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很多事情可以用模型去解释,如果模型解释力很好可以作为指导思想。
比如金字塔原理,先说结论,后说论据,先总结所以,后过程因为。
比如SWOT分析,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劣势,外部市场的机会和威胁。
比如迈尔波特五力模型,用于分析行业内竞争态势和企业战略。五种力量包括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买方的谈判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个人能力成长模型,是用来指导个人能力培养模型。
能力分技能能力和理论知识,
前者比如舞蹈、武术、钢琴......
后者比如写作、写代码、视频制作......
笔者使用本模型进行后者学习。本模型是否适合技能型能力培养暂不可知。
个人能力成长模型具体包括两部分:学习循环和成长循环。学习循环是从0-1阶段,成果是入门的知识图谱。成长循环是从1-3,成果是体系化的知识图谱。成长模型流程图

学习循环
学习循环停留在书本层面,好比是上大学阶段,是知识入门。
学习目的
知识一定程度上是分门别类+知识体系。前者对应知识的概念,后者对应知识的逻辑。
学习是获得更多角度下所学知识科目的知识图谱,是为了获得所学知识科目的本真。本真具备指定性,可以作为指导理论,当然这是后话。
正向学习阶段
正向学习阶段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正向学习阶段先选教材、再学习教材。
教材既可以电子书或者纸质书,也可以是视频。教材不是越出名越好,也不是卖的越多越好,而是适合最好。
我选教材的方法是多选几本,先看下目录,如果依靠目录没法做出选择,就买来对比具体内容。
我比较喜欢纸质书,经常买2-3本,然后每本都读一下,读着读着就知道哪一本更加适合。
读着读着更能引起共鸣,刺激自己,说明教材内容与大脑知识有关联,说明这本更适合。
总之,教材的选择核心是验证是否有更多共鸣。
逆向学习阶段
逆向学习阶段是教材知识的应用。
找到知识重复单元
怎么理解知识重复单元?
知识重复单元就是知识最终应用行为的落脚点。比如写作的最终应用行为是写,写各种场景,其落脚点就是场景,这个场景就是写作的重复单元。
再比如写代码,最终应用行为也是写,写各种需求场景,其落脚点就是需求场景,也就是重复单元。
再比如做自媒体,最终应用行为是写或者制作,写或者制作各种自媒体场景,其落脚点就是自媒体场景,也就是重复单元。
积累重复单元
找到了重复单元之后,是积累。是写不同场景的内容、学习分析别人的写作;学习分析优秀的开源库,学习分析优秀的自媒体内容......
学习分析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对科目知识有横向和纵向的认知,扩展知识体系,细化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图谱。
成长循环
成长循环是实践层面,好比开始工作。成长循环关键是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先形成实践循环。比如写作保持每周写一篇;再比如开发程序,每月开发一个;再比如自媒体,每天发一个视频......实践循环实际是行动起来。
形成实践循环后,坚持下面的1-2,即可形成有效的正向循环
- 做事有复盘:写作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去发布自己的作品,收集反馈,阅读量和评论等;开发程序,要主动发布到应用市场,同样收集反馈,分析使用量等;做自媒体也是一样的。
复盘之后要主动迭代
大量借鉴
同样在这条路上的优秀前辈,学习吸收同化,持续迭代优化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此阶段应该把心思放在复盘和借鉴上,多复盘,多借鉴。
成长循环是为了成长。坚持下去定可以体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境界。
总结
当前个人能力成长模型是1.0版,具备一定指导性,细节尚待完善,这也是日后的工作方向。个人能力成长模型可以配合具体能力培养使用,比如培养副业能力,培养副业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个人成长模型"助你发展长期副业(上)。其他方向有待探索。
(本文完,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公众号:通往自由之路pro,新文章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