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O形圈密封是典型的挤压型密封。O形圈截面直径的压缩率和拉伸是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对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O形圈一般安装在密封沟槽内起密封作用。O形密封圈良好的密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形圈尺寸与沟槽尺寸的正确匹配,形成合理的密封圈压缩量与拉伸量。密封装置设计加工时,若使O形圈压缩量过小,就会引起泄漏;压缩量过大则会导致O形密封圈橡胶应力松弛而引起泄漏。同样,O形圈工作中拉伸过度,也会加速老化而引起泄漏。
2、O型密封的设计原则
2.1、压缩率
压缩率W(%)通常用下式表示:
W = (d0-h)/d0
上式中:
d0------O型圈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直径(mm)
h------O型圈槽底与被密封表面的距离,即O型圈压缩后的截面高度(mm)
在选取O型圈的压缩率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 a、要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接
- b、摩擦力尽量小
- c、尽量避免永久变形
从以上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压缩率大就可获得大的接触压力,但是过大的压缩率无疑会增大滑动摩擦力和永久变形。而压缩率过小则可能由于密封沟槽的同轴度误差和O形圈误差不符合要求,消失部分压缩量而引起泄漏。因此,在选择O形圈的压缩率时,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一般静密封压缩率大于动密封,但其极值应小于30%(和橡胶材料有关),否则压缩应力明显松弛,将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在高温工况中尤为严重。
O 形圈密封压缩率W的选择应考虑使用条件,静密封或动密封;静密封又可分为径向密封与轴向密封;径向密封(或称圆柱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径向间隙,轴向密封(或称平面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轴向间隙。
轴向密封根据压力介质作用于O形圈的内径还是外径又分受内压和外压两种情况,内压增加的拉伸,外压降低O形圈的初始拉伸。上述不同形式的静密封,密封介质对O形圈的作用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预压力设计也不同。对于动密封则要区分是往复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密封。
静密封
圆柱静密封装置一般取W=10%-15%;
平面静密封装置一般去W=15%-30%;
动密封
对于动密封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a、往复运动密封一般取W=10%-15%
- b、旋转运动密封在选取压缩率时必须要考虑焦耳热效应,一般来说,旋转运动用O形圈的内径要比轴颈大3%-5%,外径的压缩率W=3%-8%
- c、低摩擦运动用O形圈,为了减小摩擦阻力,一般均选取较小的压缩率,即 W=5%-8%。此外,还要考虑到介质和温度引起的橡胶材料膨胀。通常在给定的压缩变形之外,允许的最大膨胀率为15%,超过这一范围说明材料选用不合适,应改用其他材料的O形圈,或对给定的压缩变形率予以修正。
2.2、拉伸量
O形圈在装入密封沟槽后,一般都有一定的拉伸量。与压缩率不一样,拉伸量的大小对O形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拉伸量大不但会导致O形圈安装困难,同时也会因截面直径d0发生变化而使压缩率降低,以致引起泄漏。一般拉伸量为1%-5%。拉伸量α可用下式表示:
α = (d+d0)/(d1+d0)
上式中:
d------轴颈(mm)
d1------O型圈的内径(mm)
d0------O型圈的截面直径(mm)
O型橡胶密封圈的拉伸和压缩率的选取范围
|--------|------|-----------|--------|
| 密封圈形式 | 密封介质 | 拉伸量(α)/mm | 压缩率(%) |
| 静密封圈 | 油 | 1.03~1.04 | 15~25 |
| 静密封圈 | 空气 | <1.01 | 15~25 |
| 往复动密封 | 油 | 1.02 | 12~17 |
| 往复运动密封 | 空气 | <1.01 | 12~17 |
| 旋转动密封 | 油 | 0.95~1 | 6~10 |
2.3、接触宽度
O形圈装入密封沟槽后,其横截面产生压缩变形。变形后的宽度及其与轴的接触宽度都和O形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关,其值过小会使密封性受到影响;过大则增加摩擦,产生摩擦热,影响O形圈的寿命。O形圈变形后的宽度BO(mm)与O形圈的压缩率W和截面直径dO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O=(1/(1-W)-0.6*W)*d0(W取10%-40%)
O形圈与轴的接触面宽度b(mm)也取决于W和dO:
b=(4W²+0.34W+0.3)*d0
对摩擦力限制较高的O形圈密封,如气动密封、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密封,可据此估算摩擦力。
一般情况,考虑到压力脉动和抽真空的需求,B0应接近于槽宽,对于气体介质的密封,B0应比槽宽小0.1-0.2mm;对于液体介质的密封,B0应比槽宽小0.2-0.5mm。同时,B0不应大于槽宽,否则承压后可能会减小密封接触宽度,同时减小密封接触应力而导致泄漏。有压力脉动时,槽宽过大会导致O型圈来回偏移,出现磨损;槽宽过小会导致O型圈填满沟槽,导致阻力过大。
3、O型圈沟槽设计
槽体积比O型圈体积大15%左右。设计参数:形状、尺寸、精度、粗糙度,对于动密封,需要计算相对运动间隙。涉及原则是:容易加工尺寸合理,精度容易保证,拆装方便。
3.1、O型圈沟槽深度设计
槽深的设计决定O型圈的设计压缩量,沟槽深度加上间隙小于O型圈自由状态下O型圈的线径。
O型圈的压缩量由内径压缩量δ'和外径压缩量δ"构成。
3.2、O型圈沟槽槽口和槽底圆角设计
槽口圆角:防止O型圈装配时出现割伤和刮伤。R=0.1~0.2mm。过大会出现挤出,过小会出现割伤。
槽底圆角:防止出现应力集中,动:R=0.1~1mm,静:R=d0/2mm
3.3、O型圈沟槽表面粗糙度设计
静密封:Ra=6.3~3.2
动密封:Ra=1.6
旋转密封:轴凹槽:Ra=0.4或更小
用于各种密封的沟槽的具体尺寸、形状、加工精度要求、配合公差级O型圈的尺寸、选用公差、配合公差等可查阅BG/T3452.1-92。
4、O型圈的安装
O型圈的安装质量对其密封性和使用寿命均有重要影响。泄漏问题往往是因为安装不良造成的。安装过程中不允许出现O型圈被划伤和位置安装不正,以及O型圈被扭曲等情况。装配前,密封沟槽、密封配合面必须严格清洗,同时对O型圈装配中要通过表面涂敷润滑脂。
为了防止O型圈安装时被尖角和螺纹等锐边切伤或划伤,应在安装的轴端和孔端留有15-30多的导入角。当O型圈需通过外螺纹时,应使用专用的薄壁金属导套,套住外螺纹;如果O型圈通过孔口时,应使孔口倒成相应的斜角形状,以防O型圈被划伤。坡口的斜角一般为120-14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