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架构SOLID-接口隔离原则(ISP)

文章目录

定义

在上图中有多个用户需要操作OPS类。现在,我们假设这里的User1只需要使用op1,User2只需要使用op2,User3只需要使用op3。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OPS类是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的,那么很明显,User1虽然不需要调用op2、op3,但在源代码层次上也与它们形成依赖关系。这种依赖意味着我们对OPS代码中op2所做的任何修改,即使不会影响到User1的功能,也会导致它需要被重新编译和部署。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操作隔离成接口来解决 ,具体如下图所示:

同样,我们也假设这个例子是用Java这种静态类型语言来实现的,那么现在User1的源代码会依赖于U1Ops和op1,但不会依赖于OPS。这样一来,我们之后对OPS做的修改只要不影响到User1的功能,就不需要重新编译和部署User1了。

ISP与编程语言

很明显,上述例子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我们所采用的编程语言。对于Java这样的静态类型语言来说,它们需要程序员显式地import、use或者include其实现功能所需要的源代码。而正是这些语句带来了源代码之间的依赖关系,这也就导致了某些模块需要被重新编译和重新部署。

而对于Ruby和Python这样的动态类型语言来说,源代码中就不存在这样的声明,它们所用对象的类型会在运行时被推演出来 ,所以也就不存在强制重新编译和重新部署的必要性。这就是动态类型语言要比静态类型语言更灵活、耦合度更松的原因。

如果认为ISP只是一个与编程语言的选择紧密相关的设计原则,而非软件架构问题,这就错了。

ISP与软件架构

回顾一下ISP最初的成因:在一般情况下,任何层次的软件设计如果依赖于不需要的东西,都会是有害的。从源代码层次来说,这样的依赖关系会导致不必要的重新编译和重新部署,对更高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来说,问题也是类似的。

例如,我们假设某位软件架构师在设计系统S时,想要在该系统中引入某个框架F。这时候,假设框架F的作者又将其捆绑在一个特定的数据库D上,那么就形成了S依赖于F,F又依赖于D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D中包含了F不需要的功能,那么这些功能同样也会是S不需要的。而我们对D中这些功能的修改将会导致F需要被重新部署,后者又会导致S的重新部署。更糟糕的是,D中一个无关功能的错误也可能会导致F和S运行出错。

小结

ISP设计原则告诉我们: 任何层次的软件设计如果依赖了它并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

参考内容来源于:《架构整洁之道》

相关推荐
伽蓝_游戏4 分钟前
UGUI源码剖析(5):事件的旅程——EventSystem的架构与输入处理管线
游戏·ui·unity·架构·c#·游戏引擎·.net
亲爱的非洲野猪22 分钟前
从 0 到 1:用 MyCat 打造可水平扩展的 MySQL 分库分表架构
android·mysql·架构
koboides9 小时前
04-Docker的架构介绍及部署实战
docker·容器·架构
CtrlZ学习录9 小时前
安全引导功能及ATF的启动过程(五)
linux·安全·架构·开源·可信计算技术
高阳言编程10 小时前
2. 数据表示、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架构
李新_12 小时前
一个复杂Android工程开发前我们要考虑哪些事情?
android·程序员·架构
Github项目推荐14 小时前
跨平台Web服务开发的新选择(5802)
算法·架构
数据智能老司机14 小时前
自动化 API 交付——API 代码规范检查:自动化确保 API 一致性
架构·api·自动化运维
数据智能老司机15 小时前
自动化 API 交付——破坏性变更检查:管理 API 演进
架构·api·自动化运维
AscentStream15 小时前
【架构革命】LinkedIn也无法拯救的Kafka:Pulsar 的存算分离成了终极答案?
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