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time.After()的作用

time.After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函数,它返回一个用于读取的单向通道(<-chan time.Time),这个通道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发送当前时间。这个机制常被用于实现超时控制、延迟执行等场景。

应用场景:

1.延迟执行、定时任务

go 复制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 等待3秒
	timer := time.After(3 * time.Second)

	// 阻塞等待time.After的通道发送时间
	x := <-timer
	fmt.Println(x)
	// 当上面的<-timer执行后,说明已经等待了5秒
	fmt.Println("3秒已过")

	// 你可以继续执行你的逻辑...
}

2.超时控制

time.After还常用于实现超时控制。比如,你可能在发送一个HTTP请求时,不希望这个请求无限制地等待响应,而是想在某个超时时间后停止等待并处理超时逻辑:

超时控制应该是非常常见的使用场景。

go 复制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o/ioutil"
	"net/http"
	"time"
)

func main() {
	client := &http.Client{
		Timeout: 10 * time.Second, // 设置客户端超时时间
	}

	// 模拟一个可能会超时的请求
	resp, err := client.Get("http://example.com/may-timeou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请求错误:", er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 使用time.After实现读取响应体的超时
	done := make(chan bool, 1)
	go func() {
		// 模拟读取响应体,实际中可能是ioutil.ReadAll(resp.Body)
		// 这里用time.Sleep模拟耗时操作
		time.Sleep(2 * time.Second)
		done <- true
	}()

	select {
	case <-done:
		// 读取成功
		body, _ := ioutil.ReadAll(resp.Body)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成功:", string(body))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 超时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超时")
	}
}

超时控制channel结合了select。

3.time.Sleep和time.After的差异

time.Sleep和time.After什么区别?

time.Sleep 较为简单直接。

time.After 返回通道(channel),读取通道时阻塞来实现。

相关推荐
Cherry Zack2 分钟前
Django视图进阶:快捷函数、装饰器与请求响应
后端·python·django
爱读源码的大都督33 分钟前
为什么有了HTTP,还需要gPRC?
java·后端·架构
码事漫谈33 分钟前
致软件新手的第一个项目指南:阶段、文档与破局之道
后端
间彧34 分钟前
Spring Boot条件注解详解与项目实战
后端
poemyang35 分钟前
Goroutine间的“灵魂管道”:Channel如何实现数据同步与因果传递?
golang·并发编程
qq_49244844641 分钟前
Jmeter设置负载阶梯式压测场景(详解教程)
开发语言·python·jmeter
im_AMBER1 小时前
Web 开发 27
前端·javascript·笔记·后端·学习·web
间彧1 小时前
ApplicationRunner与CommandLineRunner详解与应用实战
后端
ID_180079054731 小时前
京东获取整站实时商品详情数据|商品标题|数据分析提取教程
java·开发语言
Lazy龙2 小时前
Golang协程
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