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目录

介绍

应用场景

总结


介绍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从一个对象传递到另一个对象,直到请求被处理为止。在责任链模式中,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但它们也可以选择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

使用责任链模式的场景包括:

  • 当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时,但只有其中一个对象需要处理请求。
  • 当需要动态指定处理请求的对象。
  • 当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处理多个请求。

应用场景

点击按钮然后实现:校验数据是否正确,处理数据,记录到本地,发送请求。

示例代码:

Kotlin 复制代码
// 定义一个处理器接口
    interface ClickChain {
        fun setNext(handler: ClickChain): ClickChain
        fun handle(request: Request): Boolean
    }

    // 请求类
    data class Request(var data: String, var isValid: Boolean = false)

    // 校验数据的处理器
    class ValidationChain : ClickChain {
        private var nextHandler: ClickChain? = null

        override fun setNext(handler: ClickChain): ClickChain {
            nextHandler = handler
            return handler
        }

        override fun handle(request: Request): Boolean {
            // 校验数据
            request.isValid = request.data != ""
            if (!request.isValid) {
                println("数据校验失败")
                return false
            }
            println("数据校验通过")
            return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 ?: true
        }
    }

    // 处理数据的处理器
    class ProcessingChain : ClickChain {
        private var nextHandler: ClickChain? = null

        override fun setNext(handler: ClickChain): ClickChain {
            nextHandler = handler
            return handler
        }

        override fun handle(request: Request): Boolean {
            // 处理数据
            request.data = request.data.trim().uppercase()
            println("数据处理完成: ${request.data}")
            return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 ?: true
        }
    }

    // 记录到本地的处理器
    class LocalStorageChain : ClickChain {
        private var nextHandler: ClickChain? = null

        override fun setNext(handler: ClickChain): ClickChain {
            nextHandler = handler
            return handler
        }

        override fun handle(request: Request): Boolean {
            // 记录到本地
            println("数据已记录到本地: ${request.data}")
            return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 ?: true
        }
    }

    // 发送请求的处理器
    class NetworkRequestChain : ClickChain {
        override fun setNext(handler: ClickChain): ClickChain {
            thro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最后的处理器不支持设置下一个处理器")
        }

        override fun handle(request: Request): Boolean {
            // 发送网络请求
            println("发送网络请求: ${request.data}")
            return true
        }
    }

    // 主函数,模拟按钮点击处理
    fun main() {
        // 创建责任链
        val validationC = ValidationChain()
        val processingC = ProcessingChain()
        val localStorageC = LocalStorageChain()
        val networkRequestC = NetworkRequestChain()
        // 设置责任链
        validationC.setNext(processingC).setNext(localStorageC).setNext(networkRequestC)
        // 处理请求
        validationC.handle(Request(data = ""))
    }

总结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避免大量的条件语句,使代码更加可扩展和可维护。同时,它也符合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处理者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责任,而不需要关注其他的逻辑。

相关推荐
贱贱的剑2 小时前
2.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设计模式
Wy. Lsy2 小时前
Kotlin基础学习记录
开发语言·学习·kotlin
Your易元5 小时前
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java·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暴走的海鸽7 小时前
存储库模式赋能 Django:让你的代码不那么业余,更具生命力
python·设计模式·django
小张在编程8 小时前
Java设计模式实战:备忘录模式与状态机模式的“状态管理”双雄
java·设计模式·备忘录模式
Kiri霧9 小时前
Noting
android·开发语言·kotlin
小小寂寞的城1 天前
JAVA观察者模式demo【设计模式系列】
java·观察者模式·设计模式
花好月圆春祺夏安1 天前
基于odoo17的设计模式详解---备忘模式
数据库·设计模式
DKPT1 天前
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介绍与说明
java·笔记·学习·观察者模式·设计模式
使一颗心免于哀伤1 天前
《设计模式之禅》笔记摘录 - 6.原型模式
笔记·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