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time.After()的作用

time.After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函数,它返回一个用于读取的单向通道(<-chan time.Time),这个通道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发送当前时间。这个机制常被用于实现超时控制、延迟执行等场景。

应用场景:

1.延迟执行、定时任务

go 复制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 等待3秒
	timer := time.After(3 * time.Second)

	// 阻塞等待time.After的通道发送时间
	x := <-timer
	fmt.Println(x)
	// 当上面的<-timer执行后,说明已经等待了5秒
	fmt.Println("3秒已过")

	// 你可以继续执行你的逻辑...
}

2.超时控制

time.After还常用于实现超时控制。比如,你可能在发送一个HTTP请求时,不希望这个请求无限制地等待响应,而是想在某个超时时间后停止等待并处理超时逻辑:

超时控制应该是非常常见的使用场景。

go 复制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o/ioutil"
	"net/http"
	"time"
)

func main() {
	client := &http.Client{
		Timeout: 10 * time.Second, // 设置客户端超时时间
	}

	// 模拟一个可能会超时的请求
	resp, err := client.Get("http://example.com/may-timeou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请求错误:", er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 使用time.After实现读取响应体的超时
	done := make(chan bool, 1)
	go func() {
		// 模拟读取响应体,实际中可能是ioutil.ReadAll(resp.Body)
		// 这里用time.Sleep模拟耗时操作
		time.Sleep(2 * time.Second)
		done <- true
	}()

	select {
	case <-done:
		// 读取成功
		body, _ := ioutil.ReadAll(resp.Body)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成功:", string(body))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 超时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超时")
	}
}

超时控制channel结合了select。

3.time.Sleep和time.After的差异

time.Sleep和time.After什么区别?

time.Sleep 较为简单直接。

time.After 返回通道(channel),读取通道时阻塞来实现。

相关推荐
不想写bug呀2 小时前
多线程案例——单例模式
java·开发语言·单例模式
我不会写代码njdjnssj2 小时前
网络编程 TCP UDP
java·开发语言·jvm
ai小鬼头3 小时前
百度秒搭发布:无代码编程如何让普通人轻松打造AI应用?
前端·后端·github
考虑考虑3 小时前
@FilterRegistration和@ServletRegistration注解
spring boot·后端·spring
一只叫煤球的猫3 小时前
🔥 同事混用@Transactional和TransactionTemplate被我怼了,三种事务管理到底怎么选?
java·spring boot·后端
李少兄9 天前
解决OSS存储桶未创建导致的XML错误
xml·开发语言·python
阿蒙Amon9 天前
《C#图解教程 第5版》深度推荐
开发语言·c#
学Linux的语莫9 天前
python基础语法
开发语言·python
你的人类朋友9 天前
(●'◡'●)从Dockerfile快速入门Docker Compose
后端
暖馒9 天前
C#委托与事件的区别
开发语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