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哈哥撩编程(视频号、抖音、公众号同名)
- 新星计划·全栈领域优秀创作者
- 博客专家·全国博客之星第四名
- 超级个体·COC上海社区主理人
- 特约讲师·谷歌亚马逊演讲嘉宾
- 科技博主·极星会首批签约作者
- 🏆 推荐专栏:
- 🏅 程序员:职场效能必修课
- 🏅 Python全栈白宝书
- 🏅 ChatGPT实践指南白宝书
- 🏅 产品思维训练白宝书
- 🏅 全域运营实战白宝书
- 🏅 大前端全栈架构白宝书
文章目录
开发者人才现状分析
在为大家介绍关于如何做出 "选择" 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的IT行业的人才现状。
与其他的行业一样,互联网的程序员也是有对应的人才梯队的。按照资历和研发技能水平,一般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资深、专家等五个级别,一些大厂呢也会使用自己内部的职级。
以大家所熟知的BAT为例,比如百度。百度的职级架构是分成四条线的。技术岗是T序列、产品运营是P序列、后勤部门是S序列,还有就是管理岗的M序列。技术岗的人员主要集中在T5/T6,在百度 T5 是高级工程师、T6 是资深工程师,但实际上百度的 title 并没有职级重要。从 T7 级别开始,就开始要做带团队、做管理的事情,升到 T7 以上后基本就不做写代码的事情了。T10-T12 的人数非常少,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百度最年轻 T10 楼天城等。
阿里的技术岗采用的是P序列,一共分为14级;管理岗采用的是M序列,一共10级,M序列的M1主管级对应的是P序列的P6高级工程师级别,目前阿里最大的职级范围分布在 P6-P8,这也是阿里集团占比最大的级别。一般而言,江湖上行走小有名气的阿里程序员至少也是 P8 级别。P10 级别的存在就是传说中的大神级别,这个级别的程序员无一不是业界鼎鼎有名的存在,比如褚霸、毕玄、云舒、道长等等,道长就是吴翰卿,网络安全专业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一类的知名程序员在离开阿里之后,基本上都会得到大量的投资去开创自己的事业。P9的云舒拿到的第一笔投资是3000W,近期的D轮融资更是拿到了3亿。所以说,程序员的天花板是非常高的,是一个没有上限的一个职业。
还有腾讯,腾讯原来的职级使用的是6 级 18 等(1.1-6.3 级)的职级体系设计。3.1-3.3是高级工程师,5.1-5.3是资深专家工程师;现如今呢,是将专业职级体系优化为 14 级 (4-17 级)。与之相对应的是,统一置换为 "专业职级+职位称谓",也就是7级工程师、16级工程师这些,而腾讯去年裁员裁掉的级别最高的程序员,是一名14级的前端工程师。
说的有点远了,言归正传。像是刚入行、工作时长不足3年,往往是刚毕业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居多,对应的专业技能掌握的还比较有限的这批人就是我们说的初级。这一部分人在整体的人才市场占比是最多的,往往也会陷入到供过于求的一个状态。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也逊色一些,我想也没有人会想着一直做一个挂着 "初级" title 的工程师吧?以前大厂还会大量的招募助理工程师,现在也都缩紧了助理工程师和初级工程师的一些招募需求。
其次是具备了一定的编程通用技术能力,拥有3-5年的一个工作经验。随着当初互联网红利的兴起,但受限于教育脱节的一个现状呢。一些高校的实验室与培训机构、企业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具备了实战经验,并且达到3-5年工作经验的互联网人才。这一类的人群占据整体的35%-40%左右。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年下降,这部分的岗位需求其实也是在逐年递减的一个状态。
最后就是我们要说的高级、资深、专家等一类的人才,这部分人往往从业的经验非常丰富,有过商业化中大型项目的实战经验,像是在某一个业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业务专家、熟练掌握垂域或横向的多种技术、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新一代技术的人才或者是复合型的多边形战士。尤其是在IT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企业其实更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些在某个垂域独领风骚或者是多边形战士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类人往往也都不是高校或者培训机构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这部分人群在市场的定位属于是被企业争相邀请的稀缺型人才。
总的来说,像是高级、资深、专家等一类的人才往往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越是技术大牛,就越稀少,竞争力也越强。而且在IT行业里,人才分化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差距呢也比较大。所以,希望想要从事编程、IT行业的小伙伴,要做好持续的自我提升的准备。不断的精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保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开发者人才地域分布
从地理位置的分布来看,现阶段的IT行业的就业地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广深为首的一线城市和以杭州、武汉、成都、长沙、西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占据了整体的75%左右。如果是从都市圈来进行划分的话,就是首都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的上海、南京都市圈,珠三角的广州、深圳都市圈,以及西南为代表的成都、武汉、长沙。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从事这个行业,基本上还是得去上述的这些地方才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毕竟一线代表着机会多、资源好,无论是供需的体量还是就业吸引力,都有助于我们的职业发展和创新。而且新一线城市近几年的就业表现也在趋好,北上广深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而且一线城市、新一线与二线城市之间也都存在着互相流动的一个现状。比如上海的互联网人才会流向杭州、南京、武汉,广州与深圳的会流向成都、武汉、长沙等等,都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总的来说,一线依然是核心聚集点。根据产业聚集效应,想要从事IT行业,从事编程相关的工作,基本上是都要渠道上述的这些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开发者人才专业分布
开发者的主要来源还是来自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院校,比如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等院系。超过60%的开发者都来自计算机、信息工程、软件学院,95%从业者的专业其实还是直接于IT有强关联的。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都是IT相关的专业。随着近几年交叉学科的兴起,一些理工科学院也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交叉学科」,也叫做「融合学科」,是2020年底的时候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的一个门类学科,门类代码是14,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个,一个1401、一个1402,1401是啥我不太记得了,我就记得1402是国家安全学,也正是因为如此,网络安全这几年倒是挺火的,但是实际的就业情况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交叉学科不仅仅是将两门学科粘在一起速成的一个产品,它是跨学科研究,大家记住跨学科研究,这是未来的趋势。另一个就是现在很多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目录里,在很多专业前面加了「智慧」与「智能」两个词,什么是「智慧」?其实就是编程,接触编程的小伙伴都知道,在编程领域有一个很高级的岗位叫做「算法工程师」,多数公司针对这个岗位的硬性要求就是研究生学历以上。
所以很多专业都在大量的跟计算机相结合,但是核心问题就是这些与「智慧」、「智能」挂钩的专业一旦涉及到了大数据算法的时候就只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编程的人才能搞定。比如说金融数学、金融量化、计算法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艺术科技、金融科技等等,这些都是近几年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这几年高考的考生与家长所关注的方向。
开发者最终都去了哪些企业
相对于开发者的来源与学科专业,想必大家更关心的是程序员都去了哪些单位。像是BAT这一类的头部大厂、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互联网大厂之外,其实中小微企业才是吸纳开发者就业最多的雇主;最近两年呢,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开发者为了谋求稳定,对稳定的需求有所增长。所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呢近年也吸纳了不少的开发人员。
像是本科生在民营企业的占比会多一些,而研究生更倾向于去一些研究院、科研设计单位,一方面是因为科研单位的门槛比较高,对学历有一些硬性的要求。另一个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相当多的研究生也倾向于稳定,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也是优先选择科研单位或者是研究院的。
小结
可能对于大多数的小伙伴来说,换专业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出很多选择,选择自己的学习路线、将来的就业方向,甚至于可以考虑将是是继续深耕技术还是走管理路线,亦或者是资源路线。在开始选择之前,人是很容易陷入到不想开始的状态。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不去冒险,只要不冒险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随大流的按部就班就不会犯大错。在我过去接触的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按照教学目标按部就班混到毕业的人,在毕业后也确实吃了不少的亏。所以如果你一动不动,那就没有路可以走。有小伙伴也许会问,我怎么知道我选择的就一定是对的?其实想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做。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也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必须正确,我觉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