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重定向和用户缓冲区

重定向和用户缓冲区

文件描述符对应匹配规则:从0下标开始,寻找最小的没有被使用的数组位置,它就是新的文件描述符(fd)。

一.输出重定向

1.现象

在这里我们向1号文件内写入字符串,1号文件本来是显示器,那么我们将1号文件关闭后再向1号文件写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屏幕并没有打印字符串,很正常因为我们把屏幕关闭了,但它却把内容写到了log.txt内,这个现象就是输出重定向。

当我们把1号文件关闭后再创建了一个log.txt文件,该文件就会占据1号文件的位置,那么当我们向1号文件写入时,自然就写入到了log.txt里。

2.系统调用接口

显然对于先关闭再打开这样的操作还是很麻烦,其实只需要struct file*fd_array[]数组里对应下标的值拷贝一份放到目标下标里,就可以完成一次重定向。

二.缓冲区

1.引子

这里没什么问题,接下来将代码改一下。

直接运行程序也没有出现问题。

这里为什么重定向到另一个文件就变成了7行内容呢?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c接口的打印了两次,而系统接口的只打印了一次。由于我们只加了一个fork函数,所以这个现象必定和fork有关。 想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花费一系列的功夫,慢慢说来。

2.刷新

再次更改代码

新增一个close并且去掉了/n,来看看现象。

结果是没有任何输出(当然将close去掉就能打印出来)。首先这个缓冲区一定不在操作系统内部。因为如果在内部,当close时,缓冲区的数据就会直接被刷新到磁盘里。而write写入能看到,是因为write直接写到内部缓冲区里了。

而C语言它会自己提供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是语言层面的。而当等到合适的时候,例如:遇到/n,fclose...它才会调用write接口将其发送到内部缓冲区里。而这种操作被称为刷新。 用户刷新的本质就是将数据用write写入到内核里。目前我们认为只有将数据刷新到了内核,数据就可以找到硬件了。

应用层的三种刷新方式

在平常我们写printf函数时不带/n也能打印出来,是因为在进程退出时,缓冲区也会进行刷新。

而在退出前关闭文件就不会进行刷新。

前文说到缓冲区在C语言里,这样很笼统。其实具体在FILE这个结构体内,而FILE是属于语言层面的,那么每打开一个文件就会创建一个FILE结构体,也会多一个缓冲区。

三.回答引例

因为在fork时,子进程与父进程公用同一份代码,同时在最开始时共用一份数据,如果需要,子进程才会发生写时拷贝复制数据并更改。那么在此之前父进程的缓冲区里已经有了3条代码(注意write是系统调用接口,直接写入了内核),所以子进程在创建时的缓冲区也有3条代码(注意是写入普通文件,是全缓冲),当子进程结束时将这3条写入文件,父进程结束时也将这3条写入文件,(注意当一个进程刷新后,数据发生了变化,另一个进程就会发生写时拷贝,所以这里父子进程会刷新3条)所以该文件就会有7条代码了(write的首先写入了)。

相关推荐
花嫁代二娃12 分钟前
Linux:环境变量
linux
乌托邦的逃亡者1 小时前
Docker的/var/lib/docker/目录占用100%的处理方法
运维·docker·容器
ldj20201 小时前
Jenkins 流水线配置
运维·jenkins
古希腊数通小白(ip在学)4 小时前
stp拓扑变化分类
运维·服务器·网络·智能路由器
Muxiyale4 小时前
使用spring发送邮件,部署ECS服务器
java·服务器·spring
l1x1n05 小时前
Vim 编辑器常用操作详解(新手快速上手指南)
linux·编辑器·vim
12点一刻6 小时前
搭建自动化工作流:探寻解放双手的有效方案(2)
运维·人工智能·自动化·deepseek
未来之窗软件服务6 小时前
东方仙盟AI数据中间件使用教程:开启数据交互与自动化应用新时代——仙盟创梦IDE
运维·人工智能·自动化·仙盟创梦ide·东方仙盟·阿雪技术观
FreeBuf_6 小时前
微软365 PDF导出功能存在本地文件包含漏洞,可泄露敏感服务器数据
服务器·microsoft·pdf
lixzest7 小时前
C++ Lambda 表达式详解
服务器·开发语言·c++·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