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延迟双删

Redis延迟双删是一种用于解决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一致性问题 的策略,通常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以下是其核心内容:

1. 问题背景

当更新数据库时,如果未及时删除或更新缓存,可能导致后续读请求仍从缓存中读取旧数据,造成数据不一致。

2. 延迟双删的核心逻辑

在更新数据库前后各执行一次缓存删除操作,并在第二次删除时增加延迟:

  1. 第一次删除缓存:在更新数据库前,先删除缓存中的旧数据。
  2. 更新数据库:执行数据库写操作。
  3. 延迟后第二次删除缓存:等待一段时间(如500ms),确保数据库写操作已完成,再次删除缓存。

示例代码(伪代码):

python 复制代码
def update_data(key, new_value):
    # 第一次删除缓存
    redis.delete(key)
    
    # 更新数据库
    db.update(key, new_value)
    
    # 延迟后第二次删除缓存(防止数据库更新过程中有新写入缓存)
    time.sleep(0.5)  # 延迟时间根据数据库性能调整
    redis.delete(key)

3. 为什么需要延迟?

  • 数据库写入耗时:数据库写操作可能比缓存删除慢,延迟可确保数据库更新完成后再删除缓存。
  • 避免脏读:若在更新数据库后立即删除缓存,可能因网络延迟等问题,导致缓存未及时删除,后续请求仍读取旧数据。

4. 适用场景

  • 读多写少:频繁读取热点数据时,确保缓存与数据库一致。
  • 强一致性要求:对数据一致性敏感的业务(如订单状态、库存)。

5. 优缺点

  • 优点
    • 简单直接,减少缓存与数据库不一致的概率。
    • 适用于大多数高并发场景。
  • 缺点
    • 两次删除操作增加系统开销。
    • 延迟时间需根据数据库性能合理设置,过短可能无效,过长影响性能。

6. 优化建议

  • 设置缓存过期时间:作为双删的补充,即使双删失败,缓存也会在过期后自动更新。
  • 异步处理延迟删除:通过消息队列(如Kafka)异步执行第二次删除,降低同步延迟对性能的影响。
  • 监控与重试:记录双删失败的键,通过定时任务重试删除。

7. 替代方案

  •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需处理缓存更新失败的重试逻辑。
  • 异步删除缓存:通过订阅数据库binlog,异步触发缓存删除(如Canal工具)。
  • 使用本地缓存+定时刷新:适用于允许短暂不一致的场景。

总结

延迟双删是一种折中方案,在保证数据一致性和系统性能之间取得平衡。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业务需求选择策略,并通过监控和测试验证效果。

相关推荐
APItesterCris20 分钟前
构建弹性数据管道:利用淘宝商品 API 进行流式数据采集与处理
linux·数据库·windows
九河云25 分钟前
TOS + 数字孪生:集装箱码头的智能进化密码
大数据·服务器·网络·数据库·数字化转型
手握风云-1 小时前
MySQL数据库精研之旅第十九期:存储过程,数据处理的全能工具箱(二)
数据库·mysql
孟意昶1 小时前
Doris专题17- 数据导入-文件格式
大数据·数据库·分布式·sql·doris
你可以永远相信功夫熊猫1 小时前
金蝶云·星瀚 | 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终极实操手册(从0到1,含两套完整案例)
数据库·erp
Thepatterraining1 小时前
MySQL零基础教程:DDL/DCL/DML详解,从建库到存储过程一篇搞定!
数据库·sql·mysql
想ai抽1 小时前
深入starrocks-怎样实现多列联合统计信息
java·数据库·数据仓库
Y4090012 小时前
MySQL中的“事务”
数据库·mysql
Raymond运维2 小时前
MySQL源码编译安装
linux·数据库·mysql
清风细雨_林木木2 小时前
MacOS本地数据库搭建
数据库·ma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