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传输是和持久连接配合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是持久连接的话就不需要知道长度等信息,只需要读到连接关闭即可。在持久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是服务端动态创建内容可能无法提前知道主体的长度,Content-Length也就无法明确,自然也就无法确认某次响应需要读取多少数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分块编码传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分块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传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压缩技术,分块可以实现一边压缩一边传输。

分块编码基本格式如下(以响应报文为例):

js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CR><LF> // 响应行
Content-Type: text/plain<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头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CR><LF>
Trailer: Content-MD5<CR><LF>
<CR><LF>

11<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体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CR><LF>
12<CR><LF>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CR><LF>
...
0<CR><LF>
<CR><LF>

响应行和常规的HTTP响应报文一致,包含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和原因短语。响应头的各个标头字段键值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分块编码则Transfer-Encoding必须指定为chunked。然后以一个<CR><LF>和主体部分分隔,接下去就是一个个数据分块,其中每个分块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每个分块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长度值独占一行,长度不包括它结尾的 CRLF(\r\n),也不包括分块数据结尾的CRLF(\r\n)。

js 复制代码
length<CR><LF>
data<CR><LF>

length是十六进制的数据长度,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 0,对应的分块数据没有内容,表示数据传输结束,这时候接收端就会认为这次的数据已经读取完成了。

其中分块传输除了上面提到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在主体内容传输完成之后再补充一些Header信息。如同示例中的Content-MD5,因为一开始无法知道主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是无法计算数据校验信息,这时候如果使用chunked再配合Trailer头就可以在分块数据的末尾补充一些Header信息。

相关推荐
excel12 小时前
为什么在 Three.js 中平面能产生“起伏效果”?
前端
excel13 小时前
Node.js 断言与测试框架示例对比
前端
天蓝色的鱼鱼14 小时前
前端开发者的组件设计之痛:为什么我的组件总是难以维护?
前端·react.js
codingandsleeping14 小时前
使用orval自动拉取swagger文档并生成ts接口
前端·javascript
石金龙15 小时前
[译] Composition in CSS
前端·css
白水清风15 小时前
微前端学习记录(qiankun、wujie、micro-app)
前端·javascript·前端工程化
Ticnix16 小时前
函数封装实现Echarts多表渲染/叠加渲染
前端·echarts
用户221520442780016 小时前
new、原型和原型链浅析
前端·javascript
阿星做前端16 小时前
coze源码解读: space develop 页面
前端·javascript
叫我小窝吧16 小时前
Promise 的使用
前端·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