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扫盲】分布式系统架构或分布式服务中的管理面,数据面和业务面

🧩 一、三大"面"的定义与职责(以大模型推理平台为例)

层级 英文名 职责 关键组件举例
数据面 Data Plane 处理用户请求、模型推理、输入输出数据转换等核心任务 模型服务引擎、Tokenizer/Detokenizer、推理加速器(TensorRT、ONNX Runtime)
业务面 Business Plane 用户交互、API 接口、权限控制、结果封装等 RESTful API 服务、身份认证、前端界面、日志记录
管理面 Management Plane 资源调度、监控、配置管理、模型部署、弹性伸缩等 Kubernetes 控制器、Prometheus 监控、模型仓库、配额系统

📐 二、架构图示意(文字描述 + 可视化结构)

复制代码
+---------------------------------------------------------------+
|                         管理面                                 |
|                                                               |
|   [模型仓库]     [资源调度器]    [监控中心]    [配置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面(接口层)                               |
|                                                                    |
|  [REST API Server] → [身份验证] → [请求路由] → [日志记录]              |
|        ↑                                                           |
|        └──────────────┐                                            |
+-----------------------│--------------------------------------------+
                        ▼
+--------------------------------------------------------------------+
|                       数据面(执行层)                                |
|                                                                    |
|  [输入预处理] → [模型推理引擎] → [输出后处理]                            |
|       ↑              ↑               ↑                             |
| [Tokenizer]     [GPU推理]     [Detokenizer]                         |
+--------------------------------------------------------------------+

                   ↑
                  用户请求(HTTP/gRPC)

💡 三、举例说明:一个大模型问答系统的运作流程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场景:用户通过 Web 页面提问,系统调用大模型生成答案。

1. 用户请求到达业务面:

  • 用户在网页上输入问题:"什么是量子计算?"
  • 请求被发送到业务面的 API 网关;
  • 进行身份验证(是否登录?是否有调用权限?);
  • 请求被封装为标准格式,准备传入数据面。

2. 业务面调用数据面进行推理:

  • 请求被转发给数据面的推理引擎;
  • 输入文本经过 Tokenizer 转换为 token IDs;
  • 模型加载并进行前向推理(使用 GPU 加速);
  • 输出结果经过 Detokenizer 解码成自然语言。

3. 数据面返回结果给业务面:

  • 生成的回答如 "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比特......" 返回给业务面;
  • 业务面对结果做格式封装(如 JSON)、添加响应头等;
  • 最终通过 HTTP 响应返回给用户浏览器或客户端。

4. 管理面全程监督和优化:

  • 管理面监控当前的 QPS、GPU 利用率、延迟等指标;
  • 如果负载过高,自动扩容新的模型服务实例;
  • 记录本次调用日志用于计费和审计;
  • 管理员可通过管理界面对模型版本进行升级或回滚。

✅ 四、关系总结

  • 相互依存:没有一个层面能够独立存在,它们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业务面提出了需求和服务目标;
    • 数据面实现了具体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 管理面则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支持,确保前两者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 层次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面处于最高层,因为它负责协调和控制其他两个层面;而数据面位于底层,承担了最基础的数据处理任务;业务面介于两者之间,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处理指令并通过数据面执行。

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清晰地划分责任,简化复杂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同时也便于扩展和升级。例如,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中,管理面可以帮助自动化地调整资源分配,优化成本效益比;而在面对高并发请求时,可以通过改进数据面的设计来增强系统的吞吐量。

相关推荐
BTU_YC8 小时前
FastAPI+Vue前后端分离架构指南
vue.js·架构·fastapi
大咖分享课10 小时前
双活、异地多活架构怎么设计才不翻车?
架构·两地三中心·多活架构
云宏信息10 小时前
赛迪顾问《2025中国虚拟化市场研究报告》解读丨虚拟化市场迈向“多元算力架构”,国产化与AI驱动成关键变量
网络·人工智能·ai·容器·性能优化·架构·云计算
Juchecar13 小时前
翻译:为什么 本地优先应用 没有流行开来?
架构
echoyu.14 小时前
微服务-分布式追踪 / 监控工具大全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love530love14 小时前
EPGF 架构为什么能保持长效和稳定?
运维·开发语言·人工智能·windows·python·架构·系统架构
Bug生产工厂17 小时前
餐饮行业支付系统架构:高并发场景下的技术实践
架构
brzhang19 小时前
ChatGPT Pulse来了:AI 每天替你做研究,这事儿你该高兴还是该小心?
前端·后端·架构
bitbitDown20 小时前
忍了一年多,我终于对i18n下手了
前端·javascript·架构