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梯度下降法

损失函数 L:衡量单一训练样例的效果。

成本函数 J:用于衡量 w 和 b 的效果。

如何使用梯度下降法来训练或学习训练集上的参数w和b ?

成本函数J是参数w和b的函数,它被定义为平均值;

损失函数L可以衡量你的算法效果,每一个训练样例都输出,把它跟真实标签进行比较。

**梯度下降法:**从初始点开始,朝最陡的下坡方向走一步,在梯度下降一步后,或许在那里停下,或者尽可能快的向下走,这是梯度下降的一次迭代。然后继续,希望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Gradient Descent 梯度下降法,重复执行以下的更新操作:

  • 更新w的值(使用 := 表示更新w)。
  • Learning Rate 学习率 可以控制每一次迭代,或者梯度下降法中的步长。
  • 这里的导数 dJ(w)/dw 就是对参数w的更新或变化量。
  • 我们写代码来实现梯度下降时,会使用变量名dw表示导数,即上图中的式子写为:
  • w := w - dw
  • 新的w的值 等于 w自身 减去 学习率和导数的乘积

导数是函数在对应点的斜率,函数的斜率是高除以宽。如果J函数最开始在右边的点,那么它的斜率是正数,更新的w的值w := w - dw会变小,即上图中的点会往左移;反之,如果一开始点在左上方,即斜率为负数,那么更新的w的值会变大,也就是会逐渐往右移。不论起始点在左边还是右边,最终都会到中间底部那个点。

在深度学习里,有循环会降低算法的运行效率。实现梯度下降的迭代,不使用任何循环,而是向量化(Vectorization)。使用内置函数,避免使用显式for循环,可以让程序运行速度快很多。

python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ime

a = np.random.rand(1000000)
b = np.random.rand(1000000)

tic = time.time()
c = np.dot(a,b)
toc = time.time()

print(c)
print("Vectorization version: " + str(1000*(toc-tic)) + "ms")

c = 0
tic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1000000):
    c += a[i]*b[i]
toc = time.time()

print(c)
print("For loop:" + str(1000*(toc-tic)) + "ms")

运行结果:

由上述代码运行结果可知,使用内置函数比显式使用for循环快了200倍,所以我们尽量不要使用显示for循环。

相关推荐
阿里云大数据AI技术3 分钟前
云栖实录 | 从多模态数据到 Physical AI,PAI 助力客户快速启动 Physical AI 实践
人工智能
小关会打代码10 分钟前
计算机视觉进阶教学之颜色识别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IT小哥哥呀16 分钟前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图像分类实验与分析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类
机器之心41 分钟前
VAE时代终结?谢赛宁团队「RAE」登场,表征自编码器或成DiT训练新基石
人工智能·openai
机器之心42 分钟前
Sutton判定「LLM是死胡同」后,新访谈揭示AI困境
人工智能·openai
大模型真好玩1 小时前
低代码Agent开发框架使用指南(四)—Coze大模型和插件参数配置最佳实践
人工智能·agent·coze
jerryinwuhan1 小时前
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城市时间、空间与情感交织分析:面向智能城市的情感动态预测与空间优化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落雪财神意1 小时前
股指10月想法
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期股
中杯可乐多加冰1 小时前
无代码开发实践|基于业务流能力快速开发市场监管系统,实现投诉处理快速响应
人工智能·低代码
渣渣盟1 小时前
解密NLP:从入门到精通
人工智能·python·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