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技术人的困境与选择

前言

最近一些大厂的持续裁员事件,让职场年龄焦虑的话题又火热起来了。职场的年龄焦虑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市场与资本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资本在运作的过程中,肯定是要逐利的,最终也是要趋向于利润最大化的。

因此,这样的环境和状况是一个客观存在,个人大概率是无法改变的。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身在职场的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心态上不盲从,不夸大焦虑。与此同时,也要正视它,想办法适应它。今天这篇文章就聊聊最近看到的一些现象和想法。

35岁中年危机真的存在吗?

前些天正好在帮别的团队面试架构师岗位和开发岗,邂逅了一批35+的应聘者。站在面试官以及旁观者(相对于招人的团队Leader来说)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从大厂裁员、浏览筛选简历、面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以及身边的朋友来看,35岁中年危机的确存在,而重灾区是技术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仅仅是35岁的技术人,甚至刚工作5到10年的技术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从最近一年的招聘情况来看,无论是中高级岗,还是架构岗,无论是大厂出来的,还是中小厂出来的,找工作的周期基本上都在半年以上,甚至超过一年。

现实就是用工需求量锐减,竞争者(因为公司倒闭、裁员等)锐增,新入行的人还在不断增加。

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可能原因

从常理来说,35岁到40+岁,正是年轻力壮、经验丰富的岁数。那么产生这些职场焦虑和就业困难的原因在哪里呢?

下面根据面试情况分析一些可能的原因。

不愿降低身价

先说曾经就职大厂、能力强的人。在面试的过程中,不乏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人,但找工作的周期也非常长。

基本原因就是:曾经拿过高薪,曾经辉煌过,然后被裁员之后,不愿意降低标准,还拿互联网高峰期的薪资待遇来找工作。也就是能力足够,甚至能力超过需求,但双方价格没谈拢。

技能过于垂直

再说曾经就职过大厂、能力垂直的。这里不能说能力不行,在某一个垂直细分领域还不错,但停滞了学习,只是一个螺丝钉。

前段时间面试了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工作12年,只在三家公司待过。最后一家在百度待了5年多,然后被裁员。结果就是5年多只做了一个业务系统,而业务系统中的微服务架构有人帮忙做、中间件有人帮忙封装,你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基础服务都有人帮忙做好了,拿来用即可,剩下的就是专心码业务代码。其他相关的技术,一问三不知,薪资要求还比较高。

针对这种情况,除非他依旧进大厂,否则中小企业没办法拿高薪养一个单一技能且跨业务领域的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人员配置不足,多数都是一职多能。

曾经因平台带来的辉煌和光环,也在某种程度成了束缚。反而是那些中小企业的人,更愿意放低身价去先拿到一份offer。当然,中小企业出来的人,找工作的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根本得不到面试的机会。

年龄也是一个限制

还有一个非常显性的问题就是年龄。在帮忙面试时,面试到了一个技术还算可以,但年龄已经超过35岁(86年的),面完之后,跟需求方领导对接,对方没进行面试就直接以年龄问题拒绝了。

年龄这块有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果应聘者的年龄比Leader的年龄还大,站在管理者的视角来说,管理成本太大。

第二,如果年龄上来了,但能力与年龄不匹配,未来的培养可能性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基本上招来是什么样子,未来依旧会是什么样子。不像小年轻,可以培养和栽培(虽然有时候也是妄想)。

供需不匹配

另外还有一个延展性的原因,那就是供需不匹配。

有些中小企业,需要的人是既能当领导,又不脱离技术,能做一些核心架构和开发的工作。这样就要求应聘者有综合素养,但又没脱离技术。

很多应聘者当惯了领导,完全撒手技术和实践,导致脱离一线太久。而在中小企业,招聘一个开发容易,直接招聘一个领导却是非常慎重的。大多数情况,要么内推,要么内部培养提拔。

这也导致了一批原本已经混到管理岗的人,在新找工作时出现了一个困局。

走管理路线,也存在一些悖论,且是小概率事件,主要是没有那么多坑和机会。不仅仅是能力够就可以,还得有机会,以及解决信任问题。

可能的一些出路

这里聊几个可能的出路。

加强学习,提升价值

说到出路,老生常谈的说法就是: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这句话都被说烂了,这也是最本质的,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太少,太少。

特别是人到中年,学习能力下降,分心的事太多,留给学习的时间、精力太少。但市场本质上就是价值交换的底色,没有价值又如何交换来薪资呢。

因此,第一个结论就是:不学习就会落伍,要么接受这一现实,要么去改变,去学习,去提升。互联网行业本来就是倾向于年轻人,能够加班,学习能力强。

多数人的选择

如果现在有工作或者有选择,目前大多数人的抉择就是:寻找一个事业编或者相对稳定的岗位,猫着不动,坐等养老。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从技术岗转管理岗。

前者的策略是寻找「不变」,后者的策略是彻底的「变」。

前者的风险点是「不变」是相对的,拖延之后,后面可能更加被动。而如何寻求解决方案和突破才是本质。

后者的选择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拿自己可能不擅长的去跟别人擅长的竞争。

但无论变或不变的策略,都是选择,也都需要认清自己当前的优势,发挥优势,规避不足。最重要的是不能故步自封,不能裹足不前。

35岁的职场人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把事情做到极致。

走管理的策略

上面聊到走管理路线是小概率事件。这是客观事实,但也有一些方式方法可以改变。直接空降管理,难度系数最大,但如果你基于技术实力先进入公司,展示技术实力,获得稳固的地位。然后再切入管理,特别是中小企业,这样的难度系数就会锐减。

大多数情况,从外面看是高楼大厦,从内部看是草台班子。

内荐路线

关于内荐,曾多次提到,真的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在现在就业行情下,可以碾压一切技巧的途径。

通过内荐,获得机会,大多数还是空降,保证空降成功(技术落地势力、团队融合),逐步发挥自己的能力,稳固地位,走向真正的目标岗位位置。

自媒体、副业等

这一条可选的路,但也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甚至需要一些时代的机遇和契机,需要长期准备和打磨。虽然是一条出路,但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但可以在有主业的前提下去尝试,去铺路,不建议直接跳进去。

小结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正视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也不能妄自菲薄。被裁员也可能不是自身的原因,年龄也只是一个数字,35岁有35岁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能力,如何打破思维定式,如何清晰定位自己,如何保持成长,以及最重要的是:你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相关推荐
怕什么真理无穷5 小时前
C++面试4-线程同步
java·c++·面试
拉不动的猪8 小时前
# 关于初学者对于JS异步编程十大误区
前端·javascript·面试
熊猫钓鱼>_>10 小时前
Java面向对象核心面试技术考点深度解析
java·开发语言·面试·面向对象··class·oop
进击的野人12 小时前
CSS选择器与层叠机制
css·面试
T___T14 小时前
全方位解释 JavaScript 执行机制(从底层到实战)
前端·面试
9号达人14 小时前
普通公司对账系统的现实困境与解决方案
java·后端·面试
勤劳打代码15 小时前
条分缕析 —— 通过 Demo 深入浅出 Provider 原理
flutter·面试·dart
努力学算法的蒟蒻15 小时前
day10(11.7)——leetcode面试经典150
面试
进击的野人16 小时前
JavaScript 中的数组映射方法与面向对象特性深度解析
javascript·面试
南山安16 小时前
以腾讯面试题深度剖析JavaScript:从数组map方法到面向对象本质
javascript·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