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新的内容为光伏储能制氢技术,这个方向我之前在21年就系统研究并发表过相关文章,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绿色制氢技术也受到更多高校的注意,本篇博客也是在原先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更新。
首先让大家熟悉一下绿氢制取技术这个概念,就是包括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其中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系统电解水制氢是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方式。除此以外,还有热化学水解、生物质重整、微生物电解槽在内的一系列制氢技术。
接着理解一下电解水制氢的概念:
电解水制氢,即通过电能将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的过程,该技术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不会产生CO2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绿氢"。
电解水制氢原料为水、过程无污染、理论转化效率高、获得的氢气纯度高,但该制氢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中电价占总氢气成本的60%~80%。
实际来看,绿氢制备的技术路线有多种,包括:碱性水电解技术(ALK)、阳离子/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PEM)、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技术(SOEC)、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AEM),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主要介绍前面两种电解制氢技术
1、碱性水电解技术(ALK)是指在碱性电解质环境下进行电解水制氢的过程,电解质一般为30%质量浓度的KOH溶液或者26%质量浓度的NaOH溶液。较之于其他制氢技术,碱性电解水制氢可以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且电解槽具有15年左右的长使用寿命,因此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和竞争力。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应用经验,在20世纪中期就实现了工业化,商业成熟度高,运行经验丰富,国内一些关键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单槽电解制氢量大,易适用于电网电解制氢。但是,该技术使用的电解质是强碱,具有腐蚀性且石棉隔膜不环保,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主要包括碱性电解槽主体和辅助系统(BOP)。碱性电解槽主体由端压板、密封垫、极板、电板、隔膜等零部件组装而成,电解槽包括数十甚至上百个电解小室,由螺杆和端板把这些电解小室压在一起形成圆柱状或正方形,每个电解小室以相邻的2个极板为分界,包括正负双极板、阳极电极、隔膜、密封垫圈、阴极电极6个部分。
2、阳离子/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PEM)该技术是指使用质子(阳离子)交换膜作为固体电解质替代了碱性电解槽使用的隔膜和液态电解质(30%的氢氧化钾溶液或26%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水制氢原料的制氢过程。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电流密度大、氢气纯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且,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工作效率更高,易于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是目前电解水制氢的理想方案。但是由于PEM电解槽需要在强酸性和高氧化性的工作环境下运行,因此设备需要使用含贵金属(铂、铱) 的电催化剂和特殊膜材料,导致成本过高,使用寿命也不如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目前,我国的PEM电解槽发展和国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内生产的PEM电解槽单槽最大制氢规模大约在260标方/小时,而国外生产的PEM电解槽单槽最大制氢规模可以达到500标方/小时。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由PEM电解槽和辅助系统(BOP)组成。PEM电解槽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等零部件组装而成。电解槽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电解池,一个 PEM电解槽包含数十至上百个电解池。
综上,无论是碱式电解制氢还是PEM电解制氢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当然也是我们国内现今应用最广的技术。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光伏储能制氢系统,其基本原理就是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然后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其核心思想是当太阳能充足但无法上网、需要弃光时,利用光电将水电解制成氢气(和氧气),将氢气储存起来; 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氢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
具体的控制结构图如下:
其中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由DC/DC Boos升压电路组成,主要工作方式为实现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输出;储能系统由蓄电池和双向 DC/DC 构成,其控制目标为迅速跟踪负荷,光照环境的变化情况,避免微电网的功率波动,补充母线功率,保持母线电压稳定;制氢系统由电解槽、单向 DC/DC、电解槽控制、储氢罐构成,控制目标为利用弃光制氢储能,系统直接接入直流母线。
有需要仿真模型、文献资料和课题指导的的,欢迎联系,本人博士已毕业,有多年本硕课题指导经验,主页内还有相关风光储联合微电网系统、微电网变换器控制、电能质量治理、风电、光伏、储能并网相关博客,谢谢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