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思维:低努力水平思维

自动化思维:一种无意识思维,它不带意图、自然发生且不需要 努力

  • 对自动化思维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好理解: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通常会学习很多的知识,而有一句话古话非常有意思,叫做万事开头难

    1. 为什么万事开头难,难道过了开头就不难了吗?本质上所有的知识在起步的时候都是最简单基础的,越往后应该是要越难的。

    2. 这就是自动化思维在起作用了,我们会在开头的时候对知识形成印象,过了开头,我们会以过去对所学的经验和认知为基础,对周围情况进行自动化分析。这个分析更像是被动技能,不需要耗费精力。在一开始学习某类知识的时候,是对知识最为空白的时候,过往的经验参考意义不大,则会让我们寸步难行,因为每一步都需要真正的去思考,而真正的思考是困难的。

    3. 而过了初始阶段,我们就有经验和对这类知识最基础的认知了。后面学起来就会越来越顺滑。因为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正在逐步的积累,直到一眼就会的夸张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厉害的大厨吃一口菜就能分辨出这道菜里面加了哪些配料,加了多少的分量,菜新不新鲜,火候有没有掐好。甚至当场就可以把菜复刻出来。

      理论来说,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所需要分析的步骤是非常繁杂的,那为什么大厨可以短时间就想出来并且不需要怎么思考?这就是大厨过往的经验在生效,也就是自动化思维的一种体现

  • 这个自动化思维在最基础的日常生活中,我觉得也可以叫做先入为主的概念化思想。比如在中国任何一个地铁站,我们都可以迅速搞清楚怎么乘坐地铁。我们去任何一个餐厅都知道要怎么点餐(大概需要考虑的就是身上够不够钱的问题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还用说吗?这些不都是个人就知道的吗?

    没错,但这些就是构成社会运行的基础要素,也正是人的这种自动化思维,才会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处理事情游刃有余。

    • 但这也是一个不能称为陷阱的陷阱,自动化思维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少的动脑,而我们就会处于安逸的区域,自身的能力将会原地踏步。
    • 其实处在这个阶段是很舒服的(像温水煮青蛙),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有一辈子都衣食无忧的资本。所以为了防止因为安逸太久从而导致再也追不上时代的情况导致,需要主动去抛弃这种低努力水平的思维模式

图式

图式:人们用来组织围绕某些主题的有关社会性世界知识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 其实纯理论的精准表述想要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指的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世界的组织化知识结构。这些结构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周围世界的事件和情况。简单来说,图式是一种心理模板,它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影响我们对新信息的注意、处理和记忆。

  • 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快速选择出适当的心理模板,也就是如何快速选择出适当的< 图式 >,毕竟社会性世界充满了可以有多种解释的模糊性信息。所以这还是有难度的,当模糊性信息越多的时候

  • 对这个的判定方式会受到可提取性 的影响,可提取性指图式和概念在人们头脑 中所占据的优越范围。

    1.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陌生人突然对你抱了过来,你是觉得这个人想跟你打招呼还是非礼你?
      • 我觉得在中国的话,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是后者,并且下意识就会躲开。这是因为中国的打招呼方式是握手
      • 但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欧洲或者美国。他们对拥抱作为打招呼是习以为常的,他们第一时间的判断更可能会是这是想要打招呼
    2. 在上面的例子中,不同的图式占比优越程度就会影响我们判断的权重。导致面对同一种行为做出不同的判定。当然这是因为模糊性信息比较多。如果是一个人拿着刀追着你,我想不管是谁都是先跑为敬,而不是产生他只是想要跟我打个招呼的念头
  • 对图式的判定效果大概如下三个:

    1. 与当前目标相关的事物可能更容易被提取

    2. 由于人们有了过去的经验,有些图式长期可提取(最基础的常见情况)

    3. 由于我们的近期经验,有些图式可能会暂时变得容易被提取

    • 以上三点之所以会增加权重,正是因为这三点分别表示:联想、重复、近期。这三点都是在记忆领域方面会更加深刻,所以他们的优先度会更加的高

启动:最近的经历提高了某个图式、特征或概念的可提取性的过程。

  • 上面的名词解释是为了更好的举例启动效应,比如我今年看过一本很有意思的网文小说,叫做《道诡异仙》,这本小说讲述的就是一个精神病眼里的世界,在两个世界进行切换。但我刚看了开头,看见主角能两个世界切换的时候,我就主观判断这是一本穿越流小说,因为在我看过的诸多小说里面,这个题材是非常火爆的,但其实并不是,这个主角就只是单纯的疯了而已,并不是穿越。正是因为我启动的图式不适用,导致我看了两三百章还是摸不着头脑
  • 但如果换一个第一次看小说的人或者是不常看小说的,估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因此,思维在启动之前,必须同时具有可提取性可运用性 ,才能影响我们 对社会性世界的印象。启动是自动化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发生得很迅速,并且没有意图或意识的参与。在对当下情况做判断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在运用先前碰巧想到的概念或图式。

图式变成现实:自证预言

  • 人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会根据图式被支持或被驳斥 的程度去修正图式,再据此来采取行动。实际上,人们能够不知不觉地通过他们对待他人的方式来使他们的图式变成现实

这里有一个名词需要解释:

自证预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他人的预期会影响其对待他人的方式;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 一致,进而使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 书中举例的例子是老师对学生抱有越高的期待(相信学生的优等生),则学生就真的更有可能成为优等生。

    1.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通常情况下老师会给自己认为是优等生的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给他们更丰富、难度更大的学习资料;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更好的反馈;给予他们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在这种的倾斜下,学生当然会变得更加的优秀。

    2. 这就是图式在潜移默化下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而这会导致连锁反应。且人是有情感的生物,能够敏锐感觉到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更大的期望自然会带来更大的动力,且期望带来了全方面提升体验,所以预期会逐渐成为现实。

    3. 我在百家讲坛中有听到这样的一句话:

      • 人生四行

        第一 自己要行

        第二 有人觉得你行

        第三 觉得你行的人一定得行

        第四 身体得行

    4. 对图式的不断强化概念,使其达到一个极致的信念(且带来的副产品:他人的投资帮助[特别是帮助的这个人是真的能够提供好的帮助],自身的坚持,精力的提升),则自证预言的效应也达到了最大。那成功的概率也就提升非常明显,我对王立群老师的这句话也就豁然开然了,原来是这么理解的。

  • 说到这个,也能牵扯出一个热门的话题。那就是星座运势,如果你越对这个深信不疑,那星座运势就越灵验。如果越不相信,则影响就越小。这也是图式在发挥着作用,相信的程度本质上是信念的坚信程度。所以我不愿意相信星座运势,因为越相信这个东西,就越会受到他的限制。如果星座说你不行,那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破开自己曾经的信念会更加困难十倍

相关推荐
茶茶只知道学习2 分钟前
通过鼠标移动来调整两个盒子的宽度(响应式)
前端·javascript·css
蒟蒻的贤5 分钟前
Web APIs 第二天
开发语言·前端·javascript
清灵xmf9 分钟前
揭开 Vue 3 中大量使用 ref 的隐藏危机
前端·javascript·vue.js·ref
su1ka11114 分钟前
re题(35)BUUCTF-[FlareOn4]IgniteMe
前端
测试界柠檬16 分钟前
面试真题 | web自动化关闭浏览器,quit()和close()的区别
前端·自动化测试·软件测试·功能测试·程序人生·面试·自动化
多多*17 分钟前
OJ在线评测系统 登录页面开发 前端后端联调实现全栈开发
linux·服务器·前端·ubuntu·docker·前端框架
2301_8010741517 分钟前
TypeScript异常处理
前端·javascript·typescript
小阿飞_19 分钟前
报错合计-1
前端
caperxi20 分钟前
前端开发中的防抖与节流
前端·javascript·html
霸气小男20 分钟前
react + antDesign封装图片预览组件(支持多张图片)
前端·reac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