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限流算法- python版本

shigen坚持更新文章的博客写手,擅长Java、python、vue、shell等编程语言和各种应用程序、脚本的开发。记录成长,分享认知,留住感动。 个人IP:shigen

在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就是限流,避免高并发环境下一下子把服务整垮了。shigen在翻看以前的笔记的时候,看到了python版本的限流算法,在此做一个分享。

前提

本地的redis服务已经启动,mac用户两行命令即可:

sql 复制代码
 brew install redis && brew services start redis

完了之后,在代码里写上获得redis连接的代码:

ini 复制代码
 def get_redis_con():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max_connections=4, decode_responses=True)
     return redis.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其他配置参照官方文档。

固定窗口

类似于把时间切分了,每个时间段只允许固定次的请求。

最直白的话语就是:我的接口1s只允许100次请求,多了我就抛异常。

scss 复制代码
 def fixed_window(user, action, time_zone=60, max_times=30):
     key = f'{action}'
     count = get_redis_con().get(key)
     if not count:
         count = 1
         get_redis_con().setex(key, time_zone, count)
     if int(count) < max_times:
         get_redis_con().incr(key)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代码中加上了user,其实就是避免单个用户的接口防刷。在之前的文章<如何优雅的实现接口防刷>中,其实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对应的话,其实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最主要的一个缺点就是:流量不是平滑的,可能存在多个流量峰值导致服务间歇性的不可用。最直观的感受是在窗口切换的时候,流量堆积导致的问题。

滑动窗口

描述的原理是:

  1. 将时间划分为细粒度的区间,每个区间维持一个计数器,每进入一个请求则将计数器加一;
  2. 多个区间组成一个时间窗口,每流逝一个区间时间后,则抛弃最老的一个区间,纳入新区间;
  3. 若当前窗口的区间计数器总和超过设定的限制数量,则本窗口内的后续请求都被丢弃。

可能还是有一些抽象,我们借用代码来讲解:

ini 复制代码
 def silde_window(user, action, time_zone=60, max_times=30):
     key = f'{action}'
     now_ts = time.time() * 1000
     # ms级时间戳,保证唯一
     value = now_ts
     # 时间窗口的左边界
     old_ts = now_ts - time_zone * 1000
     # 记录 {成员元素:分数值}
     mapping = {
         value: now_ts,
     }
     get_redis_con().zadd(key, mapping)
     # 删除时间窗口之前的数据
     get_redis_con().zremrangebyscore(key, -1, old_ts)
     # 获得窗口内的行为数量
     count = get_redis_con().zcard(key)
     get_redis_con().expire(key, time_zone + 1)
     if not count or int(count) < max_times: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用到的数据结构是zset。这里的时间戳就是对应值的score

这种方式可以应对流量的激增,但是流量的曲线还是不够平滑。

漏桶算法

就类似于一个桶,请求先去填满桶,填满之后,其它的请求直接拒绝;同时,桶以一定的速率漏出,放行请求。

这种算法的速率是不支持动态调整的,对于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上还是存在问题的。

令牌桶算法

漏桶算法的主角是桶,令牌桶的主角是令牌。

ini 复制代码
 def pass_token_bucket(user, action, time_zone=60, max_times=30):
     key = f'{user}:{action}'
     # 令牌生成速度
     rate = max_times / time_zone
     capacity = max_times
     token_count = get_redis_con().hget(key, 'tokens')
     last_time = get_redis_con().hget(key, 'last_time')
     now = time.time()
     token_count = int(token_count) if token_count else capacity
     last_time = last_time if last_time else now
     #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成的令牌数量
     new_token_count = int((now - last_time) * rate)
     if new_token_count > 1:
         token_count += new_token_count
         if token_count > capacity:
             token_count = capacity
         last_time = time.time()
         get_redis_con().hset(key, 'last_time', last_time)
 ​
     if token_count >= 1:
         token_count -= 1
         get_redis_con().hset(key, 'tokens', token_coun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对于漏桶和令牌桶,算法的实现其实都大差不差。shigen在学习这个的时候,还有一点整混淆了。

最后,说一下如何验证,使用到了python的多线程。

scss 复制代码
 executor = 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4)
 APIS = ['/api/a', '/get/user/1', '/get/user/2', '/get/user/3']
 ​
 ​
 def task() -> bool:
     user = random.randint(1000, 1010)
     status = pass_token_bucket(user, random.choice(APIS))
     if not status:
         raise SystemError('{}被限制'.format(user))
     return status
   
   if __name__ == '__main__':
     jobs = [executor.submit(task) for _ in range(1000)]
     for job in jobs:
         print(job.result())

与shigen一起,每天不一样!

相关推荐
往日情怀酿做酒 V17639296386 分钟前
Django基础配置
后端·python·django
2401_8576009518 分钟前
企业OA管理系统:Spring Boot技术实践与案例分析
java·spring boot·后端
潜洋26 分钟前
Spring Boot 教程之六:Spring Boot - 架构
java·spring boot·后端·架构
尘浮生2 小时前
Java项目实战II基于SpringBoot的共享单车管理系统开发文档+数据库+源码)
java·开发语言·数据库·spring boot·后端·微信小程序·小程序
huaxiaorong2 小时前
如何将旧的Android手机改造为家用服务器
后端
2401_857439692 小时前
社团管理新工具:SpringBoot框架
java·spring boot·后端
2401_857610032 小时前
Spring Boot OA: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创新之路
spring boot·后端·mfc
难念的码2 小时前
Skill 语言语法基础
人工智能·后端
逸风尊者3 小时前
开发也能看懂的大模型:FNN
人工智能·后端·算法
2401_854391083 小时前
Spring Boot OA: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
java·spring boot·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