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团队共有20+前端同学,负责前端应用高达300+(使用微前端架构),前端仓库代码总量粗略估计已达100W+行,所以代码质量一直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问题,虽然公司的发布系统在发布之前有强制的CR流程,但是在很多时候,没有人仔细审核代码,没有人提出问题,CR逐渐沦为了一个形式。后来我在团队内制定了CR评论率
(评论数/CR次数)的指标,强制大家去发现一些问题并进行评论,并将这些问题整理成bad case集合,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整理了很多相关案例,最后基于这些案例我们开始了对代码治理的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问题整理
首先我还是基于我们之前通过CR沉淀的所有错误案例,整理了一下我们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类型:
1. 常量复用
多个地方使用同一个值,没有定义变量/常量进行复用。修改为:
js
const MAX_PAGE_COUNT = 5; // 抽离常量复用 && 通过命名更有语义
2. 域名编码
js
const onClick = () => {
window.open('https://xxxx.com/?p=sas');
};
这里写死的域名,可能在不同的环境(预发/线上/站点等)值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抽离为配置。修改为:
js
const onClick = () => {
window.open(`${appConfig.yundunDomain}/?p=sas`); // 根据环境对域名进行动态配置
};
3. 中文硬编码
js
const title = '配置管理';
如果产品支持国际化,前端编码中就不应该出现中文字符,应该将文案进行配置化管理。修改为:
js
const title = intl('config.manage'); // 国际化处理
4. 类型转换/判断
js
const result = !b;
const result = a == b;
第一行代码,我们要注意如果!0
和!undefined
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b的数据类型。第二行代码,我们要注意==
与===
的差异,比如2=='2'
的结果是true
。代码中尽量使用===
。这两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在新同学中还是很常见的,CR时不能掉以轻心。
js
const title = intl('config.manage'); // 国际化处理
5. 取值不考虑兼容
js
const data = info.component.spec;
如果info.component为undefined
,后面取值就会报错了,很常见的一种错误。修改为:
js
const data = info?.component?.spec; // 即便前面为undined,也不会报错
6. 复杂语法
js
const result = a.x === variable1 || a.x === variable2 || a.x === variable3;
语法冗余,完全可以合并和精简。修改为:
js
const result = [variable1,variable2,variable3].includes(a.x); // 逻辑简化,达到相同效果
7. 复杂语法
js
if (type === 'type1') {
// action1
} else if (type === 'type2') {
// action2
} else if (type === 'type3') {
// action3
}
对于这样的条件判断语句,我们应该使用对象来映射条件和操作。修改为:
js
// 使用对象映射关系,可以清晰的知道对应的操作。
const actionMap = {
'type1': () => {/* action1 */},
'type2': () => {/* action2 */},
'type3': () => {/* action3 */}
};
8. 复杂三元表达式
js
const result = condition1 ? value1 :
condition2 ? value2 :
condition3 ? value3 : defaultValue;
对于这种复杂多层的三元表达式,随着嵌套层数的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会显著下降,应该进行重构,这里有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优化。如果条件比较简单相似,优先使用对象映射的方式进行优化,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使用函数封装的方式进行优化,修改为:
js
function getResult() {
if (condition1) return value1;
if (condition2) return value2;
if (condition3) return value3;
return defaultValue;
}
9. 过于简单的switch
js
switch (key) {
case value1:
return '1'
break;
case value2:
return '2'
break;
}
上面这个switch
条件语句下面只有两个分支,我们也是不推荐的,这种简单的条件使用if-esle进行判断即可,没必要使用复杂的switch。
10. 无默认分支的switch
js
switch (key) {
case value:
return '1'
break;
...
}
尽管switch语法并没有强制要求default
分支,但是通常情况下,default分支可以防止出现一些非预期的意外行为,还可以提升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在我们团队,default分支是必须的。
11. import引用顺序
js
import './index.scss';
import { useData } from './utils';
import utils from 'src/utils';
import lodash from lodash;
虽然import语句对引用顺序没有明确规定,但还是可以在团队内部做一个简单的规范(三方包 -> 内部包 -> CSS)。我们团队使用eslint进行了规范,并实现自动格式化,保存文件时会自动修改为:
js
import lodash from lodash;
import utils from 'src/utils';
import { useData } from './utils';
import './index.scss';
12. 遗留的console.log
为了不把console.log
等调试代码发布到线上,我们可以通过几种方式:
- eslint配置规则不允许使用。
- webpack插件在构建时自动去除。
13. 重复代码
一旦有重复代码存在,阅读这些重复的代码时你就必须加倍仔细,留意其细微的差异,在修改时也很容易出现遗漏,所以如果多个地方使用同一实现逻辑,应该尽量把这个逻辑抽离进行复用。
14. 混用forEach和map
js
let value;
arr.map(item => {
if (item.x) value = item.value;
});
数组的map
方法,用以创建一个新的数组,新数组由原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函数处理返回的元素组成,所以map函数的回调需要有返回值。上面这种纯循环数组的操作,应该改为forEach
,修改为:
js
let value;
arr.forEach(item => {
if (item.x) value = item.value;
});
15. 不必要的串行promise
js
const result1 = await getResult1();
const result2 = await getResult2();
这种没有依赖关系的promise
,应该使用并发调用。修改为:
js
const [result1, result2] = await Promise.all([
getResult1(),
getResult2()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romise.all
方法,getResult1请求失败,将导致result1和result2均获取不到值,需要根据业务进行评估使用。顺便可以了解一下Promise.allsettled
,传送门。
16. 函数形参过多
js
const formatPriceInfo = (info, versionInfo, saleInfo, config, params) => {
// ...
}
对于这样的参数过多的函数,非常影响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这种传参方式要求使用的地方要和形参一一严格对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BUG,应该使用对象的形式进行传参。修改为:
js
// 使用对象形式的形参,使用方无需关心属性顺序
const formatPriceInfo = ({ info, versionInfo, saleInfo, config, params }) => {
// ...
}
17. 函数内修改传入参数
js
const formatPriceInfo = (info) => {
info.items.froEach(d => {
if (d.id === 1) {
d.count = 10;
}
});
};
上面的函数,将传进来的info.items
属性进行了循环,并可能修改部分数组项的count属性,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副作用的函数:执行函数之后,可能会影响info的值,如果这个info在很多地方调用,就很容易造成不可控的问题出现。代码中的函数都应该是纯函数
(传入相同的参数永远都返回相同的值)。
18. 函数过于复杂(过长)
函数内容越长,就越难理解,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明白这个函数是在干什么。而更好的阐释力、更易于理解和分享的功能,往往是由小函数来支持的。所以对于过于复杂的函数,我们应该将其中的部分功能抽离为小函数,并为其语义化命名,以提升可读性和维护性。
19. 不建议使用类组件
已经使用React Hooks的团队,建议都使用函数组件进行开发,不要再使用类组件,我们团队已经做了相应规约。
20. 文件行数过大
和函数内容过长类似,大文件内容不便于我们理解和共享,我们应该将文件部分内容通过函数进行拆分,提升可维护性。
21. 临时注释忘记撤回
js
// const canTry = info.canTry; 通过临时注释,方便本地测试,但是发布的时候忘记了撤回代码
const canTry = true;
比如上述代码,便于调试临时给cantry变量赋值为true,但是很有可能就忘记了这段注释直接发到了线上,我们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这种问题工具不太好检查,所以需要人工更仔细的代码审核。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个设想,编辑器在注释代码的时候,通过插件给一个提示,是否要加TODO的标签,如果加了之后,在代码检查环节对TODO的注释进行阻断提示,不知道是否可行。
22. 大段注释代码不删除
大量注释代码不删除,虽然没有打包构建等问题,但还是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困惑,比如:
- 增加维护成本:为什么只是注释,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逻辑存在。
- 降低编译效率:虽然影响很小,但确实会增加构建编译的性能成本。
- 增加文件行数:增加了文件行数,如果有代码检查工具,会影响它们的判断。
- 影响代码搜索:比如我要搜索一个代码关键词,恰好存在于注释片段,会影响搜索结果。
所以,如果有大段代码被注释,那就放心的删除掉,如果需要找回,借助git
即可。
23. 无用的依赖包/文件/函数
项目经过长时间的迭代,package.json
文件中的dependencies
配置,可能会存在一些没有使用的依赖包,应该进行及时清理。还有文件、函数、css选择器,没有使用到的同样需要进行定时清理,这方面通过人肉也不太好排查,所以需要借助工具。我们团队是有相应工具去治理的,后面会提到。
24. CSS属性顺序
css属性一般遵从以下先后顺序:
- 定位: position / z-index 等
- 布局(盒模型):display / width/ height / margin / padding 等
- 文本属性: color / font / text-align / background 等
- 其它属性: cursor / shadow / opacity / animation 等
- 伪类属性::before / :after / :hover 等 顺便说一句,
stylelint
中有一个插件stylelint-order可以用来自动格式化属性顺序。我们团队也使用此工具进行了规约,后面会提到。
25. CSS内联样式
代码中应该尽量少的使用内联样式,内联样式有两个问题:
- 缺少语义,不知道为什么会设置这些属性。
- 在list场景下,会重复渲染这些样式代码。
26. CSS滥用float属性
当元素使用float属性后,该元素就会脱离文档流,这可能导致父容器无法正确识别子容器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用清除浮动,给代码增加了不必要的复杂度。随着Flexbox和CSS Grid的出现,我们应该禁止在css中使用float属性,正好可以通过stylelint
的declaration-property-value-disallowed-list
规则进行禁用float属性。
27. 逻辑 || 和 ??
js
const a = 0;
console.log(a || false); // false
console.log(a ?? false); // 0
注意这两个逻辑的区别,应该在哪个场景使用对应的逻辑,需要好好审核。
治理手段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平时有意无意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果你想纯靠人工CR来发现这些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成本实在是太大了,聪明的程序员善于借助工具,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我们首先对这些问题一条一条进行梳理,过滤出能够通过工具检测的问题,然后建设了本地检查+错误拦截+远程扫描三个环节,共同形成了团队项目代码治理的工具链路。
本地检查
代码本地检查环节,我们基于ESlint
整理了一个统一的配置规则包eslint-config-yd
,用以实现对JS文件的检查,并基于stylelint
开发了stylelint-config-yd
,这两个包没有对外开放权限,我贴一部分源码:
eslint规则配置:
js
module.exports = {
extends: [
'eslint-config-ali/react',
],
parser: '@babel/eslint-parser',
plugins: [
'react',
'react-hooks',
'sonarjs',
'jsx-a11y'
],
rules: {
// import 顺序
"import/order": ["error", {
"groups": ["builtin", "external", "internal", "parent", "sibling", "index"]
}],
// react
'react/jsx-closing-tag-location': 0, // 不要想着标签严格缩进匹配
'react/jsx-filename-extension': [1, { extensions: ['.js', '.jsx', '.ts', '.tsx'] }], // 只允许在JS/JSX出现JSX
'react/no-unused-state': 2, // 不要出现没有使用的 state
'react/prop-types': 0, // 关闭 prop-types
'react/no-array-index-key': 0, // 允许使用数组索引
'react/no-danger': 2,
// react hooks
'react-hooks/rules-of-hooks': 2,
'react-hooks/exhaustive-deps': 0,
// sonar 的 code smell detection
'sonarjs/no-redundant-boolean': 2,
'sonarjs/no-duplicated-branches': 2,
'sonarjs/prefer-immediate-return': 2,
'sonarjs/no-small-switch': 2,
'sonarjs/max-switch-cases': [2, 20], // switch检查
'sonarjs/cognitive-complexity': [1, 30], // 函数复杂度
// Custom
'eqeqeq': 2, // 严格等号逻辑
'no-unused-expressions': 0,
'dot-notation': 0, // 获取对象属性不是必须用点
'no-console': 1, // 警告 console.log 使用
semi: [1, 'always'], // 双引号
'arrow-parens': [0, 'always'], // 箭头函数参数应该始终包含括号
indent: [1, 2, { SwitchCase: 1 }], // 2空格缩进,否则警告
'no-unused-vars': 1, // 未使用的变量进行警告
'no-script-url': 2, // 允许 javascript:void(0) 的写法
'arrow-body-style': [1, 'as-needed'], // 箭头函数可以去掉括号就去掉括号
radix: 0, // parseInt 不强制要求第二个参数
'array-callback-return': 1, // 应该return的没有return的进行警告
'no-restricted-globals': 2, // 不要直接使用 global 的东西
'no-nested-ternary': 0, // 不允许嵌套三元运算
},
};
然后配合VSCODE编辑器的ESLint插件,即可实现保存文件时对一些错误语法进行自动修复,看看一些检查效果:
switch语句分支太少:
不允许出现域名硬编码:
函数形参不能超过4个:
链式取值未做兼容:
错误拦截
除了本地静态检查和自动修复以外,我们也会在项目构建之前对代码进行检查并尝试自动修复,如果仍然存在无法自动修复的严重错误则会提示出来并阻止发布,必须全部修复才能继续发布,比如:
代码扫描
我相信,通过静态检查-自动修复
和错误拦截-手动修复
两个环节,我们代码中的严重问题就几乎不存在了,但对于一些警告类型的问题或工具不好检查的问题,就会被允许发到线上了,所以我们为了彻底做好代码治理,畅想一下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答案是有的,试想一下,当项目代码合并到master分支时,我们对最新代码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出来的问题进行上报,最后在一个平台将这些问题通过任务的形式展示出来,推动所有成员进行持续治理和重构,真正将代码治理的流程闭环掉,做到极致。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在工作过程中整理的一些常见编码问题,以及一个成熟的团队如果想要做好代码治理,可以通过哪几个环节和方式来进行规约。没有太多的源代码,更多的是一种思路,如果大家有疑问,欢迎随时私信我交流。
其实基于上面代码扫描环节的结论继续畅想,如果真的建设了这样一个治理系统将代码治理流转了起来,你就会发现,除了代码治理之外,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维度的治理,比如慢接口、重复接口、死链文档、错误文档等等,如果你使用微前端架构,还可以监控微应用的加载时间并进行治理。我们甚至还可以将这些问题形成扣分项,就可以给每个代码库产出一个代码质量分数,这样在优化的时候会更有说服力。但是除了目前治理的这些问题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无法通过工具发现的问题,需要时刻提醒我们在CR的时候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