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2023 年度自我总结

一年时间,想想觉得很长 。但过得真快

在 2023 与 2024 交接之际,我决定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三方面总结一番,整理行囊,再出发

工作

我在 2022 年下半年工作发生变动,加入了 Amazon。 新的工作,真可以说是变化巨大。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我把它总结为三注重二思维

  • 注重英文 ------ 组织形式决定沟通方式。 在 Amazon 内部,几乎所有的文档都是英文编写的,这是由于公司各个部门遍布全球,用英文撰写文档更方便跨团队的传播、沟通、协作。

  • 注重文档 ------ 优秀的文档和优秀的代码一样,都是公司宝贵的资产。 在参与撰写和评审 HLD(High Level Design), LLD(Low Level Design), ORR(Operational Readiness Review), Runbook 等文档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文档和代码一样,都需要被评审,也都有优劣之分。

  • 注重协同 ------ 能在团队内部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在公司庞大的组织体系下,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听起来一切都很自然。但如果再加上时差这个要素,一切就不一样了。想象一下,你在北京(UTC+8:00),兄弟部门 A 在西雅图(冬令时 UTC-8:00),兄弟部门 B 在印度(UTC+5:30),为大家安排一个合理的会议时间是很困难的事,如果参会人较多,那将更难协调,因为参会人在某个时间可能有其他会议安排。因此,大公司的协同提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全球化思维 ------ Think Big。 在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规划阶段,团队会考量需求未来能否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点也与 Amazon 制定的 Think Big 领导力准则契合。

  • 产品化思维 ------ 技术方案产品化。 当一个真问题被提出,团队会给出解决方案。如果该问题是业内常见的问题,则解决方案有概率被打磨成产品进入市场,而不仅限于解决当前特定的业务问题。这一点,同样也体现了 Amazon Think Big 的领导力准则。

如果给 2022 年定一个主题,我觉得是 "融入" 。这种融入包括但不限于: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学习新文化,触摸新业务,上手新技术。

随着融入过程的深入,时间来到了 2023 年。如果说 2022 年的主题是 "融入" ,那么 2023 年的主题就是 "奋进"

新鲜感褪去,成为"老员工"。更大的责任,更多的挑战。

现在回头看看,现实的确如此。

随着对业务理解由浅入深 ,接手的项目难度也提升了几个层次。有时还会出现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

  • 如何担起重任?

    • 复杂的项目 ------ 逐层拆解,各个击破。

    • 并行的项目 ------ 定优先级,插空推进。

密集的跨团队合作对全英文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加入 Amazon 之前,我上一次英文发言还是在大学的英文课上。

  • 如何迎接挑战?

    • 知行合一,剩下的交给时间。

    • 单词捡起来,美剧刷起来,外教聊起来。

    • 听说读写,天周月年。

总结一下

今年我设计并实现了 3 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期交付率 100%。 期间,我对业务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系统设计和架构的经验的思考和经验也得以沉淀。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一套快速获得职业成长的基本动作:以企业特定的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为前提,建立全局业务视角,并对业务进行技术建模并实现,然后持续优化迭代。

学习

过去一年我学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I, 英文, 技术人写作, 架构设计, 性能优化} 这个集合。

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思维,它以对新事物的敏锐感和好奇心为始,以掌握、应用和分享新事物的获得感为终。

保持对世界的敏锐和好奇,是摸清世界运转规律的前提。在年初 ChatGPT 进入大众视野之后,我意识到 AI 真的来了。

事实如此,国内的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布,我在第一时间就申请了账号,并在拿到资格之后进行了体验。大模型不是万能的,但大模型确实可以帮到我们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特定的问题,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等等。举个例子,用大模型制作思维导图,效率能提升 N 倍。

在认识到大模型的强大之后,我调研了它背后的基本原理,并在工作中实践应用,在有一些收获之后跟同事和身边的朋友进行分享交流。在完成这一套标准动作后,学习的生命周期才算真正完成,这种收获是浅尝辄止所不能比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使用 AI 为学习和工作赋能已经成为我的日常习惯,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AI 提效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已经是现在时 。如果你还没开始,我建议你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开始。因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学习的另一个要素是坚持 ,英文学习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知道学英文很重要的人 -> 开始学英文的人 -> 坚持学英文的人 ,这个链路符合漏斗模型,每前进一步,人数的衰减可能在一个数量级以上。

对此我的做法是,提升认知(明确重要性)-> 开始行动(迈出第一步)-> 养成习惯(不断重复)-> 获得正反馈(达成目标奖励)。

经过一年的锻炼,我的英文能力稳步提升。在英文工作会议中,我能够听懂 90% 以上的内容,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这个过程还不够流畅,也与 native speaker 的表达方式有一些 gap,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加强。

上面提到的做法不仅对学习英文有效,对技术人写作同样有效。上文提到的 Amazon 注重文档的企业环境,让我更加意识到技术人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写作能力,我参加了极客时间出品的写作行动营,并在行动营期间养成习惯,坚持输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得到来自官方的认可,成为了极客时间创作大使。 这对我来说是很强的正反馈,激励我在未来能够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在这一年里,通过在行动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技术人写作有了更加体系化的认识。技术人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隐形思考显性化的过程,是知识、经验萃取和挖掘的过程。

个人理解,写作就像做菜,整个创作过程以内容为材料,期间加一点心理学的佐料,再加一些小技巧的厨艺,经过用心烹调,才能为读者输出更好的菜肴。

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职业竞争力。为此,我在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两个方向上进行了体系化的学习。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方向,是因为我觉得,出色的架构设计能力,是每一个以成为杰出架构师为战略目标的工程师所必须的能力

而性能优化能力,则是一个抓手,它对专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都有很高的要求,学习性能优化能够帮助我梳理过往职业生涯中的积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 。这个"体"就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过去一年我学习了三门架构设计课程和一门性能优化课程,并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完成了两个大型需求的调研和设计,对架构设计的道与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另外,我也解决了两个线上性能问题,其中一个性能问题涉及到隐藏较深的网络问题,性能优化课程中的排查思路给我带来了很好的启发,让我更快地定位到了性能瓶颈。

总结一下

学习 AI, 赋能效率提升;练习英文,助力跨团队协作;训练写作,输出倒逼输入;学习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

生活

今年生活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爱人怀孕,我成功晋升准爸爸 。目前是激动和压力并存的状态,我们也在认真准备,迎接新家庭成员!

生活安排上也因此有了大的调整,今年一共进行了两次远途旅行,一次内蒙古,一次杭州。京内闲逛的次数比去年少了许多,但美食吃得更多了些 ,应该控制体重了,哈哈!

今年下半年的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咖啡续杯次数猛涨,熬夜次数激增 。同时,下半年的运动量相比上半年少了很多。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养生的关注度有所增加。

走在奔三的路上,紧迫感还是有一些的,同道中人和过来人一起来聊聊感受!

总结一下

生活不易,蔡姬努力。 注意身体健康,平衡工作生活!

祝所有亲朋好友和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新年快乐,2024 心愿都能实现!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同道中人。关注一下,一起向 2024 前进!

最后,用一句比较文艺的话来做结,共勉之:"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

2023,慢走不送。

相关推荐
夜月行者1 小时前
如何使用ssm实现基于SSM的宠物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vue
java·后端·ssm
Yvemil71 小时前
RabbitMQ 入门到精通指南
开发语言·后端·ruby
sdg_advance1 小时前
Spring Cloud之OpenFeign的具体实践
后端·spring cloud·openfeign
猿java2 小时前
使用 Kafka面临的挑战
java·后端·kafka
碳苯2 小时前
【rCore OS 开源操作系统】Rust 枚举与模式匹配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后端·rust·操作系统·os
kylinxjd2 小时前
spring boot发送邮件
java·spring boot·后端·发送email邮件
2401_857439695 小时前
Spring Boot新闻推荐系统:用户体验优化
spring boot·后端·ux
进击的女IT6 小时前
SpringBoot上传图片实现本地存储以及实现直接上传阿里云OSS
java·spring boot·后端
一 乐7 小时前
学籍管理平台|在线学籍管理平台系统|基于Springboot+VUE的在线学籍管理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源码+数据库+文档)
java·数据库·vue.js·spring boot·后端·学习
艾伦~耶格尔10 小时前
Spring Boot 三层架构开发模式入门
java·spring boot·后端·架构·三层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