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用户账号、用户组和与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目录

一、基本介绍

1.用户和用户组

2.UID和GID

[二、 账户管理](#二、 账户管理)

1.查看用户的UID和GID

2.添加账户

3.删除账号

4.修改账号

5.账户口令

三、分组管理

1.新增用户组

2.删除用户组

3.修改用户组

4.用户组切换

四、与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1./etc/passwd

2./etc/shadow

3./etc/group


一、基本介绍

1.用户和用户组

在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是为了有效管理系统资源而设计的重要概念

  1. 用户(User):

    • 每个使用 Linux 系统的个体都必须有一个关联的用户账户。这个账户有一个用户名(User Name)和一个唯一的用户ID(User ID,UID)。
    • 用户账户的信息通常存储在/etc/passwd文件中。
    • 每个用户账户都有自己独立的家目录(Home Directory),用于存储用户个人的文件和设置。
  2. 用户组(User Group):

    • 用户组是将多个用户集合在一起以共享文件访问权限的一种方式。
    • 用户组有一个名称和一个唯一的组ID(Group ID,GID)。
    • 用户组的基本信息通常存储在/etc/group文件中。

基本的一些 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相关的命令包括:

  • useradd:用于创建新用户账户。
  • usermod:用于修改现有用户账户的属性。
  • userdel:用于删除用户账户。
  • groupadd:用于创建新用户组。
  • groupmod:用于修改现有用户组的属性。
  • groupdel:用于删除用户组。

通过管理用户和用户组,系统管理员可以更好地控制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2.UID和GID

在Linux系统中,UID(User Identifier)是用于唯一标识用户的数字。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UID,系统通过UID来识别和管理用户。

GID(Group Identifier)是用于唯一标识用户组的数字。用户可以属于多个用户组,每个用户组都有一个唯一的GID,系统通过GID来识别和管理用户组。

UID和GID在Linux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用于控制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一个所有者(owner)和一个所属组,系统通过UID和GID来确定文件和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组,并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访问权限。

用户账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超级用户(Superuser):超级用户也被称为root用户,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root用户可以执行系统的管理任务,如安装软件、修改系统配置等。为了安全起见,应该避免在root用户下进行常规操作。

  2. 系统用户(System Users):系统用户是用于运行和管理系统服务的特殊账号。这些账号通常不具备登录系统的权限,并且其UID和GID通常在低范围内。系统用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和执行系统任务,例如apache用户用于运行Web服务器。

  3. 普通用户(Regular Users):普通用户是指普通的用户,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UID和GID。普通用户可以登录系统,并根据其权限执行各种任务。普通用户通常用于个人使用或共享系统用户(Special Users):特殊用户是一类具有特殊权限和功能的用户账号。例如,bin用户用于存放系统核心文件,nobody用户用于运行无需特定所有者的进程,daemon用户用于运行系统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Linux系统中,用户账号是由其唯一的UID来标识的,而不是用户名。用户名只是与UID相关联的一个友好的标识符。同样,组账号也是由其唯一的GID来标识的。

二、 账户管理

在Linux系统中,账号管理是指创建、配置和管理用户账号和组账号的过程。账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账号管理具有管理员权限(如root用户)才能执行。同时,为了系统的安全性,应该遵循最佳实践,如使用强密码、限制特权用户的访问等。

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1.查看用户的UID和GID

查看当前用户的UID和GID:

复制代码
id

查看指定用户的UID和GID: 将"username"替换为要查看的具体用户名

复制代码
id username

查看所有用户的UID和GID: 这将显示系统中所有用户的UID和其他相关信息。

复制代码
cat /etc/passwd

查看指定用户的UID:这将只显示指定用户名"username"的UID。

复制代码
id -u username

UID和GID是在用户创建时分配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系统中唯一标识用户和用户组;

2.添加账户

管理员可以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新的用户账号。在创建账号时,可以指定用户名、UID、所属组、家目录、登录Shell等信息。例如,以下命令可以创建一个名为"john"的用户账号:

复制代码
useradd john

参数说明:

参数选项 说明
-c 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
-d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
-g 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G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
-s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
-u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 示例一:
# 此命令创建了一个用户john,其中-d和-m选项用来为登录名john产生一个主目录
# /home/john(/home为默认的用户主目录所在的父目录)
useradd -d /home/john -m john

# 示例二:
# 创建用户组group
groupadd group
# 新建用户johns,该用户的登录Shell是/bin/sh,它属于group用户组,同时又属于john和root用户组
useradd -s /bin/sh -g group -G john,root johns

注意: 1)示例二中的group用户组是主组,adm和root是附加组;

2)增加用户账号就是在/etc/passwd文件中为新用户增加一条记录,同时更新其他系统文件如/etc/shadow, /etc/group

3.删除账号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etc/passwd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例如,以下命令可以删除名为"john"的用户账号:

复制代码
userdel john

常用的选项是 -r,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userdel -r john

此命令删除用户john在系统文件中(主要是/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的记录,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4.修改账号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例如,以下命令可以修改名为"john"的用户账号的登录Shell为/bin/bash:

复制代码
usermod -s /bin/bash john   

常用的选项包括-c, -d, -m, -g, -G, -s, -u以及-o等,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 此命令将用户john的登录Shell修改为johns,主目录改为/home/a,用户组改为developer
usermod -s /bin/johns -d /home/a -g developer john

5.账户口令

用户口令的管理。语法格式:

复制代码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参数:

参数选项 说明
-l 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
-u 口令解锁
-d 使账号无口令
-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

如果默认用户名,则修改当前用户的口令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 未指定用户名的情况下,将修改当前登录用的密码
passwd
# 指定用户名并修改登录密码
passwd john
# 用户指定空口令
# 此命令将用户john的口令删除,这样用户john下一次登录时,系统就不再允许该用户登录了
passwd -d john
# 用 -l(lock) 选项锁定某一用户,使其不能登录,解锁用-u
passwd -l john

三、分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1.新增用户组

新增用户组,语法格式:

复制代码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选项有: -g:GID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 -o: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 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1,新组的组标识号是在当前已有的最大组标识号的基础上加1
groupadd group1
# 增加了一个新组group2,同时指定新组的组标识号是101
groupadd -g 101 group2

2.删除用户组

如果要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

复制代码
groupdel 用户组

3.修改用户组

修改用户组的属性,语法格式:

复制代码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常用的选项有: -g: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 -o: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n: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

案例演示:

复制代码
# 将组group2的组标识号修改为102
groupmod -g 102 group2
# 将组group2的标识号改为10000,组名修改为group3
groupmod -g 10000 -n group3 group2

4.用户组切换

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newgrp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

复制代码
newgrp root

这条命令将当前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组,前提条件是root用户组确实是该用户的主组或附加组。

四、与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等。

1./etc/passwd

/etc/passwd文件是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复制代码
cat /etc/passwd

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 用户名

"用户名"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并且不使用连字符(-)和加号(+)打头。

  • 口令

"口令"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 用户标识号

"用户标识号"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 组标识号

"组标识号"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 注释性描述

"注释性描述"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

  • 主目录

"主目录",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 登录Shell

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2./etc/shadow

/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它的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复制代码
cat /etc/shadow

格式说明:

  • "登录名"是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

  • "口令"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如果为空,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登录时不需要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

  •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例如在SCO Linux 中,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

  • "最小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

  • "最大时间间隔"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 "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

  • "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 "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

3./etc/group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将用户分组是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复制代码
cat /etc/group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格式说明:

  • "组名"是用户组的名称,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

  • "口令"字段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或者是*。

  • "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

  • "组内用户列表"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b],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

相关推荐
Peter·Pan爱编程8 分钟前
Docker在Linux中安装与使用教程
linux·docker·eureka
kunge20131 小时前
Ubuntu22.04 安装virtualbox7.1
linux·virtualbox
清溪5491 小时前
DVWA中级
linux
m0_748254091 小时前
2025最新华为云国际版注册图文流程-不用绑定海外信用卡注册
服务器·数据库·华为云
MUY09901 小时前
应用控制技术、内容审计技术、AAA服务器技术
运维·服务器
楠奕1 小时前
elasticsearch8.12.0安装分词
运维·jenkins
Sadsvit2 小时前
源码编译安装LAMP架构并部署WordPress(CentOS 7)
linux·运维·服务器·架构·centos
xiaok2 小时前
为什么 lsof 显示多个 nginx 都在 “使用 443”?
linux
java资料站2 小时前
Jenkins
运维·jenkins
苦学编程的谢2 小时前
Linux
linux·运维·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