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租房子的案例来讲解代理模式的概念
房东要出租房子,他把这个事情交给了中介,中介帮他出租房子,租客原本要找房东租房子,但是现在只需要找中介即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把中介 看成一个类 ,把房东 看成一个接口,房东只有一个业务,就是出租房子,当中介拿到了房东的接口,也能实现出租房子的业务,但是中介还能有其他业务,比如签合同,看房等等,这些业务是房东没有的。
在上面的例子里:房东----真实角色
中介----代理角色
代理模式的好处:可以使真实角色的操作更加存粹,不用关注公共业务
公共业务就交给代理角色,实现了业务的分工
把增添新的业务交给代理类,不会让原有代码受到更改
案例如下:
接口:
实现类:
现在我想加一个日志功能 ,但是为了保护原有代码的完整性 ,不能在原来的代码里增加功能,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代理类 ,我们在代理类中实现日志功能,这样就避免了修改原有代码。
代理类:
以上所展现的方式是静态代理,每有一个公共接口就要创建一个与之对应的代理类,这样太麻烦了,有没有能自动生成代理类的方法呢?这时,就有了动态代理 模式,我们不需要手动的创建Proxy代理类,只需调用固定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自动生成代理类
java
public class Proxy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被代理的接口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void setTarget(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MyInvocationHandler(...);
//Foo f = (Foo) Proxy.newProxyInstance(Foo.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Foo.class }, handler);
//得到代理类
//参数用了反射
//第一个参数:类加载器(用来创建代理类)
//第二个参数:公共接口(以租房为例的话,就是rent这个接口,也就是代理类要实现的业务)
//第三个参数:invocationHandler,这里用this代替
public Object getProxy(){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this);
}
//处理代理实例,并返回各个方法的结果
//代理实例新增的业务,放进这个方法中就可以被处理并返回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用来调用类中的方法(其本质是反射,当我们拿到代理类之后,要通过反射去调用原来公共接口的方法)
//第一个参数:原来的公共接口
//第二个参数:将原来的接口里的方法参数化了,我们可以理解成把参数名存进数组里依次调用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log();
return result;
}
//怎么给代理类新增业务,将写好的方法扔进invoke方法中即可
public void log(){
System.out.println("接口新增业务被调用");
}
}
测试类:
java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ServiceImpl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Impl();
ProxyInvocationHandler pih = new ProxyInvocationHandler();
//创建一个等会要被代理的接口
pih.setTarget(userService);
//注意这里转型的是UserService接口而不是UserServiceImpl实现类
UserService proxy = (UserService) pih.getProxy();
proxy.add();
proxy.delete();
}
}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这个类看成一个自动生成代理类 的工具类,只需要调用这个类中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动态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