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概念
 - 创建列表
 - 访问下标
 - 切片操作
 - 遍历列表元素
 - 
- [使用 for 循环](#使用 for 循环)
 - [使用 for 循环访问下标的方式](#使用 for 循环访问下标的方式)
 - [使用 while 循环](#使用 while 循环)
 
 - 新增元素
 - 查找元素
 - 删除元素
 - 列表拼接
 - 
- 使用"`+`"拼接
 - [使用 `extend` 进行拼接](#使用 
extend进行拼接) - 使用"`+=`"拼接
 
 - 关于元组
 
概念
变量就是内存空间,用来表示/存储数据
如果表示的数据少,直接定义几个变量就行了
            
            
              python
              
              
            
          
          num1
num2
num3
        但有时候要表示的数据比较多
Python 中,列表和元组 就是一种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很多数据的机制 (类似其他语言中的数组)
列表和元组,大部分功能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个功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 列表是可变的,创建好了之后,随时可以改
 - 元组是不可变的,创建好了之后改不了,若想改,只能丢弃旧的,再创建一个新的
 
列表 就是买散装辣条,装好了袋子之后,随时可以把袋子打开,再往里多加辣条或者拿出去一些辣条
元组 就是买包装辣条,厂家生产好了辣条之后,一包就是固定的这么多,不能变动了
创建列表
- 直接使用字面值来创建
 
            
            
              python
              
              
            
          
          a = [1, 2, 3, 4]
print(type(a))
print(a)
"""
运行结果
<class 'list'>
[1, 2, 3, 4]
"""
        []就代表一个空的列表- 可以在 
[]中指定列表的初始值, 
- 使用 
list()来创建 
            
            
              python
              
              
            
          
          b = list()
print(type(b))
"""
运行结果
<class 'list'>
"""
        C++/Java 中要求一个数组里只能存放相同的变量,但在 Python 中没有类型要求
            
            
              python
              
              
            
          
          a = [1, 'hello', True, [1, 2, 3]]  
print(a)
"""
运行结果
[1, 'hello', True, [1, 2, 3]]
"""
        访问下标
通过下标访问的方式,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把 [] 放到一个列表变量的后面,同时 [] 中写上一个整数,此时他就是下标访问运算符。[] 中间写的这个证书,就称为"下标 "或者"索引"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2])
"""
运行结果
3
"""
        Python中的下标,是从0开始计数的
通过下标来修改列表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a[2] = 100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100, 4]
"""
        - 这是列表的功能,如果是元组的话,就只能读,不能改
 
由于下标是从 0 开始计算的,那么对于列表来说,下标的有效范围是 0~长度-1。当我们的下标超出有效范围的时候,尝试访问就会报错 `
获取列表长度
            
            
              python
              
              
            
          
          a = [1, 2, 3, 4]
print(len(a))
"""
运行结果
4
"""
        - len 可以穿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自定义得嘞...(动态类型)
 
下标可以写成负数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lem(a)-1])
print(a[-1])
"""
运行结果
3
3
"""
        -1就等价与len(a) - 1
切片操作
切片操作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操作,进行切片的时候,只是取出原有列表中的一个部分,并不涉及到"数据的拷贝"。假设有一个很大的列表进行切片,切片的范围也很大,即使如此,切片操作仍然非常高效
切片操作中,[] 中有两个数字,表示了一段区间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1:3])
"""
运行结果
[2, 3]
"""
        1表示开始区间的下标;3表示结束区间的下标- 包含 
1,不包含3,[1, 3) 
省略后边界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1:])
"""
运行结果
[2, 3, 4]
"""
        - 从 
a[1]开始,一直读取到整个列表结束 
省略前边界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2])
"""
运行结果
[1, 2]
"""
        - 从列表的 
a[0]开始读,一直读到结束的后边界 
省略前后边界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3, 4]
"""
        - 省略前后边界就是打印整个列表
 
带有步长的切片
切片操作,还可以指定"步长 ",range
            
            
              python
              
              
            
          
          a = [1, 2, 3, 4 ,5 , 6, 7 ,8]
print(a[::1])
print(a[::2])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 6, 7 ,8]
[1, 3, 5, 7]
"""
        - 多加一个 
:,再多加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步长- 这里表示:每隔两个元素,取一个列表元素
 
 - 步长也可以设置为负数,当步长为负数时,意思是从后往前来取元素
 
遍历列表元素
"遍历" 指的是把元素一个一个的取出来,再分别进行处理
使用 for 循环
            
            
              python
              
              
            
          
          a = [1, 2, 3, 4, 5]  
for elem in a:  
    print(elem)
        - 在这个遍历过程中,循环里面的逻辑不一定是打印,还可以是别的
 elem代表列表里的每个元素for in后面的这个东西,要求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列表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使用 for 循环访问下标的方式
            
            
              python
              
              
            
          
          a = [1, 2, 3, 4, 5]
for i range(0, len(a)):
	print(a[i])
        - 相比于上面的方式,这里不仅可以打印,还可以进行修改
 
使用 while 循环
            
            
              python
              
              
            
          
          a = [1, 2, 3, 4, 5]
i = 0
while i < len(a):
	print(a[i])
	i += 1
        新增元素
在末尾新增
使用 append 往列表末尾新增一个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5]  
a.append(77)  
a.append('hello')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77, 'hello']
"""
        - 此处的 
append是搭配列表对象 a 一起使用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函数type、print、input、len... 都是独立的函数
 - 这种要搭配对象来使用的函数 (
function)也叫做方法 (method)- 在 Python 中,对象就可以视为"变量"
 
 
在任意位置新增
可以使用 insert 方法,让列表的任意位置来新增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5]
a.insert(1, 'hello')
print(a)
"""
运行结果
[1, 'hello', 2, 3, 4, 5]
"""
        - 在 
a[1]的位置新增 'hello' 字符串 - 如果输入的 
index超过列表的长度,那就直接放在末尾 
查找元素
判定元素是否存在
            
            
              python
              
              
            
          
          a = [1, 2, 3, 4]
print(1 in a)
print(10 in a)
print(1 not in a)
print(10 not in a)
"""
运行结果
True
False
False
True
"""
        - 使用 
in来判定某个元素是否在列表中存在 - 使用 
not in来判断某个元素在列表中是否不存在 
判定元素的位置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index(2))
"""
运行结果
1
"""
        - 使用 
index方法,来判定当前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得到一个下标 - 找不到的时候就会直接报出异常
 
删除元素
删除列表末尾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a.pop()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3]
"""
        - 使用 
pop方法,删除列表中最末尾的元素 
删除任意位置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a.pop(1)  
print(a)
"""
运行结果
[1, 3, 4]
"""
        - 使用 
pop方法删除任意位置元素,pop参数可以传一个下标过去 
按照值进行删除
不需要知道下标是什么,只需要知道要删除的值是什么就可以了
            
            
              python
              
              
            
          
          a = ['aa', 'bb', 'cc', 'dd']  
a.remove('cc')  
print(a)
"""
运行结果
['aa', 'bb', 'dd']
"""
        列表拼接
使用"+"拼接
使用 + 能够把两个列表拼接在一起
            
            
              python
              
              
            
          
          a = [1, 2, 3, 4]  
b = [5, 6, 7, 8]  
c = a + b  
d = b + a
print(c) 	
print(d)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1, 2, 3, 4]
"""
        - 使用 + 拼接列表的时候,只是针对当前列表的内容生成了一个更大的新的列表
 - 原有列表的内容是不变的
 
使用 extend 进行拼接
        
            
            
              python
              
              
            
          
          a = [1, 2, 3, 4]  
b = [5, 6, 7, 8]  
c = a.extend(b)  
print(a)  
print(b)  
print(c)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None
"""
        - 这个拼接是把最后一个列表的内容拼接到前一个列表里面
 None是一个特殊的变量值,表示什么都没有extend方法,其实是没有返回值的,拿一个变量来接收一个没有返回值的方法的返回值
- 谁使用 
extend方法,就拼在谁的后面 
使用"+="拼接
        
            
            
              python
              
              
            
          
          a = [1, 2, 3, 4]  
b = [5, 6, 7, 8]  
a += b 
print(a)  
print(b)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
        - 和 
extend的效果是类似的 - 但执行过程是不一样的
a += b等价于a = a + b;又创建了一个大列表,然后将小的装进去,再将大列表的值赋给 a 里面,最后将a的旧值释放a.extend(b)则是直接把 b 的内容拼到了a的后面,更高效,省去了数据拷贝和释放的过程
 
关于元组
创建元组
            
            
              python
              
              
            
          
          a = ()
b = tuple()
print(type(a))
print(type(b))
"""
运行结果
<class 'tuple'>
<class 'tuple'>
"""
        创建元组时指定初始值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3, 4)
"""
        元组中的元素可以使任意类型
            
            
              python
              
              
            
          
          a = (1, 2, 'hello', True, [])
print(a)
"""
运行结果
(1, 2, 'hello', True, [])
"""
        通过下标进行访问
            
            
              python
              
              
            
          
          a = (1, 2, 3, 4, 5)
print(a[1])
print(a[-1])
"""
运行结果
2
5
"""
        - 下标也是从 
0开始,len-1结束 - 当访问的下标超过 
len - 1,会报错 
切片
通过切片来获取元组中的一个部分
            
            
              python
              
              
            
          
          a = (1, 2, 3, 4)
print(a[1:3])
        - 这里的操作和列表是一摸一样的
 
遍历元组
            
            
              python
              
              
            
          
          a = (1, 2, 3, 4)
for elem in a:
	print(elem)
        - 和前面列表操作一样
 
查找元素
            
            
              python
              
              
            
          
          a = (1, 2, 3, 4, 5)
print(3 in a)
print(22 in a)
        - 和列表的操作一样
 
拼接元组
            
            
              python
              
              
            
          
          a = (1, 2, 3)
b = (4, 5, 6)
print(a + b)
        - 和列表的操作一样
 
为什么要有元组
在协同开发的时候,一个程序员 A 实现一些功能,提供给程序员 B 使用。A 写好一些函数,让 B 去调用
期间函数肯定要传参
B 在传参的时候就可能会纠结一个问题"我把我的参数传过去了,A 的函数里面是否会把我的参数的内容给改了呢",如果使用元组作为参数,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纠结
元组不可修改==>不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是可以哈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