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OF日志

★4.AOF日志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把 Redis 用在什么业务场景下?"

我想你大概率会说:"我会把它当作缓存使用,因为它把后端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然后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响应速度会非常快。"

没错,这确实是 Redis 的一个普遍使用场景,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一旦服务器宕机,内存中的数据将全部丢失。

我们很容易想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是,从后端数据库恢复这些数据,但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会给数据库带来巨大的压力;

二是,这些数据是从慢速数据库中读取出来的,性能肯定比不上从 Redis 中读取,导致使用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响应变慢。

所以,对 Redis 来说,实现数据的持久化,避免从后端数据库中进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Redis 的持久化主要有两大机制,即 AOF(Append Only File)日志和 RDB 快照。在接下来的两节课里,我们就分别学习一下吧。这节课,我们先重点学习下 AOF 日志。

AOF 日志是如何实现的?

★写后日志:先命令再日志,和WAL相反

说到日志,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数据库的写前日志(Write Ahead Log, WAL),也就是说,在实际写数据前,先把修改的数据记到日志文件中,以便故障时进行恢复。

不过,AOF 日志正好相反,它是写后日志,"写后"的意思是 Redis 是先执行命令,把数据写入内存,然后才记录日志,如下图所示:

那 AOF 为什么要先执行命令再记日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 AOF 里记录了什么内容。

AOF日志内容:命令

传统数据库的日志,例如 redo log(重做日志),记录的是修改后的数据。

而 AOF 里记录的是 Redis 收到的每一条命令,这些命令是以文本形式保存的。

我们以 Redis 收到"set testkey testvalue"命令后记录的日志为例,看看 AOF 日志的内容。

"*3"表示命令有三部分,每部分由["$+数字"开头,后面紧跟着具体的命令、键或值]。

"数字"表示这部分中的命令、键或值一共有多少字节。

例如,"$3 set"表示这部分有 3 个字节,也就是"set"命令。

好处:命令执行成功再记日志,避免记录错误命令

但是,为了避免额外的检查开销,Redis 在向 AOF 里面记录日志的时候,并不会先去对这些命令进行语法检查。

所以,如果先记日志再执行命令的话,日志中就有可能记录了错误的命令,Redis 在使用日志恢复数据时,就可能会出错。

而写后日志这种方式,就是先让系统执行命令,只有命令能执行成功,才会被记录到日志中,否则,系统就会直接向客户端报错。所以,Redis 使用写后日志这一方式的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出现记录错误命令的情况。

除此之外,AOF 还有一个好处:它是在命令执行后才记录日志,所以不会阻塞当前的写操作。

风险1:写后日志可能会丢失

不过,AOF 也有两个潜在的风险。

首先,如果刚执行完一个命令,还没有来得及记日志就宕机了,那么这个命令和相应的数据就有丢失的风险。 如果此时 Redis 是用作缓存,还可以从后端数据库重新读入数据进行恢复,但是,如果 Redis 是直接用作数据库的话,此时,因为命令没有记入日志,所以就无法用日志进行恢复了。

所幸我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将Redis作为数据库使用。

风险2:写后日志会阻塞下一个操作

其次,AOF 虽然避免了对当前命令的阻塞,但可能会给下一个操作带来阻塞风险。这是因为,AOF 日志也是在主线程中执行的,如果在把日志文件写入磁盘时,磁盘写压力大,就会导致写盘很慢,进而导致后续的操作也无法执行了。

仔细分析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两个风险都是和 AOF 写回磁盘的时机相关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一个写命令执行完后 AOF 日志写回磁盘的时机,这两个风险就解除了。

★写回策略:Always、Everysec、No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AOF 机制给我们提供了三个选择,也就是 AOF 配置项 appendfsync 的三个可选值。

scss 复制代码
Always,同步写回:每个写命令执行完,立马同步地将日志写回磁盘;
​
Everysec,每秒写回:每个写命令执行完,只是先把日志写到 AOF 文件的内存缓冲区,每隔一秒把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入磁盘;
​
No,操作系统控制的写回:每个写命令执行完,只是先把日志写到 AOF 文件的内存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针对避免主线程阻塞和减少数据丢失问题,这三种写回策略都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我们来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Always同步写回

主线程性能差,可以保证不丢数据

★Everysec每秒写回

性能折中,可能丢失2秒数据:上一秒的数据还未落盘,下一秒的数据也未落盘
 同步写回"可以做到基本不丢数据,但是它在每一个写命令后都有一个慢速的落盘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主线程性能;
​
 虽然"操作系统控制的写回"在写完缓冲区后,就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命令,但是落盘的时机已经不在 Redis 手中了,只要 AOF 记录没有写回磁盘,一旦宕机对应的数据就丢失了。
​
 "每秒写回"采用一秒写回一次的频率,避免了"同步写回"的性能开销,虽然减少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是如果发生宕机,上一秒内未落盘的命令操作仍然会丢失。所以,这只能算是,在避免影响主线程性能和避免数据丢失两者间取了个折中。

★No操作系统控制写回

性能好,丢失数据较多

我把这三种策略的写回时机,以及优缺点汇总在了一张表格里,以方便你随时查看。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根据系统对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来选择使用哪种写回策略了。

总结一下就是:想要获得高性能,就选择 No 策略;如果想要得到高可靠性保证,就选择 Always 策略;

如果允许数据有一点丢失,又希望性能别受太大影响的话,那么就选择 Everysec 策略。

★AOF日志文件过大

但是,按照系统的性能需求选定了写回策略,并不是"高枕无忧"了。毕竟,AOF 是以文件的形式在记录接收到的所有写命令。随着接收的写命令越来越多,AOF 文件会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小心 AOF 文件过大带来的性能问题。

这里的"性能问题",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文件大小有限制

一是,文件系统本身对文件大小有限制,无法保存过大的文件;

★追加效率变差

二是,如果文件太大,之后再往里面追加命令记录的话,效率也会变低;

★宕机恢复过慢

三是,如果发生宕机,AOF 中记录的命令要一个个被重新执行,用于故障恢复,如果日志文件太大,整个恢复过程就会非常缓慢,这就会影响到 Redis 的正常使用。所以,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这个时候,AOF 重写机制就登场了。

解决日志文件过大:AOF重写机制

简单来说,AOF 重写机制就是在重写时,Redis 根据数据库的现状创建一个新的 AOF 文件,也就是说,读取数据库中的所有键值对,然后对每一个键值对用一条命令记录它的写入。

比如读取了键值对"testkey": "testvalue"后,重写机制会记录 set testkey testvalue 这条命令。

这样,当需要恢复时,可以重新执行该命令,实现"testkey": "testvalue"的写入。

为什么重写机制可以把日志文件变小呢?

实际上,重写机制具有"多变一"功能。所谓的"多变一",也就是说,旧日志文件中的多条命令,在重写后的新日志中变成了一条命令。我们知道,AOF 文件是以追加的方式,逐一记录接收到的写命令的。当一个键值对被多条写命令反复修改时,AOF 文件会记录相应的多条命令。

但是,在重写的时候,是根据这个键值对当前的最新状态,为它生成对应的写入命令。这样一来,一个键值对在重写日志中只用一条命令就行了,而且,在日志恢复时,只用执行这条命令,就可以直接完成这个键值对的写入了。

当我们对一个列表先后做了 6 次修改操作后,列表的最后状态是["D", "C", "N"],此时,只用 LPUSH u:list "N", "C", "D"这一条命令就能实现该数据的恢复,这就节省了五条命令的空间。对于被修改过成百上千次的键值对来说,重写能节省的空间当然就更大了。

不过,虽然 AOF 重写后,日志文件会缩小,但是,要把整个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的操作日志都写回磁盘,仍然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

这时,我们就要继续关注另一个问题了:重写会不会阻塞主线程?

★AOF日志重写不会阻塞主线程:一拷贝两日志

和 AOF 日志由主线程写回不同,重写过程是由后台子进程 bgrewriteaof 来完成的。

这也是为了避免阻塞主线程,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

我把重写的过程总结为"一个拷贝,两处日志"。

★1处拷贝:主进程bgrewriteaof去fork子进程

"一个拷贝"就是指,每次执行重写时,主线程 fork 出后台的 bgrewriteaof 子进程。此时,fork 会把主线程的内存拷贝一份给 bgrewriteaof 子进程,这里面就包含了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然后,bgrewriteaof 子进程就可以在不影响主线程的情况下,逐一把拷贝的数据写成操作,记入新的AOF重写日志。

★1处日志:旧的正在使用的AOF日志

因为主线程未阻塞,仍然可以处理新来的操作。此时,如果有写操作,第一处日志就是指正在使用的 AOF 日志,Redis 会把这个操作写到它的缓冲区。这样一来,即使宕机了,这个 AOF 日志的操作仍然是齐全的,可以用于恢复。

★2处日志:新的 AOF 重写日志

第二处日志,就是指新的 AOF 重写日志。这个操作会被另外的线程写到重写日志的缓冲区。 这样,重写日志也不会丢失最新的操作。等到拷贝数据的所有操作记录重写完成后,重写日志记录的这些最新操作也会写入新的 AOF 文件,以保证数据库最新状态的记录。此时,我们就可以用新的 AOF 文件替代旧的AOF文件了。

AOF重写实现详解

AOF重写并不需要对原有AOF文件进行任何的读取,写入,分析等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读取服务器当前的数据库状态来实现的。

当前列表键list在数据库中的值就为["C", "D", "E", "F", "G"]。要使用尽量少的命令来记录list键的状态,最简单的方式不是去读取和分析现有AOF文件的内容。那么直接读取list键在数据库中的当前值,然后用一条RPUSH list "C" "D" "E" "F" "G"代替前面的6条命令即可。

原理

首先从数据库中读取键现在的值,然后用一条命令去记录键值对,代替之前记录该键值对的多个命令; 伪代码表示如下;

ini 复制代码
def AOF_REWRITE(tmp_tile_name):
​
  f = create(tmp_tile_name)
​
  # 遍历所有数据库
  for db in redisServer.db:
​
    # 如果数据库为空,那么跳过这个数据库
    if db.is_empty(): continue
​
    # 写入 SELECT 命令,用于切换数据库
    f.write_command("SELECT " + db.number)
​
    # 遍历所有键
    for key in db:
​
      # 如果键带有过期时间,并且已经过期,那么跳过这个键
      if key.have_expire_time() and key.is_expired(): continue
​
      if key.type == String:
​
        # 用 SET key value 命令来保存字符串键
​
        value = get_value_from_string(key)
​
        f.write_command("SET " + key + value)
​
      elif key.type == List:
​
        # 用 RPUSH key item1 item2 ... itemN 命令来保存列表键
​
        item1, item2, ..., itemN = get_item_from_list(key)
​
        f.write_command("RPUSH " + key + item1 + item2 + ... + itemN)
​
      elif key.type == Set:
​
        # 用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 memberN 命令来保存集合键
​
        member1, member2, ..., memberN = get_member_from_set(key)
​
        f.write_command("SADD " + key + member1 + member2 + ... + memberN)
​
      elif key.type == Hash:
​
        # 用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fieldN valueN 命令来保存哈希键
​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fieldN, valueN =\
        get_field_and_value_from_hash(key)
​
        f.write_command("HMSET " + key + field1 + value1 + field2 + value2 +\
                        ... + fieldN + valueN)
​
      elif key.type == SortedSet:
​
        # 用 ZADD key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 ... scoreN memberN
        # 命令来保存有序集键
​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 ..., scoreN, memberN = \
        get_score_and_member_from_sorted_set(key)
​
        f.write_command("ZADD " + key + score1 + member1 + score2 + member2 +\
                        ... + scoreN + memberN)
​
      else:
​
        raise_type_error()
​
      # 如果键带有过期时间,那么用 EXPIREAT key time 命令来保存键的过期时间
      if key.have_expire_time():
        f.write_command("EXPIREAT " + key + key.expire_time_in_unix_timestamp())
​
    # 关闭文件
    f.close()

实际为了避免执行命令时造成客户端输入缓冲区溢出,重写程序在处理list hash set zset等类型的数据时,会检查键所包含的元素的个数,如果元素的数量超过了redis.h/REDIS_AOF_REWRITE_ITEMS_PER_CMD常量的值,该常量默认值是64。

那么重写程序会使用多条命令来记录键的值,而不是单使用一条命令。 即每条命令设置的元素的个数 是最多64个,使用多条命令重写实现集合键中元素数量超过64个的键;

AOF后台重写

aof_rewrite函数可以创建新的AOF文件,但是这个函数会进行大量的写入操作,所以调用这个函数的线程将被长时间的阻塞,因为Redis服务器使用单线程来处理命令请求。

所以如果直接是服务器进程调用AOF_REWRITE函数的话,那么重写AOF期间,服务器将无法处理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请求。

Redis不希望AOF重写会造成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所以Redis决定将AOF重写程序放到子进程(后台)里执行。这样处理的最大好处是: 子进程进行AOF重写期间,主进程可以继续处理命令请求。

子进程带有主进程的数据副本,使用子进程而不是线程,可以避免在锁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使用子进程进行AOF重写的问题

子进程在进行AOF重写期间,服务器进程还要继续处理命令请求,而新的命令可能对现有的数据进行修改,这会让当前数据库的数据和重写后的AOF文件中的数据不一致。

如何修正

为了解决这种数据不一致的问题,Redis增加了一个AOF重写缓存,这个缓存在fork出子进程之后开始启用,Redis服务器主进程在执行完写命令之后,会同时将这个写命令追加到现有AOF文件和AOF重写缓冲区。 即子进程在执行AOF重写时,主进程需要执行以下三个工作: 执行client发来的命令请求; 将写命令追加到现有的AOF文件中; 将写命令追加到AOF重写缓存中。

效果 可以保证:

AOF缓冲区的内容会定期被写入和同步到AOF文件中,对现有的AOF文件的处理工作会正常进行 从创建子进程开始,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写操作都会被记录到AOF重写缓冲区中; 完成AOF重写之后 当子进程完成对AOF文件重写之后,它会向父进程发送一个完成信号,父进程接到该完成信号之后,会调用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该函数完成以下工作: 1,将AOF重写缓存中的内容全部写入到新的AOF文件中;这个时候新的AOF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和服务器当前的数据库状态一致; 2,对新的AOF文件进行改名,新的AOF覆盖原有的AOF文件;完成新旧两个AOF文件的替换。 当这个信号处理函数执行完毕之后,主进程就可以继续像往常一样接收命令请求了。在整个AOF后台重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主进程写入命令到AOF缓存"和"对新的AOF文件进行改名,覆盖原有的AOF文件。"这两个步骤(信号处理函数执行期间)会造成主进程阻塞,在其他时候,AOF后台重写都不会对主进程造成阻塞,这将AOF重写对性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上,即AOF后台重写,也就是BGREWRITEAOF命令的工作原理。

原文链接:blog.csdn.net/m0_45861545...

小结

Redis通过AOF 方法逐一记录操作命令,用于避免数据丢失的,在恢复时再逐一执行命令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也是充分考虑了对 Redis 性能的影响。总结来说,它提供了 AOF 日志的三种写回策略,分别是 Always、Everysec 和 No,这三种策略在可靠性上是从高到低,而在性能上则是从低到高。

此外,为了避免日志文件过大,Redis 还提供了 AOF 重写机制,直接根据数据库里数据的最新状态,生成这些数据的插入命令,作为新日志。这个过程通过后台线程完成,避免了对主线程的阻塞。

其中,三种写回策略体现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即 trade-off,或者称为"取舍",指的就是在性能和可靠性保证之间做取舍。我认为,这是做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一个关键哲学,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充分地理解这个原则,并在日常开发中加以应用。

不过,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落盘时机和重写机制都是在"记日志"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例如,落盘时机的不选择同步写回可以避免记日志时阻塞主线程,重写可以避免日志文件过大。

但是,在"用日志"的过程中,也就是使用 AOF 进行故障恢复时,我们仍然需要把所有的操作记录都运行一遍。再加上 Redis 的单线程设计,这些命令操作只能一条一条按顺序执行,这个"重放"的过程就会很慢了。那么,有没有既能避免数据丢失,又能更快地恢复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 RDB 快照了。

相关推荐
开心工作室_kaic5 分钟前
springboot493基于java的美食信息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源码)_kaic
java·开发语言·美食
缺少动力的火车7 分钟前
Java前端基础—HTML
java·前端·html
loop lee14 分钟前
Redis - Token & JWT 概念解析及双token实现分布式session存储实战
java·redis
ThetaarSofVenice15 分钟前
能省一点是一点 -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java·设计模式·享元模式
InSighT__17 分钟前
设计模式与游戏完美开发(2)
java·游戏·设计模式
神仙别闹17 分钟前
基于Java2D和Java3D实现的(GUI)图形编辑系统
java·开发语言·3d
dbcat官方22 分钟前
1.微服务灰度发布(方案设计)
java·数据库·分布式·微服务·中间件·架构
雪球不会消失了24 分钟前
SpringMVC中的拦截器
java·开发语言·前端
羊村懒哥32 分钟前
tomcat-安装笔记(包含虚拟主机配置)
java·笔记·tomcat
00Allen0034 分钟前
mybatis/mybatisplus
java·spring·myba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