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报警,发现有慢日志。
现状
表结构是这样的
sql
CREATE TABLE `A` (
`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ID',
`name` varchar(64)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general_ci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名称',
`description` varchar(2000)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general_ci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描述',
`cre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upd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更新时间',
`space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空间ID',
PRIMARY KEY (`id`),
KEY `idx_space_id` (`space_id`),
KEY `idx_create_time` (`create_time`),
KEY `idx_update_time` (`update_time`),
) ENGINE=InnoDB COMMENT='A表'
慢日志的语句为:
sql
select * from `A` where space_id = ? order by create_time desc limit ?
explain查看了一下
列名 | 列值 |
---|---|
type | index |
possible_keys | idx_space_id |
key | idx_update_time |
key_len | 5 |
ref | `` |
rows | *** |
filtered | 0.06 |
Extra | Using where; Backward index scan |
可以看到最终走的是updatetime的索引,不是spaceid,所以filtered特别低。
原因
选择索引是优化器的工作,优化器选择索引的目的,是找到一个最优的执行方案,并用最小的代价去执行语句。在数据库里面,扫描行数是影响执行代价的因素之一。扫描的行数越少,意味着访问磁盘数据的次数越少,消耗的 CPU 资源越少。但扫描行数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优化器还会结合是否使用临时表、是否排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为啥没有走spaceid索引?和sql里的order有关!
如果真的是用了spaceid,那我们来看一下会是什么流程。
explain会显示Using filesort,使用"文件排序"!
因为数据库会初始化sort_buff,查询符合spaceid的信息,将字段放入sort_buffer,然后按照create_time快速排序,按照排序结果取对应行给客户端。
sort_buffer_size,就是 MySQL 为排序开辟的内存(sort_buffer)的大小。如果要排序的数据量小于sort_buffer_size,排序就在内存中完成。但如果排序数据量太大,内存放不下,则不得不利用磁盘临时文件辅助排序。这样速度就更慢了。
解决方案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问题,要解决的话只要创建(space_id,create_time)的联合索引即可。
有时候大家在review别人的代码的时候,也需要关注一下这点,防止线上出现这种慢查询问题。
总结
数据库方面除了会使用之外,能够知晓一些底层原理,能够避免很多问题,而且也能解决线上很多问题,推荐
-
《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系统讲述InnoDB,相对易懂,能帮大家建立MySQL整体认知
-
《MySQL实战45讲》:知识点讲解清晰、深入,很多知识常用于面试、工作中
最后
大家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程序员麻辣烫)
我的个人博客为:shidawuhen.github.io/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