%   
8           8           0.0000%   
9           9           0.0000%   
10          10          0.0000%   
100         100         0.0000%   
1000        1003        0.3000%   
10000       9989        0.1100%   
100000      99717       0.2830%   
1000000     999310      0.0690%   
10000000    10033112    0.3311%   
100000000   99931727    0.0683%

观察结果发现,对估算结果做修正后的 HyperLogLog 算法准确率已经非常高了,在数据规模较小时,修正算法效果非常好。在数据规模较大时,误差率也控制在0.5%以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可用的版本了,可怕的是它只有七十行代码。

Redis实现

Redis HyperLogLog 和我们 Java 手写的实现思路是一致的,默认也是拆分了 16384 个桶,低 14 位用来定位桶索引号,高 50 位用来计算前导0的位数。

区别是 Redis 对 HyperLogLog 做了一些内存上的优化,分为:稀疏格式和紧凑格式。稀疏格式用在早期阶段,大多数桶都是 0,Redis 直接存储连续 0 桶的数量,而不是把 0 桶全都存一遍。紧凑格式就是完整的 16384 个桶,每个桶占用 6 Bit,一共 12KB 的内存空间。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下源码。

尾巴

HyperLogLog 算法是一种用于估计基数(cardinality)的概率算法,可以高效地计算一个集合中不重复元素的个数。与传统的基数估计方法相比,因为不存储元素本身,所以 HyperLogLog 具有更小的存储空间需求,却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给出估计结果。

在不准确绝对准确率的场景下,可以优先考虑 HyperLogLog 算法。

相关推荐
DT辰白6 小时前
基于Redis的网关鉴权方案与性能优化
数据库·redis·缓存
木子七7 小时前
Redis-十大数据类型
redis
黄油饼卷咖喱鸡就味增汤拌孜然羊肉炒饭10 小时前
聊聊volatile的实现原理?
java·jvm·redis
灯火不休➴10 小时前
[Redis] 在Linux中安装Redis并连接图形化工具详细过程(附下载链接)
linux·数据库·redis
呆呆小雅14 小时前
C#关键字volatile
java·redis·c#
miss writer15 小时前
Redis分布式锁释放锁是否必须用lua脚本?
redis·分布式·lua
亽仒凣凣16 小时前
Windows安装Redis图文教程
数据库·windows·redis
希忘auto17 小时前
详解Redis的常用命令
redis·1024程序员节
岁月变迁呀1 天前
Redis梳理
数据库·redis·缓存
Code apprenticeship1 天前
怎么利用Redis实现延时队列?
数据库·redis·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