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算法:多起点最短路

题目描述

有一天,琪琪想乘坐公交车去拜访她的一位朋友。由于琪琪非常容易晕车,所以她想尽快到达朋友家。

现在给定你一张城市交通路线图,上面包含城市的公交站台以及公交线路的具体分布。

已知城市中共包含 n n n个车站(编号 1 ∼ n 1\sim n 1∼n),以及 m m m 条公交线路。

每条公交线路都是单向的,从一个车站出发直接到达另一个车站,两个车站之间可能存在多条公交线路。

琪琪的朋友住在 s s s号车站附近。琪琪可以在任何车站选择换乘其它公共汽车。

请找出琪琪到达她的朋友家(附近的公交车站)需要花费的最少时间。

输入格式

输入包含多组测试数据。

每组测试数据第一行包含三个整数 n , m , s n,m,s n,m,s,分别表示车站数量,公交线路数量以及朋友家附近车站的编号。

接下来 m m m 行,每行包含三个整数 p , q , t p,q,t p,q,t,表示存在一条线路从车站 p p p 到达车站 q q q,用时为 t t t。

接下来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w w w,表示琪琪家附近共有 w w w 个车站,她可以在这 w w w 个车站中选择一个车站作为始发站。

再一行,包含 w w w 个整数,表示琪琪家附近的 w w w 个车站的编号。

输出格式

每个测试数据输出一个整数作为结果,表示所需花费的最少时间。

如果无法达到朋友家的车站,则输出 -1

每个结果占一行。

样例 #1

样例输入 #1

复制代码
5 8 5
1 2 2
1 5 3
1 3 4
2 4 7
2 5 6
2 3 5
3 5 1
4 5 1
2
2 3
4 3 4
1 2 3
1 3 4
2 3 2
1
1

样例输出 #1

复制代码
1
-1

提示

【数据范围】

n ≤ 1000 , m ≤ 20000 n≤1000,m≤20000 n≤1000,m≤20000,
1 ≤ s ≤ n 1≤s≤n 1≤s≤n,
0 < w < n 0<w<n 0<w<n,
0 < t ≤ 1000 0<t≤1000 0<t≤1000

算法思想一:反向建边

根据题目描述,琪琪家附近共有 w w w 个车站,可以在任何车站选择换乘其它公共汽车,目标是到达 s s s号车站附近的朋友家。也就是说起点可以有多个,终点只有 1 1 1个,求从多个起点出发到达终点的最短路。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反向建边,利用单源最短路算法,例如「Dijkstra」或者「SPFA」,求终点到所有起点的最短路,然后打擂台求一个最小值即可。

时间复杂度

这里使用「SPFA」求最短路,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 k n ) O(kn) O(kn), k k k是一个很小的常数,最坏情况下是 O ( n m ) O(nm) O(nm);一共有 T T T组测试样例,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T × k n ) O(T\times kn) O(T×kn)。

代码实现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5, M = 20005, INF = 0x3f3f3f3f; 
int h[N], e[M], w[M], ne[M], idx;
int n, m, s, t, p[N], dis[N], q[N], st[N];
void add(int a, int b, int c)
{
    e[idx] = b, w[idx] = c, ne[idx] = h[a], h[a] = idx ++;
}
void spfa()
{
    memset(dis, 0x3f, sizeof dis);
    int hh = 0, tt = 0;
    dis[s] = 0; st[s] = 1; q[tt ++] = s;
    while(hh != tt) //循环队列
    {
        int u = q[hh ++];
        if(hh == N) hh = 0; //循环队列
        st[u] = 0;
        for(int i = h[u]; ~ i; i = ne[i])
        {
            int v = e[i];
            if(dis[v] > dis[u] + w[i])
            {
                dis[v] = dis[u] + w[i];
                if(!st[v])
                {
                    st[v] = 1; q[tt ++] = v;
                    if(tt == N) tt = 0; //循环队列
                }
            }
        }
    }
}

int main()
{
    while(scanf("%d%d%d", &n, &m, &s) != -1)
    {
        memset(h, -1, sizeof h);
        idx = 0; //多组测试样例,需要重置idx
        for(int i = 0; i < m; i ++)
        {
            int a, b, c;
            scanf("%d%d%d", &a, &b, &c);
            add(b, a, c); //反向建边
        }
        scanf("%d", &t);
        for(int i = 0; i < t; i ++) scanf("%d", &p[i]);
        spfa();
        int ans = INF;
        for(int i = 0; i < t; i ++) ans = min(ans, dis[p[i]]);
        if(ans == INF) puts("-1");
        else printf("%d\n", ans);
    }    
    return 0;
}

算法思想二:虚拟源点

反向建边的思想可以解决从多个起点出发到达终点的最短路问题,但是当终点也有多个时,则无法处理。此时,除了「Floyd」算法之外,还可以使用虚拟源点的思想来处理。

基本思想就是设置一个虚拟源点从该源点到每个起点建立一条权重为0的边 。如下图所示:

这样,对于每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都可以对应一条从虚拟源点出发,经过起点到达终点的最短路。这样就可以利用单源最短路算法,例如「Dijkstra」或者「SPFA」,直接求虚拟源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即可。

代码实现

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注意,由于引入了虚拟节点,边数要相应增加
const int N = 1005, M = 21005, INF = 0x3f3f3f3f; 
int h[N], e[M], w[M], ne[M], idx;
int n, m, s, t, q[N], dis[N], st[N];
void add(int a, int b, int c)
{
    e[idx] = b, w[idx] = c, ne[idx] = h[a], h[a] = idx ++;
}

int spfa()
{
    memset(dis, 0x3f, sizeof dis);
    int hh = 0, tt = 0;
    dis[0] = 0; st[0] = 1; q[tt ++] = 0; //将虚拟源点0加入队列
    while(hh != tt) //循环队列
    {
        int u = q[hh ++];
        if(hh == N) hh = 0; //循环队列
        st[u] = 0;
        for(int i = h[u]; ~ i; i = ne[i])
        {
            int v = e[i];
            if(dis[v] > dis[u] + w[i])
            {
                dis[v] = dis[u] + w[i];
                if(!st[v])
                {
                    st[v] = 1; q[tt ++] = v;
                    if(tt == N) tt = 0; //循环队列
                }
            }
        }
    }
    if(dis[s] == INF) return -1;
    else return dis[s];
}

int main()
{
    while(scanf("%d%d%d", &n, &m, &s) != -1)
    {
        memset(h, -1, sizeof h);
        idx = 0; //多组测试样例,需要重置idx
        for(int i = 0; i < m; i ++)
        {
            int a, b, c;
            scanf("%d%d%d", &a, &b, &c);
            add(a, b, c); //正向建边
        }
        scanf("%d", &t); //输入起点个数
        for(int i = 0; i < t; i ++) 
        {
            int s;
            scanf("%d", &s);
            add(0, s, 0); //从虚拟源点0建一条权重为0、指向起点s的边
        }
        printf("%d\n", spfa());
    }
    
    return 0;
}
相关推荐
学行库小秘4 分钟前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数据回归预测 GRU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回归·gru
_meow_19 分钟前
数学建模 15 逻辑回归与随机森林
算法·数学建模·逻辑回归
二向箔reverse1 小时前
机器学习算法核心总结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
猿究院--冯磊2 小时前
JVM垃圾收集器
java·jvm·算法
野犬寒鸦2 小时前
力扣hot100:最大子数组和的两种高效方法:前缀和与Kadane算法(53)
java·后端·算法
我家大宝最可爱3 小时前
动态规划:入门思考篇
算法·动态规划·代理模式
肉夹馍不加青椒3 小时前
第三十三天(信号量)
java·c语言·算法
古译汉书4 小时前
嵌入式-SPI番外之按钮驱动程序的编写-Day15
c语言·stm32·单片机·嵌入式硬件·mcu·算法
快去睡觉~4 小时前
力扣48:旋转矩阵
算法·leetcode·矩阵
卡洛斯(编程版6 小时前
(1) 哈希表全思路-20天刷完Leetcode Hot 100计划
python·算法·leet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