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实战:非前端人员实现工作台前端需求

前言

最早一篇反响不错的文章《Cursor:前端不会消失,但前端的你会消失 - 掘金》就是前端方面的,发布已经快两个月了。

这期间,我们团队原本需要前端人员处理的初级需求,已逐渐由后端人员借助AI直接完成。

同时,由于没有信息同步成本,单个开发者完成前后端工作的效率明显高于两名开发者协作的情况,所以,这个进程不可避免。

不要考虑前后端并行的问题,AI生成代码的性能比任何一端都快。

高级前端肯定依然吃香,但像我们这种不大的技术团队内,专职前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今天就再给大家分享一个"AI协同下非前端人员开发前端需求"的场景。

背景及任务

背景

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团队内部技术人员协同提效的平台,平台致力于尽可能多地将工作自动化、智能化,让技术人员释放更多时间从事更加重要的事情。

整个项目前端采用Vue2+Element UI实现。

任务

工作台主要通过聚合多模块信息、集成常用功能,提供高效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这次我们就和 Cursor 一起实现一个兼顾美观和实用的工作台。

结合我们平台的功能,工作台主要包括:

  • 常用功能入口
  • 待办
  • 我参与的项目
  • 日程

操作过程

直接进行开发实战。

本次采用的模型是Claude 3.7

生成初版

打开 Cursor,选择 Composer 模式,0帧起手。

上下文

需要生成代码的vue文件。

创建文件这种简单操作,不建议通过AI完成,没有必要。

提示词

markdown 复制代码
帮我实现一个工作台,为系统登录后的首页。
该页面布局为左右布局,其中左侧占据三分之二,右侧占据三分之一,布局采用栅格方式实现。
左侧内部布局为上下布局,上部包括左上、右上,左上、右上各占一半宽度。
- 左上:功能快捷入口,仅展示图标和功能名称,一行4个,共计3行。
- 右上:我的待办,展示我的待办事项,每个事项包含事项名称、优先级、任务类型、截止时间,不要采用表格样式。
- 下部为参与项目列表,"参与项目列表"为表格样式,每个项目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内部、产品、定制、合作)、项目负责人、当前阶段、项目结束日期、下个里程碑及里程碑日期,项目名称可点击跳转。
右侧内部为流式布局。
- 上部为个人头像、姓名、IP、当天天气,头像居左,其它信息在右侧,整体不要占据太大空间,背景选择蓝色渐变色,注意搭配整体风格。
- 然后是日程部分,日程通过element ui日历进行展示,且仅展示当前周一周的日期。如果某一天有日程,则增加小红点标识。点击日历中某一天,日历下方显示选中日期对应的待办列表,默认选中当前日期。

技术实现:
1. 基于vue+element+javascript,非element plus。
2. 图片通过upsplash api选择适合的图片。
3. 图标使用element ui自带图标。

设计要求:
1. 设计效果精致,使用现代化的 UI 元素,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体验。
2. 使用恰当的颜色和图标点缀,避免过于单调。

需要注意的是布局部分,只有通过条理清晰地布局说明,才能生成符合预期的界面。

结果

3.7的结果更加条理化,并且会增加markdown语法渲染。

效果

界面效果方面,3.7也确实比3.5更好一些。

调整优化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 日程数据的日期生成不是正确的当前日期。
  2. "功能快捷入口"与"我的待办"面板高度不协调。

日程数据日期问题

这个直接修改代码为当前日期。

当然,之后生成日期相关内容时,可以直接指定日期,不要让大模型再自己思考了。

与AI方便,与己方便~

高度不协调

提示词

复制代码
调整功能快捷入口面板与待办面板高度一致

结果

最终效果

3.7 VS 3.5

顺道帮大家测试了下 3.7 和 3.5 的具体差距,仅限于本次任务过程。

  • 3.7 生成界面效果更佳,包括以下几点:

    • 3.7 会在各个面板标题前面增加小图标点缀。
    • 3.7 的色彩选择更加美观。
    • 头像部分,3.5几乎无法 get 到我的思路,而 3.7 生成的效果和我想要的几乎一样。
    • element ui 日历插件实现单周显示,基于我的提示词,3.5 是无法实现的。
    • 日程部分的日期格式,3.7显示中文格式,3.5显示的英文格式。
  • 微小调整,3.7 更加精准,比如上面的高度不协调问题。

    3.5 修改会出现用力过猛,超过了的情况,或者硬性地设置两个色块高度一致。

    3.7 则是通过调整内部间距或者内部项高度实现面板高度一致,同时考虑到待办数量会变动,设置了滚动条。

总结

这次实战,主要展示了最新的 Claude 3.7 在前端开发的实际效果,并顺道验证了几个 3.7 和 3.5 对比的地方,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鉴于此,前端 or 后端的你,是否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

相关推荐
白杆杆红伞伞13 分钟前
02_线性模型(回归线性模型)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回归
Johny_Zhao22 分钟前
堆叠、MLAG、VPC、VSS 技术对比及架构建议
linux·网络·人工智能·python·网络安全·ai·信息安全·云计算·cisco·等保测评·huawei·系统运维
OJAC近屿智能31 分钟前
英伟达发布Llama-Nemotron系列新模型,性能超越DeepSeek-R1
大数据·人工智能·ui·aigc·llama
开门儿大弟子40 分钟前
opencv+opencv_contrib+cuda和VS2022编译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Lilith的AI学习日记41 分钟前
大模型Prompt工程2.0:多Prompt协同完全指南——从原理到实战,高效解锁AI深层潜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prompt
cnbestec1 小时前
EEG设备的「减法哲学」:Mentalab Explore如何用8通道重构高质量脑电信号?
人工智能
光电大美美-见合八方中国芯1 小时前
【平面波导外腔激光器专题系列】1064nm单纵模平面波导外腔激光器‌
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平面·性能优化
__Benco2 小时前
OpenHarmony平台驱动开发(十),MMC
人工智能·驱动开发·harmonyos
羊小猪~~2 小时前
深度学习基础--目标检测常见算法简介(R-CNN、Fast R-CNN、Faster R-CNN、Mask R-CNN、SSD、YOLO)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yolo·目标检测·机器学习·cnn
虚谷232 小时前
AI时代企业应用系统架构的新思路与CIO变革指南
人工智能·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