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国潮降温,李宁需要寻找新标签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2023年的李宁,没有等来好日子。

10月26日,李宁公布了第三季度运营数据,零售流水中单位数增长。和同行们的增长相比,这样的成绩显得有些不太够看。

结果是,多家券商下调其公司评级和目标价格,甚至李宁股价也跌到了近三年最低点。截至发稿前,李宁股价为24.650港元/股,距离李宁股价相距年内高位已经跌了将近70%。

其实在半年报中,李宁就首次出现净利负增长(自2020年中报以来),第三季度交出来的成绩单又不太好看,问题在哪儿?

01 产品力撑不起高价

从李宁披露的第三季度运营数据显示,零售表现方面,公司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于整个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单位数增长。(第二季度为10%-20%的中段增长)

从渠道来看,线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发)录得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录得20%-30%低段增长及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录得低单位数增长;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和二季度相比,无论是线上还是经销商渠道,增长同比均有下滑。所以说,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和同行比起来,李宁受伤最惨重,可以从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来一探究竟。据李宁2023半年报显示,李宁的存货周转期变长,毛利率也在下滑。

2023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由上年的50%变为48.8%,平均存货周转期由53天延长至55天。在营收增幅相对较高的2021年同期,李宁的毛利率为55.9%。其中,李宁在半年报中对毛利率下降的解释是,为促进消费,增加了在线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力度。

不仅如此,还有多家券商研报指出,李宁窜货问题明显,导致电商和批发渠道承压。李宁在国产运动品牌里,单价相对较高,部分经销商为了回笼现金流,会低价倾销商品,导致李宁电商和批发渠道正价商品的价格产生混乱。

增长降速、毛利率下降、窜货问题其实都指向了一点:"李宁没那么好卖了"。

对于李宁来说,过去几年,迎来了两次机会。

一次是2018年,"中国李宁"在海外各大时装周现身,作为中国第一个现身纽约时装周的运动品牌,带来的影响力远超预期。在纽约大秀落幕当天,"李宁"的微信指数暴涨700%;同年,"中国李宁"系列服装销量超过550万件,鞋品销量超过5万,此后国内掀起"国潮风"。

另一次是"新疆棉"事件后,Nike和Adidas的市场份额大多被国产品牌,或者说李宁吃掉了。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9年Nike和Adidas在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市占率达到37.6%,而安踏、FILA、李宁、特步的市占率之和为25.8%。到了2022年,Nike和Adidas的市占率降至28.2%,而安踏、FILA、李宁、特步的市占率上升至35.2%。

李宁可以说是最大受益者,2018年到2021年,其业绩在三年间翻倍增长,从10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5.7亿元。

高光下的李宁,也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年轻、高端、时尚,随之而来的就是李宁客单价的水涨船高。比如李宁在2021年推出子品牌LI-NING 1990,产品线的客单价是李宁主品牌的好几倍。在李宁的预想中,李宁主品牌占据大众市场,LI-NING 1990占据高端市场,二者齐头并进能够拓展李宁品牌的边界。

但现实是,消费者被越来越高的品牌定价劝退,甚至一位网友直接开麦:"最可恨的其实就是李宁,以前我们都是疯狂抵制阿迪,耐克等外国货,全面改穿李宁,可结果到好,换来的是李宁肆无忌惮的涨价,比外国品牌还狠,现在李宁的产品直接无视,别再打着国货的幌子了。"

加上几次舆论的失利,李宁的业绩开始吃力。

今年上半年,李宁的库存金额为21亿元。为了消化内存,李宁不定期打出"折上4折""不止3折"的降价宣传,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高效去库存,提高现金流。但同时也造成一个尴尬局面:一边喊高端,一边降价促销。

把这一切归根结底,其实是李宁真实的品牌力撑不起自身高定价。

02 国潮是好,但是只有国潮

李宁在受伤,安踏却意气风发。

2009年安踏接手了FILA中国,并将FILA定位于时尚、高端,在一二线城市黄金地段开设自营门店。如今,FILA在安踏集团已经和安踏品牌旗鼓相当,此外,安踏收购的DESCENTE、KOLON、AMER SPORTS等品牌在国内也增长强劲。一个悲惨的情况是,李宁的营收和利润都是安踏的二分之一,但其市值只有安踏的四分之一左右。

对此,李宁做了两个转变。

一方面,向安踏讨经,通过收购其他品牌的方式,向潮牌、轻奢领域发力,挖掘第二曲线。比如2020年,非凡中国完成收购香港本土品牌堡狮龙的控股权,随后在2021年被重塑为潮牌 「bossini.X」,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开设了多家零售店。

2022年初,非凡中国完成对意大利奢华品牌Amedeo Testoni(铁狮东尼)的收购,这让李宁得以进入高端奢侈品领域,并将销售网络扩张至欧洲市场,6月,非凡中国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正式批准其收购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的交易。

李宁的心思不难猜,通过"买买买",尝试布局更为丰富的产品矩阵,找到自己的营收第二增长曲线。不过打造另一个"FILA"谈何容易,李宁也曾在多品牌上屡屡折戟过,比如2016年拿下Danskin经营权,本想对标lululemon,但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在"买买买"这条路上,睁眼满是教训的李宁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验证。

另一方面,专业在前,时尚在后。

2019年,李宁在公司财报首页关于集团的介绍里,加进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致力于成为源自中国并被世界认可的,具有时尚性的国际一流专业运动品牌企业。"

李宁确实吃过"时尚"的甜头。2018年纽约时装周走秀后,李宁营收首次闯过百亿关卡,树立起"国潮一哥"的形象;2021年"新疆棉事件"之后,李宁当年营收同比增长56.1%,净利润也在暴涨136.1%后,达到40.11亿元。

但国潮的热度终究是有限,李宁的时尚定位也没深入人心。同时随着国内用户需求的逐渐细分以及国潮的热度褪去,专业运动的热度逐渐上升。

所以从2022年开始,李宁的年报中就不再提及"国潮"的字眼,品牌公关层面对外也一直在试图摆脱这一标签的束缚。

据体坛经济观察发现,在半年报中,李宁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其专业功能性产品矩阵和核心IP的功能迭代,如超轻20、赤兔6及赤兔6pro、飞电3等搭载"李宁 "的产品,都在李宁上半年的财报中被重点突出,并且李宁还加大了对马拉松、CBA等赛事IP的投入,力求在专业声量方面将品牌与体育运动紧密结合。

但在运动鞋服这个相当成熟的市场,大众细分品类竞争十分激烈,除了安踏等老对手,还有定位专业跑步的特步等。

专业这个新故事还需要去进一步挖掘。

可以参考的是,2020-2022年,李宁研发费用分别为3.23亿元、4.25亿元、5.34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仅为2.2%、1.8%、2.1%。对比之下,耐克、阿迪的研发费用占比却接近10%。

03 写在最后

2008年李宁的空中一跃,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李宁"这个中国的运动品牌,那一年李宁的市值也一跃来带了500亿元,比安踏高出两倍。但在那场席卷全行业的库存危机后,安踏接棒李宁成为行业第一,直到今天,安踏的市值近乎于李宁的四倍。

在这条你追我赶的中国体育鞋服市场发展史的暗线里,李宁有过高光,也曾凭借"国潮"成为国货同行里真正实现品牌溢价的那一个。但和安踏比起来,无论是多品牌的布局还是渠道的管理,李宁都显得有所不及。

从FILA的二打一到萨洛蒙的一鞋难求,再到中产三宝之一的始祖鸟,如果说国潮是国货品牌们共同的风口,那安踏既是乘风起飞的人,也是风口的制造者。而面对国潮逐渐风停的情况,尚未找到新风口的李宁,可能还要再苦一苦。

参考来源:

1、体坛经济观察:《大公司 | 李宁"掉队",清库存后亟待"良方"》

2、36氪:"国潮"风停,李宁降速|焦点分析

3、趣解商业:国潮降温,李宁遭遇"中年危机"?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本文是转载文章,点击查看原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 xyy@jishuzhan.net 删除
相关推荐
腾讯TNTWeb前端团队17 分钟前
helux v5 发布了,像pinia一样优雅地管理你的react状态吧
前端·javascript·react.js
范文杰4 小时前
AI 时代如何更高效开发前端组件?21st.dev 给了一种答案
前端·ai编程
拉不动的猪4 小时前
刷刷题50(常见的js数据通信与渲染问题)
前端·javascript·面试
拉不动的猪4 小时前
JS多线程Webworks中的几种实战场景演示
前端·javascript·面试
FreeCultureBoy5 小时前
macOS 命令行 原生挂载 webdav 方法
前端
uhakadotcom5 小时前
Astro 框架:快速构建内容驱动型网站的利器
前端·javascript·面试
uhakadotcom5 小时前
了解Nest.js和Next.js:如何选择合适的框架
前端·javascript·面试
uhakadotcom5 小时前
React与Next.js:基础知识及应用场景
前端·面试·github
uhakadotcom5 小时前
Remix 框架:性能与易用性的完美结合
前端·javascript·面试
uhakadotcom6 小时前
Node.js 包管理器:npm vs pnpm
前端·javascript·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