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笔记来源: B站 《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课程
一、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例子引入
早期专为电话通信服务的电信网络中,需要使用很多相互连接起来的电话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电话交换任务。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
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 使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需要经历
【1.建立连接 2.通话 3.释放连接】
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
就是分配通话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主叫方首先要拨号,以请求建立连接);被叫方听到铃声并摘机,从主叫方到被叫方就建立了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简称为"连接"
,这条连接为通信双方提供通信资源
2.通话
双方基于已建立的连接进行通话,通话期间双方始终占用着连接,通信资源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3.释放连接
通话完毕挂机后,专用物理通路被交换机释放,将双方占用的资源归还给电信网。
3、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不适合采用电路交换
原因: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是
突发式
的,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一般都会很低
,线路上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二、分组交换
1、发送方
(1)报文
通常把表示消息的整块数据叫做一个报文
。较长的报文不适宜直接传输。如果报文太长,将对交换节点的缓存容量有很大的需求,在错误处理方面也会比较低效。
(2)分组
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
,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
,这样就构造出一个个分组。
(3)首部
添加首部的作用:首部中包含分组的目的地址
,否则分组传输路径中的各交换节点就不知道如何转发分组
2、交换节点
源主机
将分组发送到分组交换网中;- 分组交换网中的
交换节点
,收到一个分组后,现将其缓存
下来,然后从首部中提取目的地址
,按照目的地址查找自己的转发表
,找到相应的转发接口后,将分组转发出去,交给下一个转发节点; - 经过
多个交换节点的存储转发
后,分组最终被转发到目的主机
3、接收方
- 目的主机收到分组后,
去掉它们各自的首部
,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4、三方各自任务
发送方:构造分组、发送分组
交换节点:缓存分组、转发分组
接收方:接收分组、还原报文
三、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前身)
- 报文交换是分组交换的前身。
- 在报文交换中,
报文被整个地发送
,而不是拆分成若干个分组进行发送。 - 交换节点将报文
整体接收完成后才能查找转发表
,将整个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 因此,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带来的
转发时延要长很多
,需要交换节点具有的缓存空间也大很多
。
四、三种交换的对比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并且数据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
则使用电路交换可以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然而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往往是突发式的,采用电路交换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会很低。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需要建立连接(即预先分配通信资源)
,在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将报文构造成若干个更小的分组进行分组交换,比将整个报文进行报文交换的
时延要小
,并且还可以避免太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
,有利于差错控制
,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