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传输是和持久连接配合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是持久连接的话就不需要知道长度等信息,只需要读到连接关闭即可。在持久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是服务端动态创建内容可能无法提前知道主体的长度,Content-Length也就无法明确,自然也就无法确认某次响应需要读取多少数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分块编码传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分块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传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压缩技术,分块可以实现一边压缩一边传输。

分块编码基本格式如下(以响应报文为例):

js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CR><LF> // 响应行
Content-Type: text/plain<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头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CR><LF>
Trailer: Content-MD5<CR><LF>
<CR><LF>

11<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体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CR><LF>
12<CR><LF>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CR><LF>
...
0<CR><LF>
<CR><LF>

响应行和常规的HTTP响应报文一致,包含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和原因短语。响应头的各个标头字段键值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分块编码则Transfer-Encoding必须指定为chunked。然后以一个<CR><LF>和主体部分分隔,接下去就是一个个数据分块,其中每个分块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每个分块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长度值独占一行,长度不包括它结尾的 CRLF(\r\n),也不包括分块数据结尾的CRLF(\r\n)。

js 复制代码
length<CR><LF>
data<CR><LF>

length是十六进制的数据长度,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 0,对应的分块数据没有内容,表示数据传输结束,这时候接收端就会认为这次的数据已经读取完成了。

其中分块传输除了上面提到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在主体内容传输完成之后再补充一些Header信息。如同示例中的Content-MD5,因为一开始无法知道主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是无法计算数据校验信息,这时候如果使用chunked再配合Trailer头就可以在分块数据的末尾补充一些Header信息。

相关推荐
拾光拾趣录5 分钟前
CSS常见问题深度解析与解决方案(第三波)
前端·css
轻语呢喃22 分钟前
JavaScript :字符串模板——优雅编程的基石
前端·javascript·后端
杨进军23 分钟前
React 协调器 render 阶段
前端·react.js·前端框架
中微子26 分钟前
Blob 对象及 Base64 转换指南
前端
风铃喵游26 分钟前
让大模型调用MCP服务变得超级简单
前端·人工智能
中微子27 分钟前
智能前端实践之 shot-word demo
前端
归于尽28 分钟前
智能前端小魔术,让图片开口说单词
前端·react.js
用户98738245810128 分钟前
vite 插件
前端
无数山30 分钟前
autorelease pool
前端
支撑前端荣耀31 分钟前
四、Cypress测试框架拆解
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