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重定向和用户缓冲区

重定向和用户缓冲区

文件描述符对应匹配规则:从0下标开始,寻找最小的没有被使用的数组位置,它就是新的文件描述符(fd)。

一.输出重定向

1.现象

在这里我们向1号文件内写入字符串,1号文件本来是显示器,那么我们将1号文件关闭后再向1号文件写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屏幕并没有打印字符串,很正常因为我们把屏幕关闭了,但它却把内容写到了log.txt内,这个现象就是输出重定向。

当我们把1号文件关闭后再创建了一个log.txt文件,该文件就会占据1号文件的位置,那么当我们向1号文件写入时,自然就写入到了log.txt里。

2.系统调用接口

显然对于先关闭再打开这样的操作还是很麻烦,其实只需要struct file*fd_array[]数组里对应下标的值拷贝一份放到目标下标里,就可以完成一次重定向。

二.缓冲区

1.引子

这里没什么问题,接下来将代码改一下。

直接运行程序也没有出现问题。

这里为什么重定向到另一个文件就变成了7行内容呢?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c接口的打印了两次,而系统接口的只打印了一次。由于我们只加了一个fork函数,所以这个现象必定和fork有关。 想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花费一系列的功夫,慢慢说来。

2.刷新

再次更改代码

新增一个close并且去掉了/n,来看看现象。

结果是没有任何输出(当然将close去掉就能打印出来)。首先这个缓冲区一定不在操作系统内部。因为如果在内部,当close时,缓冲区的数据就会直接被刷新到磁盘里。而write写入能看到,是因为write直接写到内部缓冲区里了。

而C语言它会自己提供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是语言层面的。而当等到合适的时候,例如:遇到/n,fclose...它才会调用write接口将其发送到内部缓冲区里。而这种操作被称为刷新。 用户刷新的本质就是将数据用write写入到内核里。目前我们认为只有将数据刷新到了内核,数据就可以找到硬件了。

应用层的三种刷新方式

在平常我们写printf函数时不带/n也能打印出来,是因为在进程退出时,缓冲区也会进行刷新。

而在退出前关闭文件就不会进行刷新。

前文说到缓冲区在C语言里,这样很笼统。其实具体在FILE这个结构体内,而FILE是属于语言层面的,那么每打开一个文件就会创建一个FILE结构体,也会多一个缓冲区。

三.回答引例

因为在fork时,子进程与父进程公用同一份代码,同时在最开始时共用一份数据,如果需要,子进程才会发生写时拷贝复制数据并更改。那么在此之前父进程的缓冲区里已经有了3条代码(注意write是系统调用接口,直接写入了内核),所以子进程在创建时的缓冲区也有3条代码(注意是写入普通文件,是全缓冲),当子进程结束时将这3条写入文件,父进程结束时也将这3条写入文件,(注意当一个进程刷新后,数据发生了变化,另一个进程就会发生写时拷贝,所以这里父子进程会刷新3条)所以该文件就会有7条代码了(write的首先写入了)。

相关推荐
程序员 _孜然9 小时前
Ubuntu/Debian修改网卡名字enP3p49s0为eth0
linux·运维·驱动开发·嵌入式硬件·ubuntu·debian
IDIOT___IDIOT9 小时前
Linux mount 命令
linux·运维·服务器
暗流者9 小时前
AAA 服务器与 RADIUS 协议笔记
运维·服务器·笔记
锐策9 小时前
Git checkout 与 Git reset 核心区别解析(分支与版本关联逻辑)
运维·git
CTRA王大大10 小时前
【golang】制作linux环境+golang的Dockerfile | 如何下载golang镜像源
linux·开发语言·docker·golang
小张程序人生10 小时前
《VMware 安装 CentOS 7.9 虚拟机详细教程(含图解步骤)》
linux·centos
青草地溪水旁12 小时前
服务发现实例和服务实例是不同的
服务器·服务发现·服务实例
泡沫冰@12 小时前
管理 SELinux 安全性
linux
于冬恋13 小时前
RabbitMQ高级
服务器·网络·rabbitmq
展信佳_daydayup14 小时前
03 基础篇-润和开发板连接过程
linux·开源·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