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 在企业应用中落地的难点与创新分享

在2024稀土开发者大会-AI Agent与应用创新分会上,我有幸分享了我们团队在企业应用中实施RAG(检索增强生成)的难点与创新。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探讨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企业应用中实施的四大难点

1. 文件解析的挑战

在企业环境中,文件解析是实施RAG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果文件解析做不好,后续的检索、向量化等工作都无从谈起。

老旧文件格式的解析 :我们发现,在许多国企和特定行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老旧文件格式,如.doc(非.docx)等。市面上的许多解析工具并不支持这些格式,这需要我们投入额外的精力进行支持和兼容。

PDF表格解析:在金融、标准化工业等领域,PDF中的表格解析是一个刚需。复杂的表格结构、合并单元格、跨行跨列等情况增加了解析的难度。为此,我们基于Apache PDFBox进行了二次开发,成功实现了对复杂表格的准确解析。

OCR的触发时机:对于包含图文混排的文件,何时启动OCR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解析效率和准确性。

布局识别的复杂性:对于一些特殊的文件,如机票、票据等,需要进行布局识别,以理解不同区域所代表的信息。这超出了传统OCR的能力范围,需要更高级的技术支持。

2. 结构化数据的融合

在实际企业应用中,很少有场景是纯粹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通常需要与企业现有的结构化数据库进行融合。

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融合:大模型在处理结构化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逻辑和高精度查询时。为此,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化数据结构,通过提取元数据和资源描述,结合Function Call,实现了自然语言与结构化数据的融合。

Text-to-SQL的现状与挑战:尽管Text-to-SQL被视为未来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在处理复杂逻辑和企业级应用时,仍存在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3. 索引建立过程中的处理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高效的索引和检索。

基于元数据的检索范围缩小:通过在文件上传时提取元数据(如文件名、属性、标题等),并在查询时使用命名实体识别(NER)模型,我们能够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准确性。

使用NER模型提高准确性:NER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进而在大量的文档中快速定位相关内容。

4. 使用Rerank提升检索结果

为了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检索后增加了Rerank(重排序)步骤。

使用密度函数优化得分:通过计算检索得分的密度函数,我们能够自动截断低相关性的结果,只保留最相关的文档。

在问答环节的应用:在问答系统中,我们使用Rerank确保返回的原文与大模型生成的答案高度匹配,避免了答案与原文不一致的问题。

二、应用中的创新案例

1. 金融研报的应用创新

在金融领域,研报的撰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开发了一款工具,允许用户将数百份文件上传至系统,然后通过自然语言提问,如"这家公司最近3年的复合增长率是多少?",系统会给出准确的答案并提供原文参考。

这大大缩短了研报撰写的时间,从原来的三周缩短到几个小时。同时,系统还能生成初步的研报草稿,供分析师进一步润色和完善。

2. 零售领域的创新应用

Touch-V哆啦A梦助力导购:在零售业,尤其是拥有大量SKU的商店,导购人员很难快速匹配客户的复杂需求。通过我们的系统,导购只需输入客户的需求,系统就能从数万个SKU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产品。

装修设计中的即时反馈:在装修设计领域,客户的需求变化频繁,传统的沟通方式效率低下。通过我们的应用,设计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实时与客户互动,根据客户的反馈即时调整设计方案,显著提高了效率。

3. 规则预审的应用创新

合同预审的自动化:大型企业在合同审查上耗费大量人力。我们的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规则,对合同进行自动审查,标记出需要注意的条款,减少了法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快了合同审批流程。

项目评审中的规则应用:在项目评审中,我们的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评审规则,对项目文件进行自动化的审查和评估,提高了评审的客观性和效率。

三、总结与思考

在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AI在企业中的应用,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功能小:专注于具体的、可量化的功能,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追求大而全。

  2. 质量高:确保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力求做到最好。

  3. 价值大:专注于为客户创造实际价值,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沉淀大量的应用场景是企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也使我们在技术迭代和模型升级中,始终保持领先。

展望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如多模态识别、更加精准的Text-to-SQL等。这些进步将为企业应用带来更大的可能性,也为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关推荐
youcans_9 分钟前
【微软:多模态基础模型】(5)多模态大模型:通过LLM训练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大语言模型·多模态
飞凌嵌入式12 分钟前
飞凌嵌入式T113-i开发板RISC-V核的实时应用方案
人工智能·嵌入式硬件·嵌入式·risc-v·飞凌嵌入式
sinovoip14 分钟前
Banana Pi BPI-CanMV-K230D-Zero 采用嘉楠科技 K230D RISC-V芯片设计
人工智能·科技·物联网·开源·risc-v
搏博36 分钟前
神经网络问题之一:梯度消失(Vanishing Gradient)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z千鑫36 分钟前
【人工智能】深入理解PyTorch:从0开始完整教程!全文注解
人工智能·pytorch·python·gpt·深度学习·ai编程
YRr YRr1 小时前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搭建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威桑1 小时前
CMake + mingw + opencv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爱喝热水的呀哈喽1 小时前
torch张量与函数表达式写法
人工智能·pytorch·深度学习
肥猪猪爸1 小时前
使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pybullet中的机器人位置
数据结构·人工智能·python·算法·机器人·卡尔曼滤波·pybullet
LZXCyrus2 小时前
【杂记】vLLM如何指定GPU单卡/多卡离线推理
人工智能·经验分享·python·深度学习·语言模型·llm·vl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