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Reactor模式与直接内存

1.NIO

NIO有三大核心组件:Selector选择器、Channel管道、buffer缓冲区。、

1.1Selector

Selector的英文含义是"选择器",也可以称为为"轮询代理器"、"事件订阅器"、"channel容器管理机"都行。

Java NIO的选择器允许一个单独的线程来监视多个输入通道 ,你可以注册多个通道使用一个选择器(Selectors),然后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操作这个选择器,进而"选择"通道:这些通道里已经有可以处理的输入,或者选择已准备写入的通道。这种选择机制,使得一个单独的线程很容易来管理多个通道。

应用程序将向Selector对象注册需要它关注的Channel,以及具体的某一个Channel会对哪些IO事件感兴趣。Selector中也会维护一个"已经注册的Channel"的容器。

1.2Channels

通道,被建立的一个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交互事件、传递内容的渠道(注意是连接到操作系统)。那么既然是和操作系统进行内容的传递,那么说明应用程序可以通过通道读取数据,也可以通过通道向操作系统写数据,而且可以同时进行读写。

通道中的数据总是要先读到一个Buffer,或者总是要从一个Buffer中写入。

所有被Selector(选择器)注册的通道,只能是继承了SelectableChannel类的子类;ServerSocketChannel :应用服务器程序的监听通道。只有通过这个通道,应用程序才能向操作系统注册支持"多路复用IO"的端口监听。同时支持UDP协议和TCP协议。

ScoketChannel:TCP Socket套接字的监听通道,一个Socket套接字对应了一个客户端IP:端口 到 服务器IP:端口的通信连接。

1.3buffer缓冲区

JDK NIO是面向缓冲的。Buffer就是这个缓冲,用于和NIO通道进行交互。数据是从通道读入缓冲区,从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的。以写为例,应用程序都是将数据写入缓冲,再通过通道把缓冲的数据发送出去,读也是一样,数据总是先从通道读到缓冲,应用程序再读缓冲的数据。

缓冲区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其实就是数组)。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并提供了一组方法,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

2.单线程Reactor模式

1)服务器端的Reactor是一个线程对象,该线程会启动事件循环 ,并使用Selector(选择器)来实现IO的多路复用。注册一个Acceptor事件处理器到Reactor中,Acceptor事件处理器所关注的事件是ACCEPT事件,这样Reactor会监听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的连接请求事件(ACCEPT事件)。

2)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一个连接请求,Reactor监听到了该ACCEPT事件的发生,就会将该ACCEPT事件派发给相应的Acceptor处理器来进行处理。Acceptor处理器通过accept()方法得到与这个客户端对应的连接(SocketChannel) ,然后将该连接所关注的READ事 件以及对应的READ事件处理器注册到Reactor中,这样一来Reactor就会监听该连接的READ事件了。

3) 当Reactor监听到有读或者写事件发生时,将相关的事件派发给对应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比如,读处理器会通过SocketChannel的read()方法读取数据,此时read()操作可以直接读取到数据,而不会堵塞与等待可读的数据到来。

4)每当处理完所有就绪的、感兴趣的I/O事件后,Reactor线程会再次执行select()阻塞等待新的事件就绪,并将其分派给对应处理器进行处理。

注意,Reactor的单线程模式的单线程主要是针对于I/O操作而言,也就是所有的I/O的accept()、read()、write()以及connect()操作都在一个线程上完成的。

但在目前的单线程Reactor模式中,不仅I/O操作在该Reactor线程上,连非I/O的业务操作也在该线程上进行处理了,这可能会大大延迟I/O请求的响应。所以我们应该将非I/O的业务逻辑操作从Reactor线程上卸载,以此来加速Reactor线程对I/O请求的响应。

3.单线程Reactor和工作者线程池

与单线程Reactor模式不同的是,添加了一个工作者线程池, 非I/O操作 从Reactor线程中移出 转交给工作者线程池来执行。这样能够提高Reactor线程的I/O响应,不至于因为一些耗时的业务逻辑而延迟对后面I/O请求的处理。

使用线程池的优势:

1)通过重用现有的线程而不是创建新线程,可以在处理多个请求时分摊在线程创建和销毁过程产生的巨大开销。

2)当请求到达时,工作线程通常已经存在,因此不会由于等待创建线程而延迟任务的执行,从而提高了响应性。

3)通过适当调整线程池的大小,可以创建足够多的线程以便使处理器保持忙碌状态。同时还可以防止过多线程相互竞争资源而使应用程序耗尽内存或失败。

在改进的版本中,所以的I/O操作依旧由一个Reactor来完成,包括I/O的accept()、read()、write()以及connect()操作。

对于一些小容量应用场景,可以使用单线程模型。但是对于高负载、大并发或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却不合适,主要原因如下:

1)一个NIO线程同时处理成百上千的链路,性能上无法支撑,即便NIO线程的CPU负荷达到100%,也无法满足海量消息的读取和发送;

2)当NIO线程负载过重之后,处理速度将变慢,这会导致大量客户端连接超时,超时之后往往会进行重发,这更加重了NIO线程的负载,最终会导致大量消息积压和处理超时,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

4.多线程主从Reactor模式

Reactor线程池中的每一Reactor线程都会有自己的Selector、线程和分发的事件循环逻辑

mainReactor可以只有一个,但subReactor一般会有多个。mainReactor线程主要负责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然后将接收到的SocketChannel传递给subReactor,由subReactor来完成和客户端的通信

流程:

1) 注册一个Acceptor事件处理器到mainReactor中,Acceptor事件处理器所关注的事件是ACCEPT事件,这样mainReactor会监听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的连接请求事件(ACCEPT事件)。启动mainReactor的事件循环。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一个连接请求,mainReactor监听到了该ACCEPT事件 并将该ACCEPT事件派发给Acceptor处理器来进行处理。Acceptor处理器 通过accept()方法得到与这个客户端对应的连接(SocketChannel),然后将这个SocketChannel传递给subReactor线程池

3)subReactor线程池分配一个subReactor线程给这个SocketChannel,即,将SocketChannel关注的READ事件以及对应的READ事件处理器注册到subReactor线程中。当然你也注册WRITE事件以及WRITE事件处理器到subReactor线程中以完成I/O写操作。Reactor线程池中的每一Reactor线程都会有自己的Selector、线程和分发的循环逻辑。

4) 当有I/O事件就绪时,相关的subReactor就将事件派发给响应的处理器处理。注意,这里subReactor线程只负责完成I/O的read()操作,在读取到数据后将业务逻辑的处理放入到线程池中完成,若完成业务逻辑后需要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则相关的I/O的write操作还是会被提交回subReactor线程来完成。

注意,所以的I/O操作(包括,I/O的accept()、read()、write()以及connect()操作)依旧还是在Reactor线程(mainReactor线程 或 subReactor线程)中完成的。Thread Pool(线程池)仅用来处理非I/O操作的逻辑。

**多Reactor线程模式将"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和"与该客户端的通信"分在了两个Reactor线程来完成。**mainReactor完成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的操作,它不负责与客户端的通信,而是将建立好的连接转交给subReactor线程来完成与客户端的通信,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read()数据量太大而导致后面的客户端连接请求得不到即时处理的情况。并且多Reactor线程模式在海量的客户端并发请求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实现subReactor线程池来将海量的连接分发给多个subReactor线程,在多核的操作系统中这能大大提升应用的负载和吞吐量。

补充-和观察者模式的区别

观察者模式: 也可以称为为 发布-订阅 模式,主要适用于多个对象依赖某一个对象的状态,当某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要通知其他依赖对象做出更新。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

当然,如果依赖的对象只有一个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一对一关系。通常,观察者模式适用于消息事件处理,监听者 监听到事件时通知事件处理者对事件进行处理。

Reactor模式: reactor模式,即反应器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异步IO模式,特征是回调,当IO完成时,回调对应的函数进行处理。这种模式并非是真正的异步,而是运用了异步的思想,当IO事件触发时,通知应用程序作出IO处理。模式本身并不调用系统的异步IO函数。

reactor模式与观察者模式有点像。不过,观察者模式与单个事件源关联,而反应器模式则与多个事件源关联 。当一个主体发生改变时,所有依属体都得到通知。

4.直接内存(堆外内存)

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地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 异常出现。

NIO可以使用Native 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 堆里面的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在Java 堆和Native 堆中来回复制数据。

在IO读写上,如果是使用堆外内存,JDK会先创建一个DirectBuffer,再去执行真正的写操作 。这是因为,当我们把一个地址通过JNI传递给底层的C库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这个地址上的内容不能失效。然而,在GC管理下的对象是会在Java堆中移动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我把一个地址传给底层的write,但是这段内存却因为GC整理内存而失效了。所以必须要把待发送的数据放到一个GC管不着的地方。这就是调用native方法之前,数据---定要在堆外内存的原因。

可见,站在网络通信的角度DirectBuffer并没有节省什么内存拷贝,只是Java网络通信里因为HeapBuffer必须多做一次拷贝,使用DirectBuffer就会少一次内存拷贝。相比没有使用堆内存的Java程序,使用直接内存的Java程序当然更快一点。

从垃圾回收的角度而言,直接内存不受 GC(新生代的 Minor GC) 影响,只有当执行老年代的 FullGC 时候才会顺便回收直接内存,整理内存的压力也比数据放到HeapBuffer要小。

直接内存的优点和缺点:

堆外内存相比于堆内内存有几个优势:

1)减少了垃圾回收的工作,因为垃圾回收会暂停其他的工作(可能使用多线程或者时间片的方式,根本感觉不到)

2)加快了复制的速度。因为堆内在flush到远程时,会先复制到直接内存(非堆内存),然后在发送;而堆外内存相当于省略掉了这个工作。

缺点:

1)堆外内存难以控制 ,如果内存泄漏,那么很难排查;

2)堆外内存相对来说,不适合存储很复杂的对象。一般简单的对象或者扁平化的比较适合。

相关推荐
移民找老国1 天前
加拿大移民新风向
java-ee·maven·phpstorm·visual studio code·nio
Mr.W.T4 天前
NIO 核心知识总结
io·nio
happycao1234 天前
Java NIO2 异步IO支持
java·nio
WaaTong4 天前
Java NIO 【处理消息边界】
nio
_LiuYan_14 天前
BIO,NIO,直接内存,零拷贝
linux·网络·nio
Amor风信子14 天前
SpringBoot启动报错java.nio.charset.MalformedInputException: Input length =1
java·spring boot·后端·spring·nio·1024程序员节
J老熊15 天前
Java NIO缓冲区与非阻塞机制详解和案例示范
java·开发语言·后端·面试·系统架构·nio
爱折磨键盘的大鹏16 天前
Netty初体验-1-NIO基础补漏
nio
胡耀超21 天前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和NIO(New Input/Output)是什么?
java·开发语言·nio·jni
星沁城21 天前
BIO与NIO学习
java·学习·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