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详细总结

概念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规定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规则。

特点

  • 基于TCP协议: 面向连接,安全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建立连接之前是需要经过三次握手)、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更安全。

  • 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一次请求对应一次响应

    请求和响应是一一对应关系

  •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对于事物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每次请求-响应都是独立的

    无状态指的是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端之后,服务端根据请求响应数据,响应完后,不会记录任何信息。这种特性有优点也有缺点,

    • 缺点:多次请求间不能共享数据

    • 优点:速度快

请求数据格式

请求数据总共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

  • 请求行: HTTP请求中的第一行数据,请求行包含三块内容,分别是 GET[请求方式] /[请求URL路径] HTTP/1.1[HTTP协议及版本]

    请求方式有七种,最常用的是GET和POST

  • 请求头: 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 value形式 请求头中会包含若干个属性,常见的HTTP请求头有:

    Host: 表示请求的主机名

    User-Agent: 浏览器版本,例如Chrom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Chrome/79,IE浏览器的标识类似Mozilla/5.0 (Windows NT ...)like Gecko;

    Accept:表示浏览器能接收的资源类型,如text/*,image/*或者*/*表示所有;

    Accept-Language:表示浏览器偏好的语言,服务器可以据此返回不同语言的网页;

    Accept-Encoding:表示浏览器可以支持的压缩类型,例如gzip, deflate等。

  • 请求体: POST请求的最后一部分,存储请求参数

    如上图红线框的内容就是请求体的内容,请求体和请求头之间是有一个空行隔开。此时浏览器发送的是POST请求,为什么不能使用GET呢?这时就需要回顾GET和POST两个请求之间的区别了:

    • GET请求请求参数在请求行中,没有请求体,POST请求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

    • GET请求请求参数大小有限制,POST没有

响应数据格式

响应数据总共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

  • 响应行:响应数据的第一行,响应行包含三块内容,分别是 HTTP/1.1[HTTP协议及版本] 200[响应状态码] ok[状态码的描述]

  • 响应头:第二行开始,格式为key:value形式

    响应头中会包含若干个属性,常见的HTTP响应头有:

    复制代码
    Content-Type:表示该响应内容的类型,例如text/html,image/jpeg;
    Content-Length:表示该响应内容的长度(字节数);
    Content-Encoding:表示该响应压缩算法,例如gzip;
    Cache-Control:指示客户端应如何缓存,例如max-age=300表示可以最多缓存300秒
  • 响应体: 最后一部分。存放响应数据

    上图中<html>...</html>这部分内容就是响应体,它和响应头之间有一个空行隔开。

相关推荐
国科安芯4 小时前
高速CANFD收发器ASM1042在割草机器人轮毂电机通信系统中的适配性研究
网络·单片机·嵌入式硬件·性能优化·机器人·硬件工程
晓梦.5 小时前
IPSec 安全基础
服务器·网络·安全
btyzadt7 小时前
虚拟机蓝屏问题排查与解决
linux·运维·网络
佩佩(@ 。 @)7 小时前
网络编程-创建TCP协议服务器
服务器·网络·tcp/ip
G_H_S_3_8 小时前
【网络运维】Shell 脚本编程:while 循环与 until 循环
linux·运维·网络·shell
Kookoos9 小时前
System.IO.Pipelines 与“零拷贝”:在 .NET 打造高吞吐二进制 RPC
网络协议·rpc·.net·零拷贝·二进制协议·pipelines
云川之下9 小时前
【网络】使用 DNAT 进行负载均衡时,若未配置配套的 SNAT,回包失败
运维·网络·负载均衡
MC皮蛋侠客10 小时前
使用Python实现DLT645-2007智能电表协议
python·网络协议·tcp/ip·能源
2301_8016730110 小时前
实验二 Cisco IOS Site-to-Site Pre-share Key
网络·智能路由器
As331001010 小时前
Manus AI 与多语言手写识别技术全解析
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