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模式?
是软件开发中常见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设计模式就像做饭的"菜谱",它不是具体的菜,而是一种做菜的方法,帮助你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单例模式
📌 场景:全局状态管理(Vuex、Redux)、缓存管理、请求实例化。
💡 单例模式的作用: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入口。
✅ 实际案例:Vuex / Pinia
javascript
class Store {
constructor() {
if (!Store.instance) {
this.state = {};
Store.instance = this;
}
return Store.instance;
}
}
const store1 = new Store();
const store2 = new Store();
console.log(store1 === store2); // ✅ true,保证全局唯一
"Vuex/Pinia 本质上就是一个单例模式的应用,保证全局状态只有一个实例,避免数据不一致。"
观察者模式
📌 场景:事件监听(Event Bus)、Vue 2 响应式原理
💡 观察者模式的作用:一对多的依赖管理,当一个对象(发布者)发生变化时,所有监听它的对象(订阅者)都会收到通知。
✅ 实际案例:Event Bus(Vue 事件总线)
在 Vue 2 里,我们有时需要让没有直接关系的组件进行通信(比如兄弟组件),这时可以用 Event Bus 作为一个"中间人", 订阅事件(on) 和 触发事件(emit)。
javascript
class EventBus {
constructor() {
this.events = {};
}
on(event, callback) {
this.events[event] = this.events[event] || [];
this.events[event].push(callback);
}
emit(event, data) {
if (this.events[event]) {
this.events[event].forEach(callback => callback(data));
}
}
}
const bus = new EventBus();
bus.on("hello", data => console.log("收到消息:", data));
bus.emit("hello", "Hello, World!"); // ✅ 输出: 收到消息: Hello, World!
"Vue 2 响应式原理基于观察者模式,Object.defineProperty 监听数据变化,然后通知依赖的组件更新。"
补充: Event Bus: 本质是一个 Vue 实例,利用 Vue 内部的 事件机制(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e m i t / emit / </math>emit/on) 来实现跨组件通信。 符合观察者模式:因为多个组件可以订阅同一个事件。 Vue 3 :移除了 Vue 实例上的 <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o n 和 on 和 </math>on和emit,所以不能直接用 new Vue() 作为 Event Bus。
工厂模式
📌 场景:组件动态创建、封装 API 请求、创建 Vue 组件实例。
💡 工厂模式的作用:提供一个通用的接口,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的实例,而不是直接 new。
✅ 实际案例:封装 API 请求
javascript
class AxiosFactory {
static createInstance(baseURL) {
return axios.create({
baseURL,
timeout: 5000, // 统一设置超时时间
});
}
}
// 这样就可以随时创建不同 `baseURL` 的实例
const apiClient1 = AxiosFactory.createInstance("https://api.example.com");
const apiClient2 = AxiosFactory.createInstance("https://api.another.com");
// 直接调用,不用关心 axios 实例的创建细节
apiClient1.get("/users").then(console.log);
apiClient2.get("/products").then(console.log);
使用工厂模式封装 axios,可以根据不同的 baseURL 轻松创建不同的请求实例。
代理模式
📌 场景:Vue 3 响应式、图片懒加载、权限管理
💡 代理模式的作用:创建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
✅ 实际案例:Vue 3 响应式
javascript
const data = { name: "Alice", age: 25 };
const reactiveData = new Proxy(data, {
get(target, prop) {
console.log(`获取属性: ${prop}`);
return target[prop];
},
set(target, prop, value) {
console.log(`修改属性: ${prop} = ${value}`);
target[prop] = value;
return true;
}
});
reactiveData.name; // ✅ 输出:获取属性: name
reactiveData.age = 30; // ✅ 输出:修改属性: age = 30
"Vue 3 的 reactive() 其实就是 Proxy 的应用,Proxy 创建了一个"代理对象" reactiveData, 它能监听对象的 get 和 set 操作,实现响应式更新。"
策略模式
📌 场景:表单校验、算法切换、权限控制
💡 策略模式的作用:把不同的逻辑(策略)封装成独立模块,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动态切换,而不是 if-else 一大堆。
✅ 实际案例:表单校验
javascript
const strategies = {
isNotEmpty: value => value.trim() !== "" || "不能为空",
isEmail: value => /\S+@\S+\.\S+/.test(value) || "邮箱格式不正确",
minLength: (value, length) => value.length >= length || `至少 ${length} 个字符`
};
function validate(value, type, param) {
return strategies[type](value, param);
}
console.log(validate("", "isNotEmpty")); // "不能为空"
console.log(validate("[email protected]", "isEmail")); // true
console.log(validate("123", "minLength", 5)); // "至少 5 个字符"
"在表单校验中,我使用策略模式,把不同的校验规则封装到对象里,避免了 if-else 过多导致的代码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