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的git工作流最佳实践

前言:有收获的话请加颗小星星 ,没有收获的话可以 反对 没有帮助 举报三连

最近由于一个同事git分支使用不当,影响了其他同事的开发,而且把一些不是本版本的内容发到了线上,还好没有造成线上bug,虚惊一场。所以我在公司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分享,同时分享给大家。

说起git工作流,就不得不提起三种市面上的三种常见的工作流,Git Flow、GitHub Flow 以及 GitLab Flow。

1、Git Flow

诞生最早,且使用最为广泛的工作流。他的特点是会有两个长期存在的分支,分别是主分支master和开发分支develop,还会有三个临时分支,功能分支(feature branch)、修复分支(hotfix branch)、预发分支(release branch)。

主分支master对应线上版本,每次开发分支合并到主分支发版后,会打一个tag。

develop分支对应开发版本,新版本开发从develop分支为起点建立一个feature分支,功能开发完毕再合并到develop分支,合并时建议使用--no-off参数。

feature分支对应开发新功能,hotfix分支对应修复线上bug,release分支对应发布前功能验收。

2、GitHub Flow

如果你参与了开源项目并贡献代码的话,这个你肯定不会陌生。github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fork、pull request(简称PR)、issue tracking,首先它会有一个远程仓库(remote repository),然后各自fork到自己的仓库,开发完成后PR到远程仓库,如果有疑问可以提issue,负责人审核通过之后合并进master。它的核心思想就是PR和审核,审核过程是天然的code review过程,可以帮助开发者减少bug,从而使代码库更稳健。如果是不是公司开发,我更偏向于这种。

3、GitLab Flow

GitLab Flow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则:上游优先(upsteam first),只存在一个主分支master,该分支是所有其它分支的上游,所以发布顺序是很重要的,比如开发环境是master,预发布环境是pre-production,生产环境是production,如果生产环境发送错误,此时需要先拉出一个hotfix分支,改完之后合并到master,验收完之后合并到pre-production,再次验收后合并到production,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不能跳过以上步骤。

分享完成之后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请问你们认为最佳实践是怎么样的?

同事A说GitLab Flow,我对他说答对一半,经过我多年的实践,以下是我得出的最佳实践。

开发环境:production 预发布环境:pre-production 主分支:master 测试环境:test 本地环境:dev-feature-v1.0.0 bug分支:hotfix

正常开发流程:master->dev-feature-v1.0.0->test->master->pre-production->production

一般修复bug流程:master->hotfix->test->master->pre-production->production

紧急修复bug流程:master->hotfix->master->production

相关推荐
MiyueFE8 分钟前
14 个逻辑驱动的 UI 设计技巧,助您改善任何界面
前端·设计
啃火龙果的兔子12 分钟前
前端单元测试覆盖率工具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前端·单元测试
哔哩哔哩技术19 分钟前
资源合池化后的异构差异问题解析--CPU分层现象和解决思路
后端
爱上语文23 分钟前
Redis基础(4):Set类型和SortedSet类型
java·数据库·redis·后端
「、皓子~40 分钟前
后台管理系统的诞生 - 利用AI 1天完成整个后台管理系统的微服务后端+前端
前端·人工智能·微服务·小程序·go·ai编程·ai写作
就改了42 分钟前
Ajax——在OA系统提升性能的局部刷新
前端·javascript·ajax
凌冰_44 分钟前
Ajax 入门
前端·javascript·ajax
京东零售技术1 小时前
京东小程序JS API仓颉改造实践
前端
老A技术联盟1 小时前
从小白入门,基于Cursor开发一个前端小程序之Cursor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前端·小程序
风铃喵游1 小时前
构建引擎: 打造小程序编译器
前端·小程序·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