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互联网开发中,前端与后端的分工协作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架构图,全面梳理前端技术栈、后端技术栈以及服务器端整体流程,帮助初学者建立清晰的整体认知。
一、整体架构概览
系统整体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
B端(浏览器、APP、桌面端):用户访问入口
-
Server端(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与数据管理
-
DB端(数据库):存储数据资源
前端通过 HTTP请求 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服务器解析请求并调用相关服务,最终返回 HTTP响应。

二、前端技术栈
前端负责展示页面和与用户交互,基本技能要求如下:
基础技术(根基):
-
HTML(网页结构)
-
CSS(网页样式)
-
JavaScript(JS)(网页动态交互)
-
Vue框架(重点掌握,构建复杂交互应用)
-
React(补充,可选掌握)
-
Ajax(异步数据交互)
-
jQuery(简化DOM操作)
-
Bootstrap(响应式布局框架)
要求:掌握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能力(一般使用 XML 或 JSON 作为数据格式)。
三、后端技术栈
后端负责接收前端请求、处理业务逻辑、与数据库交互并返回数据,核心体系以 Java 为例进行展开。
Java基础体系(根基:组件、框架、模块、组合):
-
Servlet + JavaBean
-
Servlet 接收前端请求
-
JavaBean 作为数据封装对象
-
-
Spring 相关技术栈
-
Spring(控制反转与依赖注入)
-
Spring MVC(请求分发与控制)
-
MyBatis / MyBatis-Plus(数据库持久层框架)
-
-
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 系列
-
Spring Boot(快速构建项目)
-
Spring Cloud(分布式微服务体系)
-
Spring Cloud Alibaba(国内常用微服务增强版)
-
SSM 框架说明:
- SSM(Spring + Spring MVC + MyBatis)适用于中小型项目,但对大规模分布式、微服务支持不足。
推荐组合开发:
- 常用组合开发套件:Spring Boot + Vue + Spring Cloud/Alibaba,适配现代互联网应用需求。
四、服务器端(Server端)处理流程
服务器端通常采用 Tomcat 作为 Web服务器+容器,分为两层:
-
Web服务层
-
解析 HTTP 请求
-
调用后端服务
-
调用 Servlet,响应前端页面请求
-
-
容器层
-
支持运行 Java 基础程序
-
包括 Servlet、HTML、CSS、JS 文件的托管
-
五、数据库端(DB端)
服务器端通过数据库连接池与后台数据库交互,常见数据库有:
-
MySQL
-
Oracle
-
DB2
-
SQL Server
另外,还可能引入 消息中间件(如 RabbitMQ、RocketMQ)来进行异步任务处理、解耦微服务。
六、其他开发语言体系(补充)
除了主流的 Java 技术体系,后端开发还可使用:
-
PHP体系
-
.Net体系
-
Go语言体系
不同体系根据业务规模、团队技术栈进行选型。
七、总结
前后端开发不仅需要掌握各自领域的技术细节,还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协作流程。本文梳理的架构图与技术栈,可以作为入门全栈开发或理解大规模系统架构的重要参考。
掌握基础、重点进阶、理解整体,才能在开发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