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MyProfiler(trt.IProfiler):
def __init__(self):
trt.IProfiler.__init__(self)
self.now_all = 0.0
def report_layer_time(self, layer_name, ms):
self.now_all += ms
if ms > 0.01:#.5:
print(f"layer = {layer_name}\ntime = {ms}\n")
context.profiler = MyProfiler() # 层耗时输出
这个代码段是用来在 TensorRT 推理中实现一个自定义的性能分析器(Profiler)。TensorRT 是 NVIDIA 提供的一个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库,用于加速深度学习模型在 GPU 上的推理过程。IProfiler
是 TensorRT 中的一个接口,用于实现层级时间分析功能。下面我将逐行解释代码的作用:
1. class MyProfiler(trt.IProfiler):
- 这里定义了一个类
MyProfiler
,它继承自trt.IProfiler
,即 TensorRT 提供的 Profiler 接口。通过继承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自定义层级时间分析的行为。
2. def __init__(self):
- 这是
MyProfiler
类的构造函数。当创建MyProfiler
类的实例时会调用这个函数。
3. trt.IProfiler.__init__(self)
- 这行代码调用了父类
trt.IProfiler
的构造函数。这是一个常见的做法,用于确保父类的初始化逻辑被执行,以便MyProfiler
类能够正确继承父类的功能。
4. self.now_all = 0.0
- 定义了一个实例变量
now_all
并将其初始化为0.0
。这个变量用来累积所有层的运行时间。
5. def report_layer_time(self, layer_name, ms):
- 这是
IProfiler
类中必须实现的方法,用于报告每一层的执行时间。 layer_name
参数是当前层的名称,ms
参数是该层的执行时间,单位是毫秒。
6. self.now_all += ms
- 这一行代码将当前层的执行时间
ms
累加到self.now_all
中。self.now_all
用于跟踪所有层的总执行时间。
7. if ms > 0.01:
- 这里设置了一个阈值,只有当层的执行时间大于 0.01 毫秒时,才会输出该层的名称和执行时间。这个阈值用于过滤掉执行时间非常短的层,以便专注于那些耗时较多的层。
8. print(f"layer = {layer_name}\ntime = {ms}\n")
- 如果当前层的执行时间超过了设定的阈值,那么这一行会打印出层的名称和执行时间。
f
字符串用于格式化输出,使打印的内容更易读。
9. context.profiler = MyProfiler()
- 这行代码将
MyProfiler
的实例赋值给 TensorRT 上下文 (context
) 的profiler
属性。这意味着在该上下文中运行的每一层都会由MyProfiler
实例记录并报告执行时间。
总结
这个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自定义 Profiler,用于监控 TensorRT 中每一层的执行时间。当某一层的执行时间超过 0.01 毫秒时,它会打印该层的名称和执行时间,并且还会累加所有层的执行时间到 self.now_all
变量中。这个 Profiler 主要用于性能调试,以帮助用户识别出在推理过程中最耗时的层,从而优化模型的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