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2 和 Vue 3 是 Vue.js 的两个主要版本,它们在设计理念、性能、API 设计、新特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以下是详细对比:
相同点
- 渐进式框架:两者都保持了 Vue.js 作为渐进式框架的核心特性,可以逐步引入到现有项目中。
- 双向数据绑定 :都支持通过
v-model
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 - 组件化开发:都基于组件化开发模式,组件是构成 Vue 应用的基本单元。
不同点
方面 | Vue 2 | Vue 3 |
---|---|---|
设计理念与架构 | 基于 Options API,通过将组件的逻辑、数据、方法、生命周期等配置在选项对象中。 | 引入 Composition API,允许开发者以函数的形式组织和重用逻辑代码。 |
响应式系统 | 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数据的访问和修改,实现数据的响应式。无法检测对象属性的动态添加或删除,对数组的某些操作需特殊处理。 |
基于 ES6 Proxy 实现响应式系统,可以代理整个对象及其嵌套属性,无需递归遍历每个属性。能够监听对象的所有操作,无论是属性的读取、设置,还是对象的增删。 |
性能优化 | 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处理大型应用时。 | 在编译阶段进行了优化,如静态提升和 Diff 算法的改进,提升了性能。还引入了新的异步组件功能,可以按需加载组件,进一步优化性能。 |
API 设计 | API 设计简单易用,但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逻辑时。 | API 设计更加灵活,特别是 Composition API 的引入,使得代码更加模块化,易于维护和扩展。 |
新特性 | 无 | 引入 Fragment、Teleport、Suspense 等新特性。 |
TypeScript 支持 | 需要借助 vue-class-component 或 vue-property-decorator ,原生支持较弱。 |
完全用 TypeScript 重写,提供更好的类型推断和开发体验。 |
生命周期钩子 | 生命周期钩子包括 beforeCreate 、created 、mounted 等。 |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被 setup 替代,其他钩子名前加了 on ,如 onMounted ,且需要在 setup 中使用。 |
全局 API | 通过 new Vue() 创建实例,全局配置(如 Vue.use() )影响所有实例。 |
使用 createApp() 创建隔离的应用实例,全局 API 改为实例方法(如 app.component() 、app.use() )。 |
组件根节点 | 组件必须有唯一的根标签。 | 支持 Fragment,允许组件有多个根节点。 |
Tree-shaking | 整个库体积较大,即使没用的功能也会被打包进去。 | 通过 Tree-shaking 优化,使得核心库体积更小,有助于减少最终打包的体积。 |
事件总线 | 使用事件总线(Event Bus)。 | 移除了事件总线,推荐使用 provide/inject 或状态管理库(如 Pinia)。 |
过滤器 | 支持过滤器(filters)。 | 移除了过滤器,推荐用计算属性或方法代替。 |
v-model | 仅支持单个 v-model 绑定。 |
支持多个 v-model 绑定(如 v-model:tit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