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的定义
- 当前唯一的网络层协议标准
 - 定义数据网络层的封装方式、编址方法
 
MTU
- 最大传输单元
 - 接口收发数据支持的单个包的最大长度
 - 不同二层链路类型的接口的MTU不一致。
 - 以太网 接口默认MTU1500Byte。
 - PPPoE 接口默认MTU1480Byte。
 
IP头部封装格式
IP 头部长度不固定,20-60字节。

- Version:IP协议版本(取值为4或6)
 - IHL:头部长度
 - 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只有在有QoS差分服务要求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 Total Length:整个数据包的总长度
 - Identification(标识符):同一个包的标识符一致
 - Flags(标志):数据包是否允许被分片。
- 0:允许分片
 - 1:不允许分片
如果有些包不允许分片,且收发两方的MTU不一致,该数据包只能被丢弃。 
 - Fragment Offset(分片偏移):该分片在整个包中的位置和顺序
 - Time to Live(TTL):
- 数据包能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 防环机制。
 
 - Protocol:用来标识传输层协议
- TCP:6
 - UDP:17
 - ICMP:1
 - IGMP:2
 - GRE:47
 - ESP:50
 - AH:51
 - OSPF:89
 
 - Header Checksum(头部校验和)
- 检查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不完整或被篡改。
 
 - Source Address(源地址)
 -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
 - Options(选项)
- 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 Padding(填充)
- 填充字段,全填0。
 
 
wireshark抓包结果:

IP地址
- 定义:网络层地址
 - 格式
- 点分十进制
 - 由网络位+主机位组成
 
 - 分类
用来划分不同的网络规模- A类 1.X.X.X-126.X.X.X
- 前8位为网络位,后24位为主机位
 
 - B类 128.X.X.X-191.X.X.X
- 前16位为网络位,后16位为主机位
 
 - C类 192.X.X.X-223.X.X.X
- 前24位为网络位,后8位为主机位
 
 - D类 224.X.X.X-239.X.X.X (组播地址,不能分配给某一台主机)
 - E类 240.X.X.X-255.X.X.X (科研用地址)
 
 - A类 1.X.X.X-126.X.X.X
 - 特殊地址
- 127.X.X.X 本地环回地址,用于标识本机
 - 主机位全0的地址:网络地址,用来标识某个网段
 - 主机位全1的地址:本网段广播地址
 - 255.255.255.255:全网广播地址
 - 0.0.0.0:任意IP地址
 
 - 公网地址/私网地址
- 公网地址:可以在互联网上寻址的地址,全球唯一,需要运营商分配。
 - 私网地址:本地随意使用,无法在互联网上寻址。
私网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 B类:172.16.0.0-172.31.255.255
 - C类:192.168.X.X
运营商专用私有地址:100.64.0.0-10.128.255.255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把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 工作原理:
- A主机以广播 形式发送ARP查询请求,询问B主机的IP对应的MAC地址。
 - B主机以单播形式回复A主机本机MAC地址。
 - A主机把B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写入ARP缓存表(电脑关机或掉电,表里的内容就会消失)。
 
 - 相关命令
- 
查询arp缓存

 - 
清空arp缓存
 
 - 
 
ICMP协议
- ping:测试网络连通性
 - Tracert:路由跟踪
公网的设备一般不让tracert
H3C设备默认不开启路由跟踪功能,如要开启,需开启下列命令:- ip ttl-expires enable
 - ip unreachables enable
 
 
IP数据转发原理
- 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属于同一网段,会直接查询目的IP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 如果目的IP和本机IP不属于同一网段,会查询网关的MAC地址,并进行封装。
 
网关
- 本网段出口的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