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缓冲区
1.缓冲区概念:
缓冲区是计算机内存的一部分,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桥梁的作用,帮助协调数据传输的速度差异。缓冲区可以是磁盘缓存,网络传输中的数据缓存等。
2.缓冲区作用:
缓冲区的作用非常广泛和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升读写效率
当进程要进行文件读写操作时,数据会首先存储在缓冲区中,而不是直接写入磁盘。缓冲区根据特定的刷新策略定期或在特定条件下将数据写入磁盘。这样可以减少磁盘的频繁读写动作,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效率。
◉ 减少等待时间
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每次文件读写操作都需要等待外设(如磁盘)就绪,这可能会导致显著的等待时间。缓冲区减少了这种等待时间,因为数据可以暂时存储在内存中,进程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等待外设操作完成。
我们先观察两个现象
我们写一个code.c
cpp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
printf("hello Makefile!\n");
sleep (3);
return 0;
}
然后编辑makefile
cpp
bin=mytest
src=code.c
$(bin):$(src)
@gcc -o $@ $^ -std=c99
@echo "complier $(src) to $(bin)"
.PHONY:clean
clean:
@rm -f $(bin)
@echo "clean project..."
如果我们去掉hello Makefile!\n
中的 \n 呢?
这说明,printf 已经先执行了,只不过输出内容并没有马上显式出来
那么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呢?程序自上而下先执行printf将hello Makefile! 先输入到我们的缓冲区,再执行sleep(执行顺序是不变的),执行完sleep后,再将输入内容输出到显示器上
但是刚刚我们发现,如果有\n 会先打印输出内容
没错 \n 使得我们缓冲区立马刷新
3.缓冲区刷新策略
缓冲区的刷新策略决定了何时将缓冲区中的数据真正写入到目标存储器,如磁盘或显示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 无缓冲(Unbuffered)
数据一写入缓冲区就立即刷新写入目标设备。这种方式适合对时间敏感的操作 ,但可能导致系统资源的低效利用。 ❍ 行缓冲(Line Buffered) 当缓冲区检测到换行符(\n)时,立即刷新写入目标设备。这种方式常用于终端显示器 ,以保证一行行的输出效果。例如,在终端或控制台输出时,行缓冲能确保即时显示用户输入的一行内容。 ❍ 全缓冲(Fully Buffered) 只有当缓冲区满了时,才会将数据刷新写入目标设备。这种方式适合大量数据的写入操作,能提高整体的写入效率。例如,在将数据写入磁盘文件时,通常使用全缓冲策略。 ❍ 特殊策略
a.用户强制刷新 用户可以显式调用刷新函数(如 fflush(FILE *stream))来强制刷新缓冲区内容 。 b.进程退出刷新 当进程正常退出时,缓冲区会自动刷新,以确保所有已写入缓冲区但尚未写入目标设备的数据都被处理完毕。
如果我们想让上面的hello Makefile!
马上打印就可以执行下面的操作
cpp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
printf("hello Makefile!");
fflush(stdout);//用户强制刷新
sleep (3);
return 0;
}
4.缓冲区位置
标准输入输出流(stdin、stdout、stderr)和文件流都是 FILE* 类型,它们在缓冲区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我们打开一个文件时,系统会返回一个 FILE* 类型的指针,文件的读写和关闭操作都需要该指针作为参数。
内部结构
struct FILE 封装了文件描述符(fd)、缓冲区以及缓冲区刷新策略。这使得文件操作变得高效和透明,开发者无需关心低级别的文件操作细节。
5.总结
缓冲区是提高系统数据读写效率的重要机制。理解和有效利用缓冲区及其刷新策略,可以显著提升程序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实现倒计时
首先认识两个操作符
回车+换行:/n
回车:/r
cpp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实现倒计时 10s
int cnt = 10;
while(cnt >= 0){
printf("倒计时开始:%2d\r",cnt);//输出内容 并回车
cnt--;
fflush(stdout);//刷新缓冲区
sleep(1);
}
printf("\n倒计时结束\n");
return 0;
}
三、进度条版本1️⃣
cpp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ring.h>
#define MAX 100
int main()
{
int i=0;
char bar[MAX+5];//设置进度条字符数组
memset(bar,0,sizeof(bar));//初始化
const char* arr="|\\-/"; //旋转字符数组
while(i<=100)
{
printf("[%-100s][%3d%%] %c\r",bar,i,arr[i%4]);//防止越界
fflush(stdout);//马上刷新
bar[i] = '=';
bar[i+1] = '>';//进度条符号
i++;
usleep(50000);//0.5秒的缓冲时间
}
printf("\n");//换行刷新
return 0;
}
四、进度条版本2️⃣
cpp
//version 2
void ProcBar(double total, double current)
{
char bar[Length];
memset(bar, '\0', sizeof(bar));
int len = strlen(lable);
int cnt = 0;
double rate = (current*100.0)/total;
int loop_count = (int)rate;
while(cnt <= loop_count)
{
bar[cnt++] = Style;
//usleep(20000);
}
printf("[%-100s][%.1lf%%][%c]\r", bar, rate, lable[cnt%len]);
fflush(stdout);
}
五、使用git命令行
我们这里只介绍三个指令,满足我们目前的需要啊,具体的git介绍,我以后专门搞个专栏
安装git: yum install git
将文件添加至暂存区: git add[文件名]
将暂存区文件推入本地仓库: git commit -m "日志"
将git本体仓库推入远端git仓库: git push
配置免密码提交: git本地免密码和账号pull、push_没有git账号怎么拉代码-CSDN博客
六、Linux调试器-gdb使用
背景
◉ 程序的发布方式有两种,debug模式和release模式
◉ Linux gcc/g++ 出来的二进制程序,默认是 release模式
◉ 要使用gdb调试,必须在源代码生成二进制程序的时候,加上 -g
选项
开始使用
生成debug文件
cpp
gcc -g -o mytest.exe test1.c
开始调试
cpp
gdb mytest.exe
退出调试
cpp
ctrl + d 或者 quit
❍ list/l 行号:显式binFile源代码,接着上次的位置往下列,每次列10行
❍ list/l 函数名:列出某个函数的源代码
❍ r 或 run:运行程序
❍ n 或 next:单条执行
❍ s 或 step:进入函数调用1
❍ break(b) 行号:在某一行设置断点
❍ info break:查看断点信息
❍ finish:执行到当前函数返回,然后停下来等待命令
❍ print(p):打印表达式的值,通过表达式可以修改变量的值或者调用函数
❍ p 变量:打印变量值
❍ set var:修改变量的值
❍ continue(或c):运行至下一个断点处
❍ run 或 r:从开始连续而非单步执行程序
❍ delete breakpoints:删除所有断点
❍ delete breakpoints n:删除序号为 n 的断点
❍ disable breakpoints:禁用断点
❍ enable breakpoints:启用断点
❍ info( i ) breakpoints:查看当前设置了哪些断点
❍ display 变量名:跟踪查看一个变量,每次停下来都显示它的值
❍ undisplay: 取消对先前设置的那些变量的跟踪
❍ until X行号:跳至X行
❍ breaktrace(或bt):查看各级函数调用及参数
❍ info(i) locals:查看当前栈帧局部变量的值
❍ quit: 退出g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