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Python机器学习:从零开始的SVM教程/厾罗

导言:

在众多机器学习算法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以其强大的分类能力和理论背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SVM不仅在学术领域表现出色,而且在工业界也有着极高的声誉。本文将带领大家从零开始,一步步理解SVM的原理,并通过Python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SVM分类器。无论你是机器学习新手还是希望巩固知识的老手,本文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SVM基础概念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监督学习模型,它通过在特征空间中构建一个最优超平面来实现分类或回归任务。SVM的主要思想是将数据点最大化地分隔开来,使得两个类别之间的边界尽可能宽。这个边界被称为"最大间隔",而位于间隔边缘的数据点被称为"支持向量"。

二、数学原理简介

在理解SVM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关键的数学概念:

1- **超平面(Hyperplane)**:在N维空间中,一个超平面可以将空间分为两个部分。

2- **间隔(Margin)**:两个类别之间的最短距离。

3- **支持向量(Support Vectors)**:距离超平面最近的、确定间隔的数据点。

4- **核函数(Kernel Function)**:用于将原始特征空间映射到更高维度的空间,以便找到可以分割数据的超平面。

三、Python实现SVM

我们将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来实现SVM分类器。首先,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库和数据集。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X = iris.data[:, [2, 3]]

y = iris.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数据标准化

sc = StandardScaler()

sc.fit(X_train)

X_train_std = sc.transform(X_train)

X_test_std = sc.transform(X_test)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SVM分类器,并使用训练数据对其进行训练。

创建SVM分类器

svm = SVC(kernel='linear', C=1.0,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svm.fit(X_train_std, y_train)

预测测试集

y_pred = svm.predict(X_test_std)

计算准确率

print('Accuracy: %.2f'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四、结语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SVM分类器,并且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SVM的参数调整和核函数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分类器的性能。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入门SVM,并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它解决复杂的问题。

相关推荐
郝学胜-神的一滴43 分钟前
Effective Python 第44条:用纯属性与修饰器取代旧式的 setter 与 getter 方法
开发语言·python·程序人生·软件工程
嫂子的姐夫2 小时前
11-py调用js
javascript·爬虫·python·网络爬虫·爬山算法
图亚Vanta3 小时前
Python入门第一课:Python安装、VSCode/Pycharm配置
vscode·python·pycharm
睿思达DBA_WGX3 小时前
使用 python-docx 库操作 word 文档(2):在word文档中插入各种内容
python·word
kunge1v54 小时前
学习爬虫第五天:自动化爬虫
爬虫·python·自动化
m***记4 小时前
Python 自动化办公的 10 大脚本
windows·python·自动化
人间乄惊鸿客4 小时前
python - 第二天
python
江上月5134 小时前
django与vue3的对接流程详解(上)
后端·python·django
老歌老听老掉牙4 小时前
基于 PyQt5 实现刀具类型选择界面的设计与交互逻辑
python·qt·交互
可触的未来,发芽的智生4 小时前
触摸未来2025.10.09:记忆的突围,从64个神经元到人工海马体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python·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