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集合框架
-
- [1. 常见集合接口及其特点](#1. 常见集合接口及其特点)
-
- [List 接口](#List 接口)
- [Set 接口](#Set 接口)
- [Map 接口](#Map 接口)
- [2.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和适用场景](#2.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 [3. HashSet 和 TreeSet 的特点和用法](#3. HashSet 和 TreeSet 的特点和用法)
- [4. HashMap 和 TreeMap 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4. HashMap 和 TreeMap 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 [5. 集合遍历方式](#5. 集合遍历方式)
-
- 迭代器(Iterator)
- [增强 for 循环](#增强 for 循环)
- 二.并发编程
-
- [1. 多线程基础](#1. 多线程基础)
-
- [1.1 线程的创建](#1.1 线程的创建)
- [1.2 线程状态](#1.2 线程状态)
- [2. 线程同步](#2. 线程同步)
-
- [2.1 synchronized 关键字](#2.1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2.2 Lock 接口](#2.2 Lock 接口)
- [3. 线程通信](#3. 线程通信)
-
- [3.1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3.1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
- [4. 线程安全](#4. 线程安全)
-
- [4.1 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4.1 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
- [4.2 解决方法](#4.2 解决方法)
- [5. 并发工具类](#5. 并发工具类)
-
- [5.1 ConcurrentHashMap](#5.1 ConcurrentHashMap)
- [5.2 CountDownLatch](#5.2 CountDownLatch)
- [5.3 CyclicBarrier](#5.3 CyclicBarrier)
- [6. 线程池](#6. 线程池)
-
- [6.1 Executor 框架](#6.1 Executor 框架)
- [6.2 线程池的创建和使用](#6.2 线程池的创建和使用)
- [三.JVM 原理](#三.JVM 原理)
-
- [1. JVM 内存结构](#1. JVM 内存结构)
-
- [1.1 堆(Heap)](#1.1 堆(Heap))
- [1.2 栈(Stack)](#1.2 栈(Stack))
- [1.3 方法区(Method Area)](#1.3 方法区(Method Area))
- [1.4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1.4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 [2. 垃圾回收](#2. 垃圾回收)
-
- [2.1 垃圾回收算法](#2.1 垃圾回收算法)
- [2.2 垃圾回收器](#2.2 垃圾回收器)
- [3. 类加载机制](#3. 类加载机制)
-
- [3.1 类加载过程](#3.1 类加载过程)
- [3.2 双亲委派模型](#3.2 双亲委派模型)
- [4. JVM 原理与调优](#4. JVM 原理与调优)
-
- [4.1 JVM 内存模型](#4.1 JVM 内存模型)
- [4.2 类加载机制](#4.2 类加载机制)
- [4.3 垃圾回收](#4.3 垃圾回收)
- [4.4 JVM 参数调优](#4.4 JVM 参数调优)
- [4.5 JVM 诊断工具](#4.5 JVM 诊断工具)
-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
-
- [1. 数据结构](#1. 数据结构)
-
- [1.1 数组](#1.1 数组)
- [1.2 链表](#1.2 链表)
- [1.3 栈](#1.3 栈)
- [1.4 队列](#1.4 队列)
- [1.5 树](#1.5 树)
- [1.6 图](#1.6 图)
- [2. 算法](#2. 算法)
-
- [2.1 排序算法](#2.1 排序算法)
- [2.2 搜索算法](#2.2 搜索算法)
- [2.3 贪心算法](#2.3 贪心算法)
- [2.4 动态规划](#2.4 动态规划)
- [2.5 分治算法](#2.5 分治算法)
一.集合框架
1. 常见集合接口及其特点
List 接口
- 特点:有序集合,允许重复元素。
- 主要实现类 :
ArrayList
:基于动态数组实现,支持快速随机访问,但在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较低。LinkedList
:基于双向链表实现,适合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但随机访问效率较低。
Set 接口
- 特点:不包含重复元素的集合。
- 主要实现类 :
HashSet
:基于哈希表实现,不保证元素的顺序,插入和查找效率高。TreeSet
:基于红黑树实现,元素自然排序或自定义排序,插入和查找效率较高。
Map 接口
- 特点:存储键值对,键唯一,值可以重复。
- 主要实现类 :
HashMap
:基于哈希表实现,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插入和查找效率高。TreeMap
:基于红黑树实现,键值对按键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排序,插入和查找效率较高。
2.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ArrayList
- 特点 :
- 基于动态数组实现。
-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 中间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较低。
- 适用场景 :
- 需要频繁随机访问元素。
- 元素数量相对固定,不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
LinkedList
- 特点 :
- 基于双向链表实现。
- 适合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 随机访问效率较低。
- 适用场景 :
- 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
- 不需要频繁随机访问元素。
3. HashSet 和 TreeSet 的特点和用法
HashSet
-
特点 :
- 基于哈希表实现。
- 不保证元素的顺序。
- 插入和查找效率高。
-
用法 :
javaHash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pple"); set.add("Banana");
TreeSet
-
特点 :
- 基于红黑树实现。
- 元素自然排序或自定义排序。
- 插入和查找效率较高。
-
用法 :
javaTreeSet<String> set = new TreeSet<>(); set.add("Apple"); set.add("Banana");
4. HashMap 和 TreeMap 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HashMap
-
实现原理 :
- 基于哈希表实现。
- 使用哈希码来确定元素的存储位置。
- 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有链地址法和开放地址法。
-
使用注意事项 :
- 键对象必须正确实现
hashCode
和equals
方法。 - 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
- 键对象必须正确实现
-
用法 :
java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pple", 1); map.put("Banana", 2);
TreeMap
-
实现原理 :
- 基于红黑树实现。
- 键值对按键的自然顺序或自定义顺序排序。
-
使用注意事项 :
- 键对象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或提供Comparator
。 - 插入和查找效率较高,但比
HashMap
稍慢。
- 键对象必须实现
-
用法 :
javaTree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TreeMap<>(); map.put("Apple", 1); map.put("Banana", 2);
5. 集合遍历方式
迭代器(Iterator)
-
特点 :
- 提供统一的遍历方式。
- 可以在遍历过程中安全地修改集合。
-
用法 :
java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pple"); list.add("Banana");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tring item =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ln(item); }
增强 for 循环
-
特点 :
- 语法简洁。
- 适用于所有实现了
Iterable
接口的集合。
-
用法 :
java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pple"); list.add("Banana"); for (String item : list) { System.out.println(item); }
二.并发编程
1. 多线程基础
1.1 线程的创建
-
继承 Thread 类:
-
创建一个继承自
Thread
类的子类,并重写run
方法。 -
示例代码:
java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 }
-
-
实现 Runnable 接口:
-
创建一个实现
Runnable
接口的类,并实现run
方法。 -
示例代码:
java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thread.start(); } }
-
1.2 线程状态
- 新建:线程对象已创建,但尚未开始执行。
- 就绪:线程已经准备好运行,等待 CPU 调度。
- 运行:线程正在执行。
- 阻塞:线程被阻塞,无法继续执行,如等待 I/O 操作完成。
- 死亡:线程执行完毕或因异常终止。
2. 线程同步
2.1 synchronized 关键字
- 定义 :
synchronized
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同步,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某个方法或代码块。 - 使用方式 :
-
同步方法 :
java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 // 同步代码块 }
-
同步代码块 :
javasynchronized (this) { // 同步代码块 }
-
2.2 Lock 接口
-
定义 :
Lock
接口提供了比synchronized
更灵活的锁机制,支持可重入、公平锁、非阻塞锁等。 -
常用实现类 :
ReentrantLock
:可重入锁。ReentrantReadWriteLock
:读写锁。
-
示例代码 :
java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Counter { private int count = 0;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increment() { lock.lock(); try { count++;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count; } }
3. 线程通信
3.1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
-
定义:这些方法用于线程间的通信,通常在同步代码块中使用。
-
使用方式 :
wait()
:使当前线程等待,释放锁。notify()
:唤醒一个等待的线程。notifyAll()
:唤醒所有等待的线程。
-
示例代码 :
java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 {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rivate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void produce() { synchronized (lock) { while (flag) { try { lock.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Producing..."); flag = true; lock.notify(); } } public void consume() { synchronized (lock) { while (!flag) { try { lock.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Consuming..."); flag = false; lock.notify(); } } }
4. 线程安全
4.1 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
- 竞态条件: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同一个共享资源,导致结果不一致。
- 死锁:两个或多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所有线程都无法继续执行。
- 活锁:线程反复尝试执行某个操作,但由于条件不满足,始终无法成功。
4.2 解决方法
-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
- 使用 Lock 接口:提供更灵活的锁机制,支持可重入、公平锁等。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 使用 Atomic 变量:提供原子操作,避免竞态条件。
5. 并发工具类
5.1 ConcurrentHashMap
-
定义:线程安全的哈希表,支持高并发读写操作。
-
使用场景:适用于多线程环境下需要频繁读写的 Map。
-
示例代码 :
java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class ConcurrentMapExample { private final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void put(String key, int value) { map.put(key, value); } public Integer get(String key) { return map.get(key); } }
5.2 CountDownLatch
-
定义:计数器,用于等待多个线程完成某个操作后再继续执行。
-
使用场景:适用于多个线程并行执行,主调线程需要等待所有子线程完成后再继续执行。
-
示例代码 :
java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untDownLatch 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3); for (int i = 0; i < 3; i++)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latch.countDown(); }).start(); } latch.await(); System.out.println("All threads have finished"); } }
5.3 CyclicBarrier
-
定义:循环屏障,用于等待多个线程到达一个屏障点后再继续执行。
-
使用场景:适用于多个线程需要多次同步的情况。
-
示例代码 :
java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BrokenBarrier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yclicBarrier; public class CyclicBarri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yclicBarrier 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3, () -> { System.out.println("All threads have reached the barrier"); }); for (int i = 0; i < 3; i++)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try { barrier.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has passed the barrier"); }).start(); } } }
6. 线程池
6.1 Executor 框架
- 定义:Java 提供的一组线程池管理工具,简化了线程的管理和调度。
- 常用类 :
Executor
:执行提交的任务。ExecutorService
:扩展了Executor
,提供了管理线程池的方法。ThreadPoolExecutor
:线程池的核心实现类。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支持定时任务的线程池。
6.2 线程池的创建和使用
-
创建线程池 :
java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 taskId = i; executor.submit(() -> { System.out.println("Task " + taskId + " is running on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executor.shutdown(); } }
三.JVM 原理
1. JVM 内存结构
1.1 堆(Heap)
- 定义:堆是 JVM 中最大的一块内存区域,用于存放对象实例。
- 作用:所有的对象实例和数组都在堆上分配内存。
- 特点: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可以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1.2 栈(Stack)
- 定义: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方法参数、操作数栈等。
- 作用:方法的调用和返回都在栈上进行。
- 特点:栈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栈中的数据是线程私有的。
1.3 方法区(Method Area)
- 定义:方法区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 作用:存储类的结构信息,如运行时常量池、字段和方法数据、构造函数和普通方法的字节码内容。
- 特点:方法区是全局共享的,JDK 8 之后,方法区被元空间(Metaspace)替代。
1.4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 定义: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用于记录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地址。
- 作用:决定下一条执行的字节码指令。
- 特点: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是线程私有的。
2. 垃圾回收
2.1 垃圾回收算法
- 标记清除(Mark-Sweep) :
- 定义: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
- 特点:会产生内存碎片,影响后续的内存分配。
-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
- 定义:在标记清除的基础上,将存活的对象移动到内存的一端,消除内存碎片。
- 特点:减少了内存碎片,但增加了整理成本。
- 复制算法(Copying) :
- 定义:将内存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当一个区域用完后,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
- 特点:简单高效,但浪费了一半的内存空间。
2.2 垃圾回收器
- Serial 收集器 :
- 定义:单线程的垃圾收集器,适用于客户端模式下的简单应用。
- ParNew 收集器 :
- 定义:多线程的垃圾收集器,是 Serial 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
- 定义:注重吞吐量的垃圾收集器,适合科学计算等后台计算密集型应用。
- CMS 收集器 :
- 定义:低延迟的垃圾收集器,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
- G1 收集器 :
- 定义:分区收集器,兼顾吞吐量和延迟,适用于大内存的服务器应用。
3. 类加载机制
3.1 类加载过程
- 加载(Loading) :
- 定义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获取其二进制字节流,将字节流转换成方法区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该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
- 定义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获取其二进制字节流,将字节流转换成方法区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该类的
- 连接(Linking) :
- 验证(Verification):确保 Class 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
- 准备(Preparation):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默认初始值。
- 解析(Resolution):将类中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
-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
- 定义:执行类的初始化代码,包括静态变量赋值和静态代码块。
3.2 双亲委派模型
- 定义:类加载器在加载类时,先委托父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如果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则由子类加载器进行加载。
- 作用:保证类的唯一性,防止类的重复加载,确保类的加载顺序。
4. JVM 原理与调优
4.1 JVM 内存模型
- 堆:主要存储对象实例,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 栈:存储局部变量、方法参数等,每个线程有一个独立的栈。
- 方法区:存储类的结构信息,如运行时常量池、字段和方法数据。
- 程序计数器:记录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地址。
4.2 类加载机制
- 加载 :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生成
java.lang.Class
对象。 - 连接:验证、准备、解析。
- 初始化:执行类的初始化代码。
4.3 垃圾回收
- 算法:标记清除、标记整理、复制算法。
- 收集器:Serial、ParNew、Parallel Scavenge、CMS、G1。
4.4 JVM 参数调优
- 堆内存调优 :
-Xms
:设置初始堆内存大小。-Xmx
:设置最大堆内存大小。-Xmn
:设置新生代大小。
- 垃圾回收器选择 :
-XX:+UseSerialGC
:使用 Serial 收集器。-XX:+UseParNewGC
:使用 ParNew 收集器。-XX:+UseParallelGC
:使用 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XX:+UseConcMarkSweepGC
:使用 CMS 收集器。-XX:+UseG1GC
:使用 G1 收集器。
4.5 JVM 诊断工具
- jstat:监控 JVM 的性能数据,如垃圾回收情况。
- jmap:生成堆转储快照,用于分析内存使用情况。
- jstack:生成线程转储快照,用于分析线程状态。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
1. 数据结构
1.1 数组
- 定义: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元素按顺序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 特点:访问速度快,插入和删除操作较慢。
- 适用场景:适用于频繁访问元素的场景,如缓存、数据库索引等。
1.2 链表
- 定义: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元素通过指针链接在一起,不连续存储。
- 特点:插入和删除操作快,访问速度较慢。
- 适用场景:适用于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的场景,如 LRU 缓存、文件系统等。
1.3 栈
- 定义: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的线性表,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
- 特点:操作简单,适用于回溯、括号匹配等场景。
- 适用场景: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浏览器历史记录等。
1.4 队列
- 定义: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
- 特点:操作简单,适用于任务调度、消息传递等场景。
- 适用场景:打印任务队列、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等。
1.5 树
- 二叉树 :
- 定义: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的树。
- 特点:结构简单,适用于查找、排序等场景。
- 适用场景:文件系统、二叉搜索树等。
- 平衡树 :
- 定义: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确保树的高度尽可能小。
- 特点: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 适用场景:数据库索引、符号表等。
- 红黑树 :
- 定义: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通过颜色标记节点来保持平衡。
- 特点: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 适用场景:STL 中的 map 和 set、Linux 内核中的进程调度等。
1.6 图
- 定义:由顶点和边组成的非线性数据结构。
- 特点:表示复杂关系,适用于社交网络、地图导航等场景。
- 适用场景:社交网络、地图导航、网络路由等。
2. 算法
2.1 排序算法
- 冒泡排序 :
- 定义:通过多次遍历数组,将较大的元素逐步移到数组末尾。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1)
- 快速排序 :
- 定义:通过递归划分数组,将小于基准值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基准值的元素放在右边。
- 时间复杂度:平均 O(n log n),最坏 O(n^2)
- 空间复杂度:O(log n)
- 归并排序 :
- 定义:通过递归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分别排序后再合并。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
- 空间复杂度:O(n)
2.2 搜索算法
- 线性搜索 :
- 定义:从头到尾逐个检查数组中的元素。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 二分搜索 :
- 定义:在有序数组中通过不断缩小搜索范围来查找目标值。
- 时间复杂度:O(log n)
- 空间复杂度:O(1)
2.3 贪心算法
- 定义: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当前状态下最优的选择,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全局最优的。
- 特点:简单高效,但不一定能得到全局最优解。
- 适用场景:活动选择问题、霍夫曼编码等。
2.4 动态规划
- 定义: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并保存子问题的解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解决问题。
- 特点:适用于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
- 适用场景: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等。
2.5 分治算法
- 定义: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再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
- 特点:适用于可以分解成独立子问题的问题。
- 适用场景: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