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目标
背景:
部门业务上云,之前服务采用传统的部署方式,这种方式简单,但是不能为应用程序定义资源使用边界,很难合理地分配计算资源,而且程序之间容易产生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各项技术都有了巨大提高,推动了虚拟化、容器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云原生时代的到来,都极大提高了其资源利用率。
目标:
2022年下半年完成在kubernetes上的CI/CD实践,服务上云并保证服务活性。
流程:
CI:开发人员通过推送自己的代码来自动触发构建流程,流程触发之后会根据EventListeners对应的tekton pipeline来构建服务镜像,推送至镜像仓库并更新manifest中image_tag部分
CD:通过argoCD来对更新的manifest进行同步,并发布至集群
结果:
1.多种语言的构建流程,方便拓展。例如,Java、golang、node、python
2.实现了全自动化的服务部署,开发确认调整好了git仓库中的文件,就会触发构建流程。
3.对服务资源的可控性,避免了某个服务异常导致机器出现宕机,从而影响业务正常情况。
4.方便水平伸缩,服务请求较高时,适当调整replicas副本数。
5.灵活扩展,满足我们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6.让开发人员有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业务开发上,避免繁琐的流程。
二、项目计划
****第一阶段:****熟悉Tekton和ArgoCD的工作原理,了解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使用于线上。
第二阶段:针对部门开发过程中,掌握不同语言的二进制构建。
遇到问题:
1、对Tekton和ArgoCD并不了解,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2、语言能力相对欠缺,需要了解不同的打包方式。例如:maven,gradle,node
三、解决方案
1、通过自己多次部署测试来进行试错
2、通过官方文档学习其中知识
3、通过对同事之间的请教
4、通过对新技术的渴望,更深入研究
四、反思不足
1、Tekton概念复杂,但在使用上确实好用,后期如果有机会调研更多的插件功能。
2、在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应用场景。
五、总结
1【对比】更多公司选择jenkins或者gitlabci,各有优劣,但是tekton更倾向于云原生的构建模式,在之后优势会尤为显著。
2【效率】复用开源技术,少去做造轮子的事情。
3【扩展性】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需求,还要关注定制化和扩展性,多考虑之后的业务场景。
4【技术】部门一起了解新的技术,提高部门的技术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