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目标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客户端通过代理类与目标对象进行交互,而不是直接与目标对象进行交互。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访问控制:当客户端不想或不能直接访问某个对象时,可以通过代理对象来间接访问。例如,当目标对象是一个远程服务或者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操作时,代理对象可以处理一些前置或后置的逻辑,如缓存、日志记录或权限验证等。
- 功能增强:代理模式可以在不修改目标对象代码的情况下,为目标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代理对象可以在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前后添加新的逻辑,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增强。
- 安全控制: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访问目标对象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通过代理对象,可以对访问进行过滤或限制,确保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客户端才能访问目标对象。
代理模式主要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类型:
- 静态代理: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代理类、接口和被代理类的关系。这种方式需要为每个被代理类手动编写代理类,因此当被代理类较多时,代码量会比较大。
- 动态代理 :在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地创建代理类。这种方式不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可以很方便地对代理类进行统一处理。Java中的
java.lang.reflect.Proxy
类和CGLIB库是实现动态代理的常用工具。
代理模式的优点包括:
- 分离目标对象与客户端:客户端只与代理对象交互,降低了客户端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 增加灵活性:通过代理对象,可以灵活地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实现访问控制、功能增强等目的。
- 易于扩展:可以在不修改目标对象代码的情况下,为目标对象添加新的功能或行为。
好的,下面我将使用Java代码来描述代理模式中的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静态代理
假设我们有一个接口Subject
和一个实现了该接口的类RealSubject
,以及一个代理类ProxySubject
。
java
// 接口定义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 真实对象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Called RealSubject.request()");
}
}
// 代理对象
class Proxy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Subject realSubject;
public ProxySubject(Subject realSubject) {
this.realSubject = real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 在调用真实对象之前,可以添加一些预处理逻辑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RealSubject.request()");
realSubject.request();
// 在调用真实对象之后,可以添加一些后处理逻辑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RealSubject.request()");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Static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真实对象
Subject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创建代理对象,并将真实对象传递给代理对象
Subject proxySubject = new ProxySubject(realSubject);
// 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请求方法
proxySubject.request();
}
}
动态代理
在Java中,动态代理通常使用java.lang.reflect.Proxy
类实现。下面是一个动态代理的示例:
java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 接口定义(与静态代理中的相同)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 真实对象(与静态代理中的相同)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Called RealSubject.request()");
}
}
// 调用处理器
class DynamicProxy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subject;
public DynamicProxyHandler(Object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在调用真实对象之前,可以添加一些预处理逻辑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method: " + method.getName());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subject, args);
// 在调用真实对象之后,可以添加一些后处理逻辑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method: " + method.getName());
return result;
}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真实对象
Subject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创建调用处理器,并将真实对象传递给它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DynamicProxyHandler(realSubject);
// 使用Proxy.newProxyInstance创建代理对象
Subject proxySubject = (Subject) Proxy.newProxyInstance(
RealSubject.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Subject.class },
handler);
// 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请求方法
proxySubject.request();
}
}
在动态代理中,Proxy.newProxyInstance
方法用于生成代理对象,它接受三个参数:类加载器、代理类实现的接口数组以及调用处理器。调用处理器InvocationHandler
负责处理代理实例上的方法调用,并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调用实际对象上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代理只能代理接口,如果要代理类,则需要使用如CGLIB这样的第三方库。
这些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Java中实现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而动态代理则通过反射机制在运行时动态生成代理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