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常识性填空
1 .鲁迅,原名++周树人_++ ,字_++_++ ++豫才++ _,++_浙江绍兴++ 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 ++ 家、++思想++ 家和++_革命______家++。
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散文_++ (体裁)集,共10篇。 《旧事重提》
3 .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4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5 .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_++ 。
6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无常》_++。
7 .++弃医从文_++ 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救国救民、拯救国民精神。++
8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_"、"老莱娱亲___"、"郭巨埋儿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 ++无常++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 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 ."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 ++++ ++无常_++________________。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乌烟瘴气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江南水师学堂___++_。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狗++ ++•++ ++猫++ ++•++ ++鼠》__++ __ 。
14 .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 ++范爱农___。++
15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 ++阿长++ ____和++衍太太++。
16 .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 ++无常》++ __和++++ ++《五猖会》++__。
17.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藤野先生++____的照片。
18 .《++五猖会++ 》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__++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__++无知和隔膜++ __,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_____的不合理。;
19.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0. 《++父亲的病++ 》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 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练习二 专题探究
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说鲁迅童年的生活环境以及童年的成长经历。
把百草园当作乐园,对隐鼠的喜爱,对《山海经》无限向往,都表现出作者童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表明鲁迅先生儿时有最快乐自由的童年时光。
但是,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旧官僚家庭,他时刻感受得到旧礼教、旧的传统观念对他的教育和束缚,那种处处讲究规矩,陈旧的学习内容,不合时宜的背诵检查,令小小年纪的鲁迅心生厌烦,感到压抑和冷酷。
大家庭遭遇变故时,尤其在父亲病故的过程中,小小年纪便感受到世态炎凉。这样"温情"又"冷酷"的童年经历对鲁迅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读鲁迅的文章,总能够感受到"温情"和"冷酷"这两种气氛的存在。
练习三 专题探究
阅读《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说说鲁迅先生的人生理想以及改变经过,谈谈由此得到的人生启示。
父亲病故的过程中,小小年纪的鲁迅感受到世态炎凉,也深切感受到庸医误人的可恶,因此他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离开家乡,在南京辗转求学,逐渐萌生学医治病救人的念头。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他考取了大清国官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医学。在日本,他在仙台克服各种困难,艰苦求学,却发现身体健壮的中国人,头脑是麻木的,仍然免不了被欺凌的命运。因此,他"弃医从文",决定用纸和笔,用写文章的方式,从精神上唤醒民众,从此走上了以笔作投枪匕首,为国为民写作一生,呐喊战斗一生的道路。
练习四 专题探究
阿长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来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敛,"常喜欢 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就显得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之极。 阿长知道许多事情、许多道理,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 儿童教育观。"烦琐"正说明她悉心教养。当然她不懂 儿童心理,许多做法违拗 儿童心理,使孩子感觉讨厌、麻烦。
阿长相信命运。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阿长这个不幸的寡妇只求平平安安, 鲁迅回忆起来,对她充满同情。
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 《山海经》,却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她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 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之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最后发出"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祈祷,表达对阿长的敬重、怀念、感激之情。
练习五 专题探究
联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琐记》《藤野先生》等涉及儿童教育的文章,总结鲁迅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有怎样的体验和看法,谈谈这些观点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
(1)了解儿童特点。儿童的好奇心强,天性喜欢热闹好玩的活动,养育者需小心呵护,尊重儿童天性,重视儿童的需求。
(2)尊重儿童个体。儿童处家庭中的弱势,养育者需心中存爱,温情慈善。不要用陈旧死板的学习内容向儿童灌输,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强制手段使儿童屈服。
(3)讲究方式方法。宽严适度,保护好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想象和创造力。
(4)适龄的图书是儿童最好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