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上下文协议(MCP):AI的“万能插座”


~犬📰余~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


一、MCP解决什么问题?

\quad 在过去的几年中,AI大模型快速发展,从横空出世的GPT到"AI界拼多多"DeepSeek,大量的大语言模型(LLM)你追我赶,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AI热潮,然而,这些LLM一直面临着三大瓶颈:

  1. 工具连接碎片化
    \quad 传统AI调用外部工具需为每个API开发定制化接口,例如查询天气需对接气象局API,访问数据库需单独编写连接代码。这种"点对点"集成导致开发效率低下,维护成本激增,形成"N×M"的兼容性难题。

  2. 数据孤岛与上下文孤立
    \quad AI模型受限于训练时的静态数据,无法动态获取实时信息(如最新股价或用户历史行为)。另外,不同模型间缺乏统一的通信语言,导致跨领域协作困难,例如文本生成模型无法直接调用图像模型生成配图。

  3. 开发门槛高与安全风险
    \quad 开发者需同时精通AI模型与工具接口开发,且传统方案缺乏统一的安全机制,敏感数据易暴露。

\quad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Anthropic发布了一篇文章:《Introducing the Model Context Protocol》,首次提出了模型上下文协议(即MCP),通过标准化协议,让AI模型像"即插即用"的USB-C设备一样连接任意工具与数据源,实现"一次开发,全网通用"的效果。

(原文地址:https://www.anthropic.com/news/model-context-protocol)

二、MCP发展历程

\quad MCP的诞生是AI从"单机智能"迈向"生态协作"的关键转折:

  • 2023年:OpenAI推出Function Calling功能,允许模型调用预设工具,但受限于厂商专有接口,生态割裂。
  • 2024年11月:Anthropic正式提出MCP协议,借鉴软件工程中的语言服务器协议(LSP)和USB-C设计理念,提出首个AI领域通用交互标准。
  • 2025年:行业爆发式增长。微软将MCP集成至Azure OpenAI服务,GitHub开源与MCP兼容的代码管理工具,中国东方超算发布第三方MCP服务平台"东方六合"。
  • 当前生态:当前,全球已有超5000个MCP服务器,涵盖数据库、物联网、设计工具等领域,形成"AI应用商店"雏形。

三、MCP概念介绍

1. 定义

\quad 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是AI模型与外部系统交互的标准化框架,通过统一通信规范(如JSON-RPC 2.0)实现跨模型、跨工具的互操作。其核心价值在于:

  • 动态上下文传递:将任务目标、输入数据、中间结果封装为结构化信息流。
  • 双向协作能力:支持模型主动发起请求或响应外部指令,例如AI助手可调用GitHub服务器提交代码,同时接收代码审查反馈。

2. 核心架构

  • MCP Host:用户直接交互的应用程序(如Claude Desktop、VS Code),负责发起请求。
  • MCP Client:运行于Host内部的通信代理,管理服务器连接与协议解析。
  • MCP Server :轻量级服务程序,提供具体能力(如文件读写、API调用),支持本地或云端部署。

3. 与Function Calling的区别

四、MCP框架流程

以一个"智能旅行规划"场景为例,解析MCP的工作流程:

  1. 需求输入
    \quad 用户向Host发送请求:"帮我规划五一北京三日游,包含景点预约和酒店预订"。
  2. 上下文构建
    \quad Host通过MCP Client拉取相关服务器清单(如携程酒店API、故宫门票系统、地图导航工具),并将工具说明、用户历史偏好整合为结构化提示。
  3. 模型决策
    \quad AI模型解析需求,生成标准化指令:
json 复制代码
{  
  "action": "book_hotel",  
  "params": {"city": "北京", "date": "2025-05-01", "budget": 500},  
  "next_step": "reserve_ticket"  
}    
  1. 指令执行
    \quad MCP Client将指令分发至对应服务器:
    • 酒店服务器返回可选列表并自动预订
    • 门票系统检查库存并生成预约码
    • 地图工具规划景点间路线
  2. 结果整合
    \quad Host汇总各服务器返回数据,生成包含行程表、预订确认函的最终报告,并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调整方案。

结语

\quad MCP正在重构AI的协作范式,其意义堪比互联网时代的HTTP协议。随着生态的成熟,未来可能出现"AI联邦网络"------模型、工具、数据在开放协议下自由组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智能"。开发者与用户都应关注这一变革:前者可快速接入生态红利,后者将见证AI从"对话玩具"蜕变为"生产力伙伴"。


关注犬余,共同进步
技术从此不孤单

相关推荐
aneasystone本尊几秒前
使用 MCP 让 Claude Code 集成外部工具
人工智能
静心问道10 分钟前
SEW:无监督预训练在语音识别中的性能-效率权衡
人工智能·语音识别
xwz小王子17 分钟前
从LLM到WM:大语言模型如何进化成具身世界模型?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我爱一条柴ya18 分钟前
【AI大模型】深入理解 Transformer 架构:自然语言处理的革命引擎
人工智能·ai·ai作画·ai编程·ai写作
静心问道19 分钟前
FLAN-T5:规模化指令微调的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李师兄说大模型19 分钟前
KDD 2025 | 地理定位中的群体智能:一个多智能体大型视觉语言模型协同框架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deepseek
静心问道20 分钟前
SqueezeBERT:计算机视觉能为自然语言处理在高效神经网络方面带来哪些启示?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Sherlock Ma20 分钟前
百度开源文心一言4.5:论文解读和使用入门
人工智能·百度·自然语言处理·开源·大模型·文心一言·多模态
weisian15125 分钟前
人工智能-基础篇-18-什么是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库+向量化技术+大语言模型LLM整合的技术框架)
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
DataCastle30 分钟前
第三届Bio-OS AI开源大赛启动会隆重举行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