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xy负载均衡

endpoint : 终点、终端 看service服务器的ip kubectl get ep

backend -> real server :真正提供web服务的服务器

负载均衡器 load balancer --》LB

USER -->LB --->BACKEND(real server)

nginx

SERVICE --->很多的endpoint--》pod

user -->node--->service --->pod

LB

IPVS-->LVS

删除service(相当于负载均衡器) 不会删除pod

service类型:ClusterIP(集群内部自动分配虚拟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NodePort (使用nat,可以外网) 端口号30000-32767 在集群中每个选定的node的相同端口上公开service 用nodeport和nodeip从集群外部访问

LoadBalancer 通过外部的负载均衡来访问 ExternalName

headless service: 定义cluster的值为"none" 不会有ip 使用域名访问 集群内布

[root@k8s-master-1 ~]# top

top - 15:09:18 up 5:37, 2 users, load average: 0.84, 1.34, 1.51

Tasks: 166 total, 1 running, 165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3.4 us, 3.4 sy, 0.0 ni, 89.7 id, 0.0 wa, 0.0 hi, 3.4 si, 0.0 st

KiB Mem : 3861300 total, 395440 free, 1161244 used, 2304616 buff/cache

KiB Swap: 0 total, 0 free, 0 used. 2447520 avail Mem

us --》user processes 用户态进程消耗的cpu的资源的比例

sy --》system processes(内核态的进程消耗的cpu的资源的比例)

id -->idle 空闲

hi --》hard interrupt --》硬件导致的程序中断

si --》soft interrupt --》软件导致的程序中断

用户态的进程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入内核态:

1.系统调用:

主动请求:这是处于用户态的进程主动请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的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服务例程来处理任务。系统调用的机制核心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发的一个中断机制,即软中断。在UNIX系统上,内核对外的接口就是系统调用,这些系统调用以C函数的形式出现,因此内核外的程序都必须经由系统调用才能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过程:当应用程序使用系统调用时,会先将系统调用名称转换为系统调用号,然后将系统调用号和请求参数放到寄存器里,接着执行中断指令(如Linux中的int $0x80指令),产生一个中断,使CPU陷入到内核态。之后,CPU会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内核态逻辑,并在完成后通过中断返回指令(如iret指令)恢复到用户态。

2.异常:

被动触发:当CPU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如果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如缺页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的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是转到了内核态。

处理:异常发生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执行与异常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3.外设中断:

外部事件:当外围设备(如硬盘、网卡等)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

处理流程: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例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后,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

综上,用户态的进程会在系统调用、异常处理和外设中断发生时进入内核态。在这些情况下,CPU会暂停当前的用户态执行流程,转而执行内核态的相关程序或处理逻辑。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转换过程中,会涉及到CPU上下文(如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等)的保存和恢复,以确保进程在执行完内核态任务后能够正确地恢复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iptables(用户态) ---》netfilter内核态 过滤防火墙 传递参数--》linux内核里的模块 性能损耗 只是防火墙,大规模场景下性能大打折扣

ipvs--》LVS -->负载均衡器--》 四层

  • iptables和ipvs做负载均衡的时候,哪些性能好? ipvs好 iptables里的规则越多,查找的时候,消耗的时间就会越长,效率就会越低--》不适合大的集群规模 iptables规则是顺序表的存放在一个表里 --》顺序表 ipvs是采用哈希表来存放负载均衡策略,查找的时候,效率比较高,消耗的时间比较短--》适合大的集群规模 ipvs的规则存放在哈希表里 哈希表 当表越来越大的时候,传统的表和哈希表在查找和插入、删除方面有什么区别?哪个优势更加大? iptables和ipvs使用了不同的数据结构存放规则,在查找速度上和扩展性上有差异 哈希表查询为什么比较快?底层原理(哈希表由链表和数组构成 查询效率高 增删效率也高)

lvs有几种模式 :

  1.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lvs中只改目的ip ,而nginx改源和目的ip
    • 客户端的请求被转发到后端的真实服务器上,同时返回的数据包经过LVS集群的前端节点进行源地址转换,以便客户端能够接收到回复。
    • NAT 模式下,LVS 节点必须能够直接与所有后端服务器通信,且所有服务器都必须与LVS节点在一个私有网络内。 支持的real service比较少:10
    • 易于实现,不需要更改后端服务器的配置,但所有返回的流量都要经过LVS节点,可能成为瓶颈。
  2. DR(Direct Routing)模式 :直接路由
    • LVS 节点将客户端的请求以二层广播的方式发送到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直接回复给客户端,不经过 LVS 节点
    • 这要求所有的服务器和 LVS 节点都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且后端服务器的网卡必须配置为混杂模式。网速快 效率高 好 支持更多real service 100
    • DR 模式可以有效避免 LVS 成为流量瓶颈,因为它只处理出站流量。
  3. TUN(IP Tunneling)(IPIP)模式 :隧道
    • LVS 节点将客户端请求封装到新的 IP 数据包中,然后以三层隧道的方式发送到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real service 上面也有vip,所以可以直接回复)解封装请求,处理后直接回复给客户端
    • 这种模式允许后端服务器和 LVS 节点不在同一物理网络,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常用 公网网络不稳定
    • TUN 模式增加了额外的网络开销,因需要进行封装和解封装,但它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为什么k8s选择ipvs:

僵尸进程: 子进程退出,父进程没有使用wait()系统调用去回收子进程的pcb,导致子进程的信息任然在内核空间里,消耗了内存空间,死而不化像僵尸一样存在。 把父进程删掉 交由进程号为1的init进程处理 会反复wait

fork() --》创建子进程的--》linux、unix系统

系统调用-》操作系统里的一个功能

wait() -->回收子进程的pcb-->释放子进程的空间

exit() -->结束进程,释放内存空间

把父进程下面的子进程的空间都释放

[root@k8s-master-1 nginx]# cat lu.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linux/wait.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i=0;

pid_t pid=fork();

if(pid==-1) return 0;

else if(pid==0)

{

printf("son pid is %d\n",getpid());

while(1)

{

printf("son---i=%d\n",i);

i++;

//子进程运行的时间是10秒

sleep(1);

if(i==10)

break;

}

printf("son is over!\n");

}else if(pid>0)

{

printf("parent pid is %d\n",getpid());

while(1)

{ // 设置父进程运行的时间为20秒,看20秒后,父进程退出,操作系统是否回收僵尸进程的pcb

sleep(1);

i++;

if(i==30)

// break;

exit(0); //退出程序

} }

return 0; }

[root@k8s-master-1 nginx]# gcc -o lu lu.c

service类型:

clusterIP: pod这能在k8s集群内部访问

NodePort : 允许外面的机器可以通过访问node节点服务器的ip和端口,在映射到pod

ipvs有规则链chain (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处理): input,output,forward(处理转发数据包),postrouting(在进行路由选择后处理数据包),prerouting 不指定的话默认所有链

如果转发数据(充当路由器),路径为prerouting->forword->postrouting

规则表:raw表,mangle表,nat表(网络地址转换),filter表(数据过滤 默认) 表存放链,链放规则

哈希函数:任意个字符的输入经过哈希函数处理后得到固定长度长度字符串的输出

输出的字符串称呼hash值(摘要值),ipvs采用了所以支持大规模,查找速度快

iptables [-t 表名] 管理选项 [链名] [条件匹配] [-j 目标动作或跳转] -A INPUT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t filter -A(在末尾加apppend) INPUT -p(协议) tcp -j ACCEPT (放行)DROP(丢弃数据包)REJECT(拒绝)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p udp -j ACCEPT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I INPUT 2 -p icmp -j ACCEPT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P INPUT DROP

iptables -L -n -v 看全部详细

[root@localhost ~]# iptables -L(list) INPUT --line-numbers(--line显示编号)-v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ACCEPT udp -- anywhere anywhere

2 ACCEPT icmp -- anywhere anywhere

3 ACCEPT tcp-- anywhere anywhere

-F 清楚filter表所有规则

-i(在开始insert) INPUT --dport --sport

端口匹配

使用"--sport 源端口"、"--dport 目标端口"的形式

采用"端口1:端口2"的形式可以指定一个范围的端口

iptables 中dnat和snat: 改变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或源地址。这两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路由器和防火墙中,以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公共网络、负载均衡、隐藏内部网络结构等功能。

**DNAT(Destination NAT)**改变数据包的目标地址:让外面的服务器可以访问内部的相当于k8s 的service

  • 将对外公开的IP地址和端口映射到内部网络中的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
  • 实现负载均衡,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

实现方式 : 在PREROUTING链中,使用-j DNAT跳转目标,指定需要转换的目标地址和端口。将所有对192.168.1.1:80的HTTP请求重定向到192.168.2.2:8080: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2.2:8080

SNAT(Source NAT)局域网里的机器访问外网改变数据包的源地址

  • 允许私有网络中的设备通过公共IP地址访问互联网。
  • 隐藏内部网络结构,对外部网络屏蔽内部IP地址。

实现方式 : 在POSTROUTING链中,使用-j SNAT跳转目标,指定需要转换的源地址。例如,将所有从192.168.1.0/24网络发出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改为192.168.1.1: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0/24

iptables实现负载均衡原理

1.DNAT:通过在 iptables 的 nat 表的 PREROUTING 链中使用 DNAT 规则,可以修改进入的数据包的目标 IP 地址,将其重定向到集群中的某台后端服务器。

2.连接跟踪:确保 iptables 的 mangle 表中有相应的规则来标记新的连接,并且 nat 表的 POSTROUTING 链中也有相应的 SNAT 规则,以确保响应数据包能够正确返回到客户端。

[root@k8s-master-1 nginx]# echo $RANDOM |md5sum

6475adbb760c4cc8689ce972d66ea2fb -

[root@k8s-master-1 nginx]# echo $RANDOM |md5sum

0eff3102013e7f484d1d7bbe32b70f17 -

[root@k8s-master-1 nginx]# iptables -L --line|more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cali-INPUT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cali:Cz_u1IQiXIMmKD4c */

2 KUBE-NODE-PORT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kubernetes health check rules */

3 KUBE-FIREWALL all -- anywhere anywhere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cali-FORWARD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cali:wUHhoiAYhphO9Mso */

2 KUBE-FORWARD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kubernetes forwarding rules */

3 DOCKER-USER all -- anywhere anywhere

4 DOCKER-ISOLATION-STAGE-1 all -- anywhere anywhere

5 ACCEPT all -- anywhere anywhere ct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6 DOCKER all -- anywhere anywhere

7 ACCEPT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cali:S93hcgKJrXEqnTfs */ /* Policy explicitly accepted packet. */ mark match 0x10000/0x10000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cali-OUTPUT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cali:tVnHkvAo15HuiPy0 */

2 KUBE-FIREWALL all -- anywhere anywhere

  • kube-proxy (创建service.将pod发布出去)可以使用 iptables 或 ipvs 模式来实现服务的网络代理。
  • iptables (使用链表,数据过滤,防火墙功能)模式较为成熟,但在大规模集群中可能因规则数量过多而影响性能。
  • ipvs (Hash表)模式在大型集群中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 和性能,尤其是在高并发和大量服务的情况下,它利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和负载均衡算法来优化服务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有健康检查机制,检测后端服务器可用性)
相关推荐
cominglately28 分钟前
centos单机部署seata
linux·运维·centos
CircleMouse33 分钟前
Centos7, 使用yum工具,出现 Could not resolve host: mirrorlist.centos.org
linux·运维·服务器·centos
Karoku0661 小时前
【k8s集群应用】kubeadm1.20高可用部署(3master)
运维·docker·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木子Linux1 小时前
【Linux打怪升级记 | 问题01】安装Linux系统忘记设置时区怎么办?3个方法教你回到东八区
linux·运维·服务器·centos·云计算
mit6.8241 小时前
Ubuntu 系统下性能剖析工具: perf
linux·运维·ubuntu
watermelonoops2 小时前
Windows安装Ubuntu,Deepin三系统启动问题(XXX has invalid signature 您需要先加载内核)
linux·运维·ubuntu·deepin
阿甘知识库2 小时前
宝塔面板跨服务器数据同步教程:双机备份零停机
android·运维·服务器·备份·同步·宝塔面板·建站
saynaihe3 小时前
安全地使用 Docker 和 Systemctl 部署 Kafka 的综合指南
运维·安全·docker·容器·kafka
zhou周大哥4 小时前
linux 安装 ffmpeg 视频转换
linux·运维·服务器
the丶only5 小时前
单点登录平台Casdoor搭建与使用,集成gitlab同步创建删除账号
linux·运维·服务器·docker·gi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