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认知问题,Android 官网从一开始就在推ktx,现在都已经2.+ 版本了,但是呢,因为之前没有从0开始写过一个Kotlin的APP,就陷入了一个JAVA 思维,在JAVA 中我们知道要做到像协程这么处理不是不能,只是过于复杂,一般水平的人根本驾驭不住,恰巧,我根本不敢想。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ktx 这个界面路过了无数次,今天终于看到了TA。
正文
什么痛点?
写过界面base 的同学可能有经验,如果是说,想要在viewModel 创建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异步进行网络请求,除了要处理构造函数传递进来的入参,还有要处理viewModel的Factory,就是说,viewModel想要通过构造函数传参,Factory 的重写成自己的,但是我们又没法确定后续的viewModel的构造是啥,init执行的时候,属性变量都还没有赋值,所以在init 里面写,逻辑就根本行不通,就只能在Lifecycle里面写,当生命周期到什么时候,就主动调用这个viewModel规范好的内容,然后通过liveData 和泛型把数据抛给用户层。
上面是理想情况,现实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有些界面接口请求并不是一个,可能是多个请求顺序执行,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嗯,我们通常的认为别人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base是不写注释,所以写了别人不用还说写的垃圾,为了更贴合大众实际思路,我们可能提供几个函数:
kotlin
fun observe()
fun initView(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fun initData()
然后再 initData 里面自己写网络请求。这就很烦人,经常搬砖的同学都知道,一个界面就一个网络请求是常态,但是他不是必然因素,每个界面都要自己写initData,我写多了也骂自己垃圾,为啥不封装一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骂包这个玩意的人。
如何解决这个痛点
既然kotlin的扩展函数这么强大能不能自己包装一个什么东西,比如我们是通过liveData 进行数据监听,我们创建LiveData 的时候,就在协程里面请求数据,然后发送出去,这个时候,构造函数也执行完了,也不担心init 执行的时候 属性变量没有赋值的问题,所以就开整:
kotlin
val pageData = getNetLiveData()
fun getNetLiveData(): LiveData<String> {
val live = MutableLiveData<String>()
viewModelScope.launch(Dispatchers.IO) {
val params = mutableMapOf<String, String>()
params.put("keywords", "")
val json = OkHttpImpl.postSting(
"这是网络请求地址",
params
)
live.postValue(json)
}
return live
}
思路是,我们pageData 的对象通过函数getNetLiveData 创建,然后在函数getNetLiveData 里面直接创建一个协程 请求网络,请求成功了,把数据抛出去,这只是基础概念,我们还可以抽离成泛型,抽离一个作用域函数啥的。
ktx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当完成泛型抽离,想做作用域抽离的时候,灵光一闪,这玩意我见过。Google 官网将kotlin协程与liveData 结合使用
scss
val user: LiveData<Result> = liveData {
emit(Result.loading())
try {
emit(Result.success(fetchUser()))
} catch(ioException: Exception) {
emit(Result.error(ioException))
}
}
这ktx 已经提供好了好吧。那么就直接用就行。直接在 mvnrepository liveData-ktx 最小版本,导入使用即可。
scss
implementation("androidx.lifecycle:lifecycle-livedata-ktx:2.6.2")
例如这样:
javascript
val liveData: LiveData<String> = liveData(Dispatchers.IO) {
val params = mutableMapOf<String, String>()
params.put("keywords", "")
val json = OkHttpImpl.postSting(
"https://..........",
params
)
emit(json)
}
如何解决刷新
那么如何做到刷新呢?我们界面通常是有刷新的对吧,我们总不能刷新的时候重新创建 liveData 然后重新设置监听吧。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抽离业务逻辑。我们知道MutableLiveData可以通过setValue 或者post 发送多次消息,而LiveData 这个类因为函数是私有的,所以说,这个玩意并不能被外部调用。我们看下 liveData{} 函数的实现:
kotlin
public fun <T> liveData(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timeoutInMs: Long = DEFAULT_TIMEOUT,
block: suspend LiveDataScope<T>.() -> Unit
): LiveData<T> = CoroutineLiveData(context, timeoutInMs, block)
CoroutineLiveData的实现:
csharp
internal class CoroutineLiveData<T>(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timeoutInMs: Long = DEFAULT_TIMEOUT,
block: Block<T>
) : MediatorLiveData<T>()
OK,到这里,基本就清晰了,但是还是贴一下:
scala
public class MediatorLiveData<T> extends MutableLiveData<T> {}
所以说,liveData{} 这个函数返回的其实是MediatorLiveData 对象,如果不熟悉这个玩意,但是MediatorLiveData的父类MutableLiveData是熟悉的。
代码看到这里,我们需要刷新的逻辑就非常清晰了,我们将liveData{} 函数的返回参数 通过as 转化为 MediatorLiveData或MutableLiveData即可。MediatorLiveData是用于监听多个值得变化的,用的比较少,比如说,用于多接口并发请求,统一返回,比如说类型转化,服务器数据模型与本地数据模型不一致的情况,再比如说监听界面变化等。我们这里直接就强制转换为 MutableLiveData:
javascript
val livedataKtx= liveData<String> {
emit("luoye")
} as MutableLiveData<String>
在刷新的时候:
kotlin
fun refresh(){
livedataKtx.value="luoye"
}
使用KTX 库的好处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不需要自己写协程切换,当然自己扩展函数抽离得好,也不是不行。
最后
其实,LiveData 要写,还是有很多知识点可以写的,但是这里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逻辑的概述吧。我们通过属性变量的创建时机去进行接口请求或者缓存请求,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比调用initData 更快的,而且这种逻辑非常清晰,我们将首次和刷新从逻辑层分离出来,这种代码看起来还是非常简洁的。
在这个逻辑上,我们可以发现compose 的中的界面数据,通过这种方式的刷新,反而更加的贴合吧。当然通过Flow,或者channel 等方式 转LiveData 也是一种思路,但是在简单的界面请求中,感觉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