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常识

网络编程常识

网络编程常识

一、 OSI七层模型对应 TCP/IP四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接口层
  •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接口类型,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电压、电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等,确保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并处理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如以太网、PPP协议等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实现网络互连,点对点通信,主要协议包括IP、ICMP、IGMP等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连接服务,如TCP和UDP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或最佳努力传输。
  •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上的会话,如RPC,SQL等协议,负责同步和对话控制。
  • 表示层:处理表示层数据转换问题,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可以正确解释,如加密、压缩等。
  •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HTTP、FTP、SMTP等协议,处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

二、TCP协议

TCP协议,既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当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TCP则把数据流分割成 适当长度的报文段最大传输段大小(MSS )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限制。之后TCP把数据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

TCP为了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

  • 在数据正确性与合法性上,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同时可以使用md5认证对数据进行加密。
  • 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
  •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在拥塞控制上,采用广受好评的TCP拥塞控制算法(也称AIMD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

(1)慢启动

每当建立一个TCP连接时或一个TCP连接发生超时重传后,该连接便进入慢启动阶段。进入慢启动后,TCP实体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一个报文段,即:cwnd=1。此后,每收到一个报文段的确认(ACK),cwnd值加1,即拥塞窗口按指数增加。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阈值(ssthresh)或发生报文段丢失重传时,慢启动阶段结束。前者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后者重新进入慢启动阶段。

(2)拥塞避免

在慢启阶段,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阈值(ssthresh)后,慢启动过程结束,TCP连接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在拥塞避免阶段,每一次发送的cwnd个报文段被完全确认后,才将cwnd值加1。在此阶段,cwnd值线性增加。

(3)快速重传

快速重传是对超时重传的改进。当源端收到对同一个报文的三个重复确认时,就确定一个报文段已经丢失,因此立刻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等到重传定时器(RTO)超时。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4)快速恢复

快速恢复是对丢失恢复机制的改进。在快速重传之后,不经过慢启动过程而直接进入拥塞避免阶段。每当快速重传后,置ssthresh=cwnd/2、cwnd=ssthresh+3。此后,每收到一个重复确认,将cwnd值加1,直至收到对丢失报文段和其后若干报文段的累积确认后,置cwnd=ssthresh,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TCP是因特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SYN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SYN+ACK,并最终对对方的 SYN 执行 ACK 确认。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产生错误的连接,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1. 客户端发送SYN(SEQ=x)报文给服务器端,进入SYN_SENT状态。
  2. 服务器端收到SYN报文,回应一个SYN (SEQ=y)ACK(ACK=x+1)报文,进入SYN_RECV状态。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SYN报文,回应一个ACK(ACK=y+1)报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三次握手完成,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成功地建立连接,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建立一个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要经过四次握手,这是由TCP的半关闭(half-close)造成的。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称该端执行"主动关闭"(active close)。该端的TCP于是发送一个FIN分节,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2) 接收到这个FIN的对端执行 "被动关闭"(passive close),这个FIN由TCP确认。

注意:FIN的接收也作为一个文件结束符(end-of-file)传递给接收端应用进程,放在已排队等候该应用进程接收的任何其他数据之后,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接收端应用进程在相应连接上再无额外数据可接收。

(3) 一段时间后,接收到这个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将调用close关闭它的套接字。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4) 接收这个最终FIN的原发送端TCP(即执行主动关闭的那一端)确认这个FIN。

既然每个方向都需要一个FIN和一个ACK,因此通常需要4个分节。

注意:

(1) "通常"是指,某些情况下,步骤1的FIN随数据一起发送,另外,步骤2和步骤3发送的分节都出自执行被动关闭那一端,有可能被合并成一个分节。

(2) 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从执行被动关闭一端到执行主动关闭一端流动数据是可能的,这称为"半关闭"(half-close)。

(3) 当一个Unix进程无论自愿地(调用exit或从main函数返回)还是非自愿地(收到一个终止本进程的信号)终止时,所有打开的描述符都被关闭,这也导致仍然打开的任何TCP连接上也发出一个FIN。

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任何一端都可以执行主动关闭。通常情况是,客户执行主动关闭,但是某些协议,例如,HTTP/1.0却由服务器执行主动关闭。[来自百度百科](TCP(传输控制协议)_百度百科 (baidu.com))

最后

推荐一个零声教育学习教程,个人觉得老师讲得不错,分享给大家:[Linux,Nginx,ZeroMQ,MySQL,Redis,
fastdfs,MongoDB,ZK,流媒体,CDN,P2P,K8S,Docker,
TCP/IP,协程,DPDK等技术内容,点击立即学习:链接

相关推荐
幽兰的天空7 小时前
介绍 HTTP 请求如何实现跨域
网络·网络协议·http
lisenustc7 小时前
HTTP post请求工具类
网络·网络协议·http
心平气和️7 小时前
HTTP 配置与应用(不同网段)
网络·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http
心平气和️7 小时前
HTTP 配置与应用(局域网)
网络·计算机网络·http·智能路由器
Mbblovey8 小时前
Picsart美易照片编辑器和视频编辑器
网络·windows·软件构建·需求分析·软件需求
北顾南栀倾寒9 小时前
[Qt]系统相关-网络编程-TCP、UDP、HTTP协议
开发语言·网络·c++·qt·tcp/ip·http·udp
GZ_TOGOGO9 小时前
PIM原理与配置
网络·华为·智能路由器
7ACE9 小时前
Wireshark TS | 虚假的 TCP Spurious Retransmission
网络·网络协议·tcp/ip·wireshark·tcpdump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10 小时前
ISIS基础知识
网络·网络协议·学习·智能路由器·信息与通信
hgdlip10 小时前
IP属地与视频定位位置不一致:现象解析与影响探讨
服务器·网络·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