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基于王道考研课程与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梳理核心知识记忆点和框架,既为个人复习沉淀思考,亦希望能与同行者互助共进。(PS:后续将持续迭代优化细节)
往期内容
核心知识记忆点
物理层中继系统: 转发器 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 网桥 交换机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网关
路由选择处理机 根据 路由选择协议 构建 转发表 进而进一步路由转发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 呼叫请求 呼叫应答)区别于电路交换的电话通信(物理上实际连接) "虚":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数据报 无连接
路由器功能:转发+路由选择
路由器之间传送的消息:主机间的分组+路由信息
SDN核心思想:把网络控制、数据层面分离 让控制层面利用软件控制数据层面设备
before | after SDN | ||
---|---|---|---|
路由算法 | 控制层面 | 逻辑上集中的远程控制器 | 路由选择 负载均衡 接入控制etc |
↓ | 控制 | ↓ ↓ | 北向API |
路由表 | 控制 | ↓ ↓ | SDN控制器(网络操作系统) |
↓ | Openflow协议 | ↓ ↓ | |
转发表 | 数据层面 | 转发表 转发表 | 南向API 分组交换机 |
远程控制器(物理上可由不同地点的多个服务器组成):掌握网络状态 计算最佳路由 生成转发表 (直接访问控制物理设备)
流表(取代转发表,流是分组序列,共享分组首部某些字段):"匹配"+"动作"
SDN广义转发:
"匹配" 对网络体系各层首部字段匹配,
"动作" 转发分组 负载均衡 重写IP首部(类似NAT) 阻挡或丢弃一些分组(类似防火墙)
SDN四个关键特征:
1 基于流的转发
2 数据层面与控制层面分离
3 位于数据层面分组交换机之外的网络控制功能
4 可编程的网络
IPV4分组 首部前一部分长度固定20B
0 4 8 16 19 24
版本 首部长度 区分服务 总长度
标识 标志 片偏移
生存时间 协议 首部检验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变部分(40)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填充(全0)
数据载荷长度=总长度-首部长度*4
以太网MTU=1500B
广域网MTU=576B
0 1 2 3 8 16 24 32
A类 1-126 0 网络号 主机号
B类 128-191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C类 192-223 1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D类 224-239 1 1 1 0 多播地址
E类 240-255 1 1 1 1 保留今后使用
主机号全0表示本网络
主机号全1表示广播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
127.x.x.x 环回测试
0.0.0.0 表示本网络上本主机(eg DHCP)
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 只在本网络上广播
IP地址需求:主机地址+路由器接口地址+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NAT
私有IP地址块 专用地址
10.0.0.0-10.255.255.255 相当于一个A类网络
172.16.0.0-172.31.255.255 相当于16个B类网络
192.168.0.0-192.168.255.255 相当于256个C类网络
NAT转换表 {本地IP地址:端口}----{全球IP地址:端口}
划分子网与路由聚合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子网掩码 判定目的主机是否也在子网中
默认网关 指定的路由器转发
默认子网掩码 为划分子网下使用的子网掩码(A、B、C、D类网络)
默认路由
无分类编址 CIDR 网络前缀 主机号 斜线记法(CIDR记法)
路由聚合(构造超网) 最长前缀匹配(最佳匹配) 共同前缀
CIDR查找路由表存在在一种层次性的数据结构(通常采用二叉线索),自上而下按层次查找
IP首部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若找到匹配的路由条目,则按指示转发,否则丢弃 并向源主机报告差错
结语
网络层作为互联网的"导航中枢",以路由与转发的精密协作,架起了全球互联的智能桥梁。从物理层的集线器到网络层的路由器,从传统转发表的静态规则到SDN的流表可编程,技术的每一次跃迁都在重塑数据的航向。IPv4分组的严谨结构、子网掩码的灵活划分、CIDR的高效聚合,无不彰显着"有限地址资源,无限连接可能"的设计智慧;而NAT的地址转换艺术、路由聚合的最长前缀匹配,则是应对规模扩张与资源枯竭的经典答案。
在虚电路与数据报的路径抉择中,我们领悟到"连接"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在SDN控制面与数据面的分离中,我们窥见了软件定义未来的无限潜能。无论是传统路由器的逐跳决策,还是SDN控制器的全局调度,目标始终如一:让每个分组以最优路径抵达终点,让网络资源在动态负载中保持平衡。
参考资料
1.王道考研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