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

分块编码传输是和持久连接配合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是持久连接的话就不需要知道长度等信息,只需要读到连接关闭即可。在持久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是服务端动态创建内容可能无法提前知道主体的长度,Content-Length也就无法明确,自然也就无法确认某次响应需要读取多少数据。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分块编码传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分块的方式也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传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压缩技术,分块可以实现一边压缩一边传输。

分块编码基本格式如下(以响应报文为例):

js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CR><LF> // 响应行
Content-Type: text/plain<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头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CR><LF>
Trailer: Content-MD5<CR><LF>
<CR><LF>

11<CR><LF> // 此行及其以下是响应体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CR><LF>
12<CR><LF>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CR><LF>
...
0<CR><LF>
<CR><LF>

响应行和常规的HTTP响应报文一致,包含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和原因短语。响应头的各个标头字段键值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分块编码则Transfer-Encoding必须指定为chunked。然后以一个<CR><LF>和主体部分分隔,接下去就是一个个数据分块,其中每个分块的格式都是一致的。每个分块包含十六进制的长度值和数据,长度值独占一行,长度不包括它结尾的 CRLF(\r\n),也不包括分块数据结尾的CRLF(\r\n)。

js 复制代码
length<CR><LF>
data<CR><LF>

length是十六进制的数据长度,最后一个分块长度值必须为 0,对应的分块数据没有内容,表示数据传输结束,这时候接收端就会认为这次的数据已经读取完成了。

其中分块传输除了上面提到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在主体内容传输完成之后再补充一些Header信息。如同示例中的Content-MD5,因为一开始无法知道主体的全部内容自然也是无法计算数据校验信息,这时候如果使用chunked再配合Trailer头就可以在分块数据的末尾补充一些Header信息。

相关推荐
ConardLi9 小时前
前端程序员原地失业?全面实测 Gemini 3.0,附三个免费使用方法!
前端·人工智能·后端
木子李BLOG9 小时前
Element Plus
前端·javascript·vue.js
Miketutu9 小时前
【大屏优化秘籍】Element UI El-Table 表格透明化与自定义行样式实战
前端·javascript·vue.js
rainboy10 小时前
Flutter :自己动手,封装一个小巧精致的气泡弹窗库
前端·flutter·github
合作小小程序员小小店10 小时前
web网页开发,在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Idea,html,css,jQuery,java,jsp,ssh,mysql。
java·前端·css·数据库·mysql·html·intellij-idea
Ace_317508877610 小时前
拼多多商品详情接口深度解析:从加密参数破解到数据全量获取
前端·数据库·github
yuejich10 小时前
命名规范snake_case
服务器·前端·数据库
天平10 小时前
开发了几个app后,我在React Native用到的几个库的推荐
android·前端·react native
消失的旧时光-194310 小时前
Kotlinx.serialization 对多态对象(sealed class )支持更好用
java·服务器·前端
少卿11 小时前
React Compiler 完全指南:自动化性能优化的未来
前端·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