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 读写架构

一、组成架构

1、NameNode(NN) : 集群的Master,它是一个主管,管理者

(1) 管理HDFS的命名空间

(2) 配置副本策略

(3) 管理数据块(Block)映射信息

(4) 处理客户端读写请求

2、DataNode(DN) : 集群的Slave。NN下达命令,DataNode执行实际操作。

(1) 存储实际的数据块

(2) 执行数据块的读/写操作

3、Client : 客户端

(1) 文件切分。文件上传HDFS的时候,client将文件切分成一个个的Block,然后进行上传

(2) 与NameNode交互,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

(3) 与DataNode交互,读取或写入数据

4、SecondaryNameNode : 并非NameNode的热备。当NameNode挂掉的时候,它并不能马上替换NameNode并提供服务。

(1) 辅助NameNode,分担其工作量,比如定期合并Fsimage和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

(2) 在紧急情况下可辅助恢复NameNode

二、HDFS存储副本机制

1、在 HDFS 中,每个数据块都会被分成若干个数据块副本。默认情况下每个数据块会被复制三次 到HDFS 集群中的三个不同的 DataNode 上

2、HDFS 会将数据块的多个副本分别存储在不同的 DataNode 上,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如果某个 DataNode 发生故障,数据块的其他副本仍然可以被访问。

3、HDFS 会尽量将数据块的多个副本存储在不同的机架 (rack)上,以避免机架故障导致数据不可用的情况。HDFS 会将数据块的多个副本存储在不同的机架的从节点上,第一个副本在客户端所处的节点上。如果客户端在集群外,随机选一个,第二个副本在另一个机架的随机一个节点,第三个副本在第二个副本所在机架的随机节点。

4、各个从节点通过机架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各个机架通过集群内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各个集群通过集群间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

三、HDFS 机架

1、机架数据传输距离计算:

1)相同的datanode,距离为 0 ,比如H1到H1 distance(/D1/R1/H1,/D1/R1/H1)=0

2)同一机架下的不同datanode,距离为 2 ,比如H1到H2 distance(/D1/R1/H1,/D1/R1/H2)=2

3)同一集群不同机架下的datanode,距离为 4 ,比如H1到H4 distance(/D1/R1/H1,/D1/R1/H4)=4

4)不同集群下的datanode,距离为 6 ,比如H1到H7 distance(/D1/R1/H1,/D2/R3/H7)=6

2、为什么三分之一的副本在一个节点上,三分之二的副本在另一个机架不同节点上

1)hdfs 三个副本的这种存放策略减少了机架间的数据传输 ,提高了写操作的效率。

2)机架的错误远远比节点的错误少,所以这种策略不会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与此同时,因为数据块只存放在两个不同的机架上,所以此策略减少 了读取数据时需要的网络传输总带宽

4)在这种策略下,副本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机架上:三分之一的副本在一个节点上,三分之二的副本在一个机架上,其它副本均匀分布在剩下的机架中,这种策略在不损害数据可靠性和读取性能的情况下改进了写的性能。

四、HDFS 写(Write)流程

(1)客户端通过Distributed FileSystem模块向NameNode请求上传文件,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父目录是否存在,客户端是否有写权限。

(2)NameNode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3)客户端请求第一个 Block上传到哪几个DataNode服务器上(数据的切分在客户端完成)。

(4)NameNode返回3个DataNode节点,分别为dn1、dn2、dn3(返回dn数据存储列表)。

(5)客户端通过FSDataOutputStream模块请求dn1上传数据,dn1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dn2,然后dn2调用dn3,将这个通信管道建立完成。(Pipline管道传输)

(6)dn1、dn2、dn3逐级应答客户端。

(7)客户端开始往dn1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为单位,dn1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dn2,dn2传给dn3;dn1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ACK校验)。

(8)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客户端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的服务器。(重复执行3-7步)。

五、HDFS 读(Read)流程

(1)客户端向 NameNode 发送读取请求,请求包括要读取的文件名和文件块的起始位置。

(2)NameNode 根据请求的文件名,查询文件所对应的块列表,并返回给客户端块列表以及每个块所在的 DataNode 列表。

(3)客户端根据返回的块列表和 DataNode 列表,选择一个 DataNode 开始读取数据。如果选择的 DataNode 不可用,则会选择另外一个 DataNode。

(4)客户端向选择的 DataNode 发送读取请求,请求包括要读取的块的起始位置和长度。

(5)DataNode 接收到读取请求后,从本地磁盘读取数据块,并将数据块返回给客户端

相关推荐
wenzhangli71 小时前
从源码到思想:OneCode框架模块化设计如何解决前端大型应用痛点
架构·前端框架
秋千码途2 小时前
小架构step系列07:查找日志配置文件
spring boot·后端·架构
Ashlee_code4 小时前
什么是Web3?金融解决方案
开发语言·金融·架构·eclipse·web3·区块链·php
WebInfra6 小时前
如何在程序中嵌入有大量字符串的 HashMap
算法·设计模式·架构
森焱森7 小时前
APM与ChibiOS系统
c语言·单片机·算法·架构·无人机
安思派Anspire8 小时前
LangGraph + MCP + Ollama:构建强大代理 AI 的关键(一)
前端·深度学习·架构
radient9 小时前
Golang-GMP 万字洗髓经
后端·架构
Code季风9 小时前
Gin Web 层集成 Viper 配置文件和 Zap 日志文件指南(下)
前端·微服务·架构·go·gin
鹏程十八少9 小时前
9.Android 设计模式 模板方法 在项目中的实战
架构
Code季风9 小时前
Gin Web 服务集成 Consul:从服务注册到服务发现实践指南(下)
java·前端·微服务·架构·go·gin·cons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