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传输是和持久连接配合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是持久连接的话就不需要知道长度等信息,只需要读到连接关闭即可。在持久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是服务端动态创建内容可能无法提前知道主体的长度,Content-Length也就无法明确,自然也就无法确认某次响应需要读取多少数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分块编码传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分块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传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压缩技术,分块可以实现一边压缩一边传输。

分块编码基本格式如下(以响应报文为例):

js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CR><LF> // 响应行
Content-Type: text/plain<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头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CR><LF>
Trailer: Content-MD5<CR><LF>
<CR><LF>

11<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体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CR><LF>
12<CR><LF>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CR><LF>
...
0<CR><LF>
<CR><LF>

响应行和常规的HTTP响应报文一致,包含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和原因短语。响应头的各个标头字段键值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分块编码则Transfer-Encoding必须指定为chunked。然后以一个<CR><LF>和主体部分分隔,接下去就是一个个数据分块,其中每个分块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每个分块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长度值独占一行,长度不包括它结尾的 CRLF(\r\n),也不包括分块数据结尾的CRLF(\r\n)。

js 复制代码
length<CR><LF>
data<CR><LF>

length是十六进制的数据长度,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 0,对应的分块数据没有内容,表示数据传输结束,这时候接收端就会认为这次的数据已经读取完成了。

其中分块传输除了上面提到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在主体内容传输完成之后再补充一些Header信息。如同示例中的Content-MD5,因为一开始无法知道主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是无法计算数据校验信息,这时候如果使用chunked再配合Trailer头就可以在分块数据的末尾补充一些Header信息。

相关推荐
半花16 分钟前
i18n国际语言化配置
前端
编程贝多芬19 分钟前
Promise 的场景和最佳实践
前端·javascript
Asort21 分钟前
JavaScript 从零开始(四):基础语法详解——从变量声明到数据类型的完全指南
前端·javascript
木木jio23 分钟前
前端大文件分片上传 —— 基于 React 的工程化实现
前端·javascript
南雨北斗26 分钟前
JS的对象属性存储器
前端
Lotzinfly27 分钟前
12个TypeScript奇淫技巧你需要掌握😏😏😏
前端·javascript·面试
开源之眼32 分钟前
React中,useState和useReducer有什么区别
前端
普郎特42 分钟前
"不再迷惑!用'血缘关系'彻底搞懂JavaScript原型链机制"
前端·javascript
可观测性用观测云1 小时前
前端错误可观测最佳实践
前端
恋猫de小郭1 小时前
Android 将强制应用使用主题图标,你怎么看?
android·前端·flu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